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安徽三聯學院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試點項目“物流采購管理”(NO:20zlgc023);安徽三聯學院校級科研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安徽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NO:SKZD2018001)
摘 要:21世紀競爭逐漸由企業間轉向供應鏈間,而分揀中心作為供應鏈中重要一環,科學、正確的選址有利于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實力。本篇文章通過分析國內外分揀中心選址研究現狀,構建以水文條件、交通樞紐靠近度、基礎設施、居民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區生產總值、地價、用地便利度為二級指標的綜合預測指標體系;運用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對安徽省16市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安徽省快遞分揀中心選址較佳方案。
關鍵詞:分揀中心;熵權法;改進的TOPSIS
一、引言
自2014年我國經濟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后,經濟運作競爭不再局限于企業與企業間,而是逐漸擴展到供應鏈與供應鏈間。目前,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各種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在明顯增多,尤其是自2020年以后世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政治經濟局面也在發生顯著變化,保障國家供應鏈安全和穩定運行已經變成國家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因此,快遞分揀中心作為供應鏈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連接著供應鏈的上游供應商、制造商與下游經銷商、終端客戶,科學的快遞分揀中心選址能夠降低供應鏈整體運作成本,加快供應鏈響應速度,提高顧客滿意度,從而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水平。快遞分揀中心選址一旦失敗后,會增加供應鏈管理難度及不必要的經營成本,所以需要借助科學合理的方法來確定快遞分揀中心最終位置。綜合上述情況,本文采用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作為快遞分揀中心選址的計算方法,并以安徽省16個城市為研究實例,確定安徽省快遞分揀中心的最終選址位置,提升安徽省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優勢。
二、快遞分揀中心選址要素
快遞分揀中心作為供應鏈企業的固定資產,前期投資成本比較大且具有較強的地理位置固定性,一旦選址失敗后,整體搬遷難度較大,企業也將承擔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減少供應鏈企業的運營成本,在選址時就要遵循快遞分揀中心的整體適應性、科學合理性、經濟適用性、協調性和戰略性原則。首先,適應性原則要求快遞分揀中心既能夠滿足區域快遞分揀需求,也能夠適應國家制定的相關行業政策和制度,才能確保自身發展的長遠性;其次,科學合理性原則要求快遞分揀中心能夠進行充分地市場調研,了解供應商、消費者、競爭者等供應鏈參與者真實需求,能夠為其提供高效的服務;再次,經濟適用性原則要求快遞分揀中選址時就考慮供應鏈綜合經營成本,適宜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地價、房屋建設、人工等相關運營成本;從次,協調性原則要求快遞分揀中心既能夠有效協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快速響應消費者的目標,也能夠與區域宏觀政策相匹配;最后,戰略性原則要求快遞分揀中心既滿足當前消費者需求,還要能夠應對未來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才能夠實現供應鏈競爭的總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變革,供應鏈競爭的最終目標由傳統的降低成本轉變為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總體運營成本、縮短整體響應周期。因此,快遞分揀中心作為供應鏈流程中的重要一環,要想實現供應鏈競爭最終目標,必須在選址時就要綜合考慮自然環境因素、交通條件因素、經營環境因素、用地條件因素,以此來減少供應鏈整體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
1.自然環境因素
快遞分揀中心由于自身位置具有固定性和不可變動性,一旦建成后很難進行搬遷,自然環境直接影響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力。快遞分揀中心作業強度較大,作業時間連續性較強,因此地面承載力、年降雨量、降雨時間、凍土層深度和環境濕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快遞分揀中心作業的連續性。只有選擇恰當的自然地理位置,才能夠保證分揀作業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2.交通條件因素
快遞分揀中心作業并不是獨立于整個供應鏈的,而是連接上游供應商、制造商與下游銷售商、終端客戶;作為供應鏈中的一環,還要能夠實現快速響應消費者的目標。因此,快遞分揀中心周圍必須要有良好的交通環境,臨近交通樞紐、擁有良好的交通配套設施,才能夠快速響應消費者,縮短供應鏈整體周期。
