劉 甦
(紹興文理學院 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高校二級學院資料室是學院師生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中心,也是展現學院軟實力的重要窗口,承載著學院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文獻資源體系具有系統性、研究性和學術性,與學校圖書館相比,有著鮮明的學科專業特色。
近年來,各所高校圖書館大力加強網絡共享資源以及數字信息資源的建設和開發,校園內獲取文獻信息資料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與便捷化,而二級學院資料室目前僅能支撐紙質文獻借閱、書刊目錄檢索等基礎功能,服務方式被動、落后,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低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互聯網+教育” 已經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為了提高二級學院資料室文獻信息服務質量,促進文獻信息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對接,打造效率更高的學習平臺,增強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文獻支撐能力,特在紹興文理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紹興越秀外國語學院等6所高校開展在校師生對文獻信息服務需求的調查。
本次調查以多選題的方式設置問卷,通過網絡形式向學校師生發放,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師生對于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以及對二級學院資料室軟硬件設施供給的要求兩個方面。師生對于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①查找文獻資料的偏好和途徑;②需要的文獻信息服務類型。師生查找文獻資料的偏好主要包括學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學院資料室現有的紙質和數字文獻資源以及擴展資料室文獻資源范圍等;師生需要的文獻信息服務類型主要有根據研究項目提供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以及演化趨勢,根據課題研究的關鍵詞檢索資料以及被幫助快速查找館藏文獻資料等;師生對資料室軟硬件設施供給要求主要包括學院資料室的基礎環境和資料查找配備的打、復印機,計算機終端以及寬帶設施等。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 863份。

圖1 問卷調查內容結構圖
筆者基于調查數據的分析,認為可以從組建文獻信息服務團隊、構建差異化“互聯網+文獻”體系以及重視資料室人文環境建設3個方面提高二級學院資料室的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和效果。
圖2顯示了高校師生對文獻信息服務的不同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1 863個對象中,有89.95%的師生希望得到快速查找館藏資料的幫助,88.13%的師生希望能夠根據研究項目提供的關鍵詞協助查詢信息資料,78.08%的人希望資料室管理員能夠協助分析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以及演化趨勢。

圖2 高校師生需要的資料室文獻信息服務類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師生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文獻查找和獲取服務,隨著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師生對獲取文獻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創新資料室服務模式、升級文獻信息服務品質已勢在必行。
每一種服務模式的創新,都需要有具備相應執行能力的管理人才來體現其價值。新服務模式下,資料管理人才除了熟悉基本的資料管理業務外,還需要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為教學和科研的文獻信息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而現實情況中,由于受員工編制的制約,資料室往往只配備一位資料員,并且其知識儲備也不能滿足二級學院全學科的文獻信息服務需要,對文獻信息資料進行搜尋并按照師生需求進行系統梳理的人才問題成為資料室發展的瓶頸。為了突破這個節點,資料室需要從以下兩方面來改變被動現狀。
二級學院人才濟濟,學院師生是資料室的常客,對資料室的情況較為熟悉,常常熱心為資料室提供建設性意見,這就為資料室組建文獻信息服務團隊提供了近水樓臺的便利條件。①聘請教師做團隊顧問,協助制定資料室的文獻發展規劃和文獻采購目錄、指導文獻信息服務團隊的工作;招募研究生、本科生做文獻服務志愿者,按照其所學專業分組,分別組成學科文獻信息服務小組。②由團隊顧問定期召集學科文獻信息服務小組討論,交流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分配資料室學科文獻信息建設任務。
文獻信息服務團隊要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熟練掌握網絡信息檢索技術、數據庫應用技術、數據分析技術等;了解本學院所有學科的知識概況和重點科研現狀,時刻保持對學科專業信息的敏感性,從而具備辨識和篩選文獻價值的能力,并以此為前提,追蹤整理國內外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教學科研提供最新、最具有趨勢性的文獻資料。
圖3顯示了師生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偏好和途徑。調查數據顯示有91.32%的人希望就近在學院資料室查找資料,89.04%的人去圖書館;91.32%的人希望資料室能在現有藏書基礎上擴展文獻信息資源范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當前傳統文獻資源還沒有完全數字信息化、互聯網共享化的情況下,二級學院資料室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原因是資料室的學科文獻比圖書館更加專業、前沿、系統,還有資料室設立在院系辦公樓內,與圖書館相比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師生獲取資源更高效便捷。

圖3 師生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偏好和途徑
后疫情時代,利用移動設備端在網絡中獲取信息成為當下最為現實和便捷的學習方式。二級學院資料室應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機遇,在為教學科研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文獻信息服務過程中匯聚第一手資料,按照統一標準建立學科資料數據庫;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學校圖書館專業文獻數據庫、學院資料室自有的文獻資源建設虛擬資料室,構建差異化“互聯網+文獻”體系,突破物理時空的限制,推動傳統文獻信息的互聯網化發展,以提高文獻檢索質量和效率,豐富文獻資源館藏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二級學院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幾方面的科研成果:①本院教師和學生的論文、專著、課題申報資料、科研報告以及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帶回的各種會議論文集、會議記錄;②校外專家、出版社、兄弟館室贈送交流的書刊和科研成果報告;③學生參加比賽的案例以及優秀畢業生論文。資料室通過掃描或錄入的方式,將這些成果數字化、標準化處理,分學科建立數據庫。這些“本土化”的資料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盤活此類具有本學院特色的資源,讓“沉睡”的寶藏在教學科研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教學研究倚重于網絡文獻信息檢索,一些重點科研項目,需要的不僅是相關真實性的國際前沿信息和研究動態文獻資料,還要求提供經過多次加工,以更加貼合課題需要的深層次知識。
現實中,由于交叉學科研究的發展、一些搜索引擎功能的局限性、部分科研人員不熟悉信息檢索的方法和路徑等原因,造成文獻檢索效率低下?,F階段科研人員的需求痛點是如何從海量的文獻資源中高效獲取與研究相關的文獻信息,為了打通這個節點,服務團隊應主動參與學院的重點科研項目,提供學科文獻信息服務支持。在項目研究之初,要與科研人員深入交流與溝通,充分了解用戶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數據庫、檢索工具和數據分析技術,根據項目所明確的關鍵詞、主題詞等條件,大范圍地檢索、篩選相關文獻,然后利用文獻計量分析等方法分析檢索結果,明確該類科研項目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演化趨勢,進一步協助科研人員確立選題的可行性、創新性以及研究方法,避免重復研究,作無謂浪費;在項目中期持續追蹤研究進展,及時提供該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動態。
這種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既能將過程中所積累的研究資料建設專題數據庫,也能夠有效避免科研人員像大海撈針一樣查訪文獻,從而把精力調配到科研創新當中,提高研究質量。
圖3調查顯示,16.5%的人希望能夠加強校企合作,整合共享數據資源。這部分人雖然占比不高,卻都是學院有能力服務地方企業、在區域發展中對地方經濟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的學術大咖,以及一些熱愛學科研究、積極參加各級案例大賽,為學校贏得各項榮譽的優秀學子。
調查樣本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學校通過搭平臺、創載體等方法,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目前校地、校企合作早已進入風生水起的成熟階段,主要以橫向課題研究的方式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同時也為學生的實踐課堂、案例大賽選題提供硬件環境。
資料室作為學科文獻資源保障中心,知識服務的觸角也要跟隨研究課題伸入到校地、校企合作當中,將合作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資料建立校企共享數據庫。文獻信息服務團隊不僅能協助科研人員運用科學研究手段預判行業、產業發展動態,為地方政府、企業的經濟發展決策和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還能夠把地方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等實踐層面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以案例形式呈現;將地方政府和企業需要解決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及時發布到虛擬資料室的學科服務平臺上,為師生開展學術研究提供選題材料。
虛擬資料室是一個專業化的網絡文獻資源體系,內容囊括了學校圖書館的數字文獻和專業文獻數據庫、資料室的數字文獻和在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以及校企合作過程中建立的學科專題數據庫。
虛擬資料室主要由以下幾方面作用:①它是一個鏈接和查詢入口。讀者可以在這里查詢到新書推薦、期刊目錄,檢索館藏文獻和專業數據庫,下載隨書光盤等等。②虛擬資料室是一個提供學科信息發布和交流的服務平臺。師生可以通過留言板、電子郵件、在線咨詢等方式,與文獻服務團隊進行學科信息交流;本著“百家爭鳴、學術自由”的原則,結合學院教學與課題研究創立討論室,集思廣益深化學術探討,以良好的學術氛圍醞釀科研創新。不同學術“火花”的碰撞必定產生新的思想,而思想是改變世界的源動力。③改寫資料室文獻資源的館藏概念。文獻服務團隊除了在虛擬資料室平臺上鏈接優秀學術網站,方便讀者檢索其他館室的網絡文獻資源外,還要及時收集學院教學科研的需求信息,根據需求信息搜集、鑒定、整合與之相關的網絡文獻信息資源,建立學科特色數據庫等等,這些方式讓海量擴展資料室文獻信息館藏資源成為可能,改寫了傳統的文獻館藏概念,打破長期以來資料室文獻建設經費不足和藏書物理空間受限的壁壘。
圖4與圖5顯示了師生對于二級學院資料室的軟硬件環境建設的要求。調查顯示,高達96.35%的人希望資料室有著溫馨舒適明亮的學習環境,98.49%的人希望配備可以檢索文獻信息的各種計算機終端,95.71%的人需要高寬帶的網絡和電子信息服務系統,打印、復印機;超過半數的人希望資料室的環境能時尚個性,有可供小組討論和團隊研討的空間。

圖4 對學院資料室環境的要求和設想

圖5 對學院資料室配備設備的要求
資料室標準英文名為Resource Center。每次看到“Center”這個單詞,眼前總是將它與“Corner”重合,理想中的資料室是一個可以讓學習力倍增的角落,不僅有搜羅宏富的藏書和良好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還要有著舒適個性、墨香花開的人文氛圍。
近年來心理學和人體工學的研究都已經證明,通過有溫度的環境設計來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態度,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健康狀況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因此,二級學院資料室要一掃往日的刻板形象,不僅要強化裝備升級,更要重視人文環境的改造與提升。聘請專業人士對資料室功能空間的布局和構造作出合理規劃和設計,營造安心之所,有助于師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持久的學習動力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去,從而激發科研創新的靈感。
二級學院資料室文獻信息服務團隊的建設,一方面,借力學科人才優勢提升了文獻信息的服務層次,另一方面,資料室也成為文獻服務隊員們的第二課堂,他們的工作過程與學習研究能夠無縫對接,專業學識快速增長;資料室構建“互聯網+文獻”體系,能緊密結合本學院教學和科研的戰略發展方向,實現傳統文獻信息互聯網化發展,同時館藏結構更為精準系統、專業信息更新較快,這對服務于教學和科研的靈活性、專業性和針對性來講,有著圖書館無可比擬的優勢,從而最大限度滿足學院師生多角度、多次層、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助推其深層次學習研究,增強教學和科研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前沿性,充分發揮文獻資源價值和文獻建設經費效益的最大化效應,體現文獻服務的價值和責任,為學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