3.經營環境因素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消費者總數、人口構成比例、消費者購買力、消費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要素都會影響企業的市場盈利空間。因此,快遞分揀中心選址時就要充分考慮所在地的經營環境,為供應鏈創造良好的盈利空間。
4.用地條件因素
快遞分揀中心由于自身作業量較大、周轉率較高,需要有充足空間開展相關業務活動,要想順利開展分揀活動,在選址時就要充分考慮土地的可獲得性。與此同時,快遞分揀中心作為供應鏈專業一環,在選址時就要考慮地價,較低的用地價格可以直接降低運營成本,實現降低供應鏈總體運作成本的目標。
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建立如下快遞分揀中心選址指標體系,分別為水文條件、交通樞紐靠近度、基礎設施、居民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區生產總值、地價、用地便利度。快遞分揀中心選址時充分考慮上述八個評價指標,就能為供應鏈選擇到科學、合理的快遞分揀中心位置。
三、基于熵權法的TOPSIS分析法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提高響應速度、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因此快遞分揀中心選址屬于多目標決策。多目標決策問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不僅決策對象具有多樣性,而且決策目標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和生態等諸多要素,所以科學、合理地選擇計算模型有利于供應鏈選擇到適宜的快遞分揀中心位置,從而實現供應鏈管理總目標。通過閱讀大量參考文獻,發現多目標決策方法大多數未能全面考慮決策目標影響因素,難以消除人為主觀意識對決策結果的影響。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選擇對TOPSIS法進行改進,利用熵權法科學確定決策目標各指標權重,形成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來確定安徽省快遞分揀中心位置。
傳統的TOPSIS法是對有限的備選方案與理想化目標接近程度進行優劣排序,從而獲得最優解。但是傳統TOPSIS分析法各評價指標權重是由決策者自行設定的,權重設置比例往往具有較強的個人主觀意識,難以反饋真實情況,選定的快遞分揀中心位置可能脫離消費者實際需求。因此,借助熵權法計算出各評價指標相對權重,消除人為主觀意識的影響,科學合理地選定快遞分揀中心位置。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具體計算步驟如下:(1) 數據初始化處理。搜集評價指標原始數據,形成多目標決策初始矩陣;利用向量規劃法對原始決策矩陣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其中效益型評價指標最大值為各備選方案該指標最大值,成本型評價指標最大值為各備選方案該指標最小值;建立標準化決策矩陣,以此計算各評級指標信息熵。(2) 利用各評價指標信息熵,計算得到各評價指標熵權(權重)。(3) 根據權重和標準化決策矩陣,構建加權決策矩陣;確定每個評價指標的最優解與最劣解,效益型指標最優解為備選方案集合中該指標最大值、最劣解為備選方案集合中該指標最小值,成本型指標最優解為備選方案集合中該指標最小值、最劣解為備選方案集合中該指標最大值。(4) 計算各備選方案到最優解的歐氏距離,到最劣解的歐氏距離。(5) 根據各方案的最優和最劣解歐氏距離,計算各方案相對貼近度并排序,貼近度越大越靠近理想解,備選方案越優。
四、以安徽為例的基于熵權法TOPSIS法快遞分揀中心選址
安徽省地處華東地區,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共有16個省轄市,分別為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宿州市、蕪湖市、宣城市、蚌埠市、馬鞍山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安徽省經濟上屬于東部經濟區,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文化上和周邊長江三角洲城市有著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安徽省與國內諸多經濟板塊密切相連并且處于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沖地帶,借助著地理位置和經濟圈的獨特優勢,安徽省經濟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2021年安徽省實現地區總產值42959.2億元,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6%;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0321元,同比增加7910元;全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1.27億件,同比增長41.97%;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6.81億元,同比增長23.90%,各類快遞業務均快速增長。因此,科學合理從安徽省的16個省轄市中選出最優的快遞分揀中心,有利于提高安徽省整體競爭實力,促進安徽省整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通過搜集安徽省政府報告、統計年鑒及供應鏈相關產業數據,得到安徽省16個省轄市八個快遞分揀中心評價指標初始數據,利用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對數據進行如下處理。
(1) 無量綱化數據,計算各評級指標信息熵。在標準化數據的基礎上利用公式計算各個評價指標的熵值,得到如下結果。水文條件信息熵為0.903,交通樞紐靠近度信息熵為0.532,基礎設施信息熵為0.951,居民可支配收入信息熵為0.8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信息熵為0.812,地區生產總值信息熵為0.786,地價信息熵為0.973,用地便利度信息熵為0.829。
(2) 計算各評價指標熵權(權重)。利用各評價指標的熵值代入公式計算熵權(權重),計算結果如下。水文條件權重為0.071、交通樞紐靠近度權重為0.341、基礎設施權重為0.035、居民可支配收入權重為0.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權重為0.137、地區生產總值權重為0.156、地價權重為0.020、用地便利度權重為0.124。根據計算結果可知,交通樞紐靠近度、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三個指標對快遞分揀中心選址影響較大,尤其是交通樞紐靠近度影響最大。
(3) 計算出各評價指標權重之后,對無量綱化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得到加權決策矩陣。在加權決策矩陣基礎上,利用公式確定各方案的最優解和最劣解,得到如下結果。水文條件最優解為0.000,最劣解為0.071;交通樞紐靠近度最優解為0.341,最劣解為0.000;基礎設施最優解為0.035,最劣解為0.000;居民可支配收入最優解為0.117,最劣解為0.0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優解為0.137,最劣解為0.000;地區生產總值最優解為0.156,最劣解為0.000;地價最優解為0.000,最劣解為0.020;用地便利度最優解為0.124,最劣解為0.000。
(4) 根據計算得到各評價指標最優解和最劣解的結果,分析計算安徽省16市與各評價指標的理想解、負理想解的歐式距離,得到如下結果。按照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順序,理想解歐式距離分別為0.034、0.425、0.423、0.419、0.404、0.314、0.329、0.405、0.420、0.406、0.380、0.415、0.085、0.429、0.315、0.341;負理想解歐式距離分別為0.435、0.048、0.049、0.055、0.071、0.139、0.126、0.072、0.077、0.125、0.126、0.084、0.054、0.054、0.146、0.136。
(5) 結合安徽省16市的理想解歐式距離和負理想解歐式距離數據,計算各方案貼近度。按照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順序,相對貼近度為0.927、0.102、0.105、0.116、0.149、0.306、0.277、0.151、0.154、0.235、0.249、0.169、0.388、0.113、0.316、0.285。結合各方案相對貼近度結果進行優劣排序,按照從優到劣排序結果為合肥市、銅陵市、安慶市、阜陽市、黃山市、淮南市、蕪湖市、馬鞍山市、宣城市、六安市、滁州市、蚌埠市、宿州市、池州市、亳州市、淮北市。
五、總結
綜合分析文章,發現快遞中心選址應考慮自然環境因素、交通條件因素、經營環境因素、用地條件因素,充分了解市場、消費者、國家政策等要素之后才能確定最佳位置。借助基于熵權法的TOPSIS法分析快遞選址要素,計算其權重指數發現交通條件、社會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三個指標對快遞分揀中心選址影響較大,尤其是交通條件因素會影響到快遞分揀中心作業成本、效率。最后結合第四章計算結果可以得到,安徽省快遞分揀中心最佳選址位置為合肥市,其次是銅陵市、安慶市和阜陽市。因此,安徽省要想提高整體供應鏈競爭實力,應該打造以合肥市為中心,銅陵市、安慶市和阜陽市為副中心的快遞分揀中心集群。
這一選址策略也符合安徽省經濟戰略規劃,2022年3月《安徽省“十四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正式出臺,該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順應國家經濟發展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積極適應國土空間開發、產業布局調整、消費空間重構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主動融入國家物流網絡,打造“三橫四縱多輻”物流通道。以合肥為中心,建設完善合寧、合武、合徐、合蕪宣、合安、合鄭、合銅黃等輻射型物流通道,進一步強化合肥、蕪湖、阜陽、蚌埠、安慶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間聯系,積極爭創國家物流樞紐,促進物流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因此,確定以合肥市為中心的快遞分揀中心集群有利于提高安徽省整體供應鏈競爭實力,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方正起,朱云龍.基于TOPSIS改進因子分析的區域物流資源配置水平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19,31(05):79-86.
[2]蘇云峰.改進的TOPSIS方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選址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09):193-195.
[3]劉圣楠,張公讓.城市區域快遞分揀中心選址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9.
[4]張宇弢,程元棟.基于熵權TOPSIS法的快遞分揀中心選址[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21,34(05):13-18.
[5]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安徽省“十四五”物流業發展規劃[EB/OL].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4113141.html.2022-03-15.
[6]胡劉康,王來軍.基于改進TOPSIS法的省際物流發展能力評價[C]//世界交通運輸工程技術論壇論文集(上),2021:196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