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
公安部決定,自2022年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專項行動。2022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關于敦促拐賣婦女兒童相關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通告》發布,2022年4月30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本通告期限內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犯罪較輕的可以依法免除處罰。”
拐賣人口犯罪是世界上第三大盈利型組織犯罪,僅次于毒品販運和軍火走私。據估計,每年全球被販運的人口數量約為60萬至400萬人,其中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占有很大比例。從我國情況來看,新中國成立前,拐賣人口的行為較為猖獗,新中國成立后,開始嚴厲打擊各類舊社會惡習和犯罪行為,買賣人口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19世紀中葉,英國評論家鄧寧格指出:“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首的風險。”
在公元之初,我國就存在“置奴卑于市,與牛馬同欄”的販人市場。但那時,“賣人妻子”也是“逆天心,悖人倫”的。被舊戲罵作奸賊的皇帝王莽,上臺后實行的第一個政策就是禁止關于人的贖賣、自賣、拐賣等有違“人倫”的行為。
1983年以來,國家最高檢、最高法、公安部、全國婦女聯合會曾多次發出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活動的通知,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還成立了專門機構。經過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活動有所收斂,數量明顯減少。
2022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典型案例,拐賣婦女的一些案例被曝光。作為與現代文明完全背離的人口買賣,主要是拐賣婦女兒童,其性質惡劣,社會影響較大。對于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我國司法機關歷來堅持從嚴懲治的方針。
8個孩子的母親。
“小花梅”這個在江蘇豐縣生育8個孩子的母親,2022年1月下旬,因為“被關”的視頻曝光,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事件的起因是一位UP博主拍攝視頻,來到這個有8個孩子的家庭,可是卻遲遲不見8個孩子的母親。后來意外發現這位“被關著的母親”:神志不清的被關在一個黑屋里,床邊是一碗凍成冰的飯,頸部還有幾圈鐵鏈的印記。經調查了解到,她于1999年至2020年共生下7個孩子。
正義不會缺席。有關部門要求,徹底查明事實真相,依紀依法嚴厲追責。2022年2月23日,江蘇省委省政府調查組通報,經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責令徐州市委和市政府作出深刻檢討,對17名有關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失職瀆職行為作出處理。針對此次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江蘇省統一部署,開展侵害婦女兒童、精神障礙患者、殘疾人等群體權益問題專項排查整治行動。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非法拘禁、強奸案。
王某某因妻子不能生育而想收買婦女為其生子。2013年6月,王某某以1萬元從張某、武某處將被害人楊某(女,患有精神分裂癥)收買回家。為防止楊某逃跑,王某某將楊某關在家中雜物間,并且用鐵鏈鎖住楊某的雙腳,將楊某的一只手鎖在一塊大石頭上。其間,王某某多次與楊某發生性關系。同年7月12日,楊某被公安機關解救。
江蘇省睢寧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某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后非法限制其自由,明知該婦女患有精神病,還多次與其發生性關系,應依法處罰。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王某某以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以非法拘禁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6個月;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0年。
除此之外,還有藍某某伙同譚某等人拐賣婦女、兒童案。這一伙人自1988年至2008年靠非法拐賣獲利共計50余萬元。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時間長、危害人數眾多,情節特別嚴重,后經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后藍某某被判處死刑。
女性在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地位,雖然曾經滲透封建禮教的意味,但商品經濟發展、男女職業模式不斷被突破,且隨著社會綜合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國女性在婚姻、家庭、財產繼承等領域的法律地位逐漸提高。女性因相對弱勢,也得到了特殊的保護。
漢朝有頌系制度,對孕婦經審訊后應關押入獄的,在監獄中可免戴刑具。漢景帝后元三年下詔:“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侏儒當鞠系者,頌系之。”宋朝沿用了漢朝孕婦免戴刑具的制度,并對獄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規定。上獄具前,囚犯需要被檢查,以查明女性犯人是否為孕婦。若是孕婦則可免戴刑具。對一般女犯,獄具的使用上也有區別,有“禁囚,死罪枷、扭,婦人及流以下去扭,其杖罪散禁”等規定。
唐律疏議和宋刑統中規定,對享有議、請、減特權的女性犯人,在審訊過程中,禁止拷訊,其定罪的依據是“眾證”,即三人以上的證言。明清時期的審訊條例進一步規定,對犯有奸盜、人命等重罪的女性犯人,由本人親自應訴,其他小事及牽連受刑的,可由子侄兄弟等男性代替,以保護其名聲。
著名憲法與行政法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梓從憲法的角度提出觀點,他認為:任何人,生而為人,都應該享有不被奴役的權利,這是人的尊嚴和自由的核心,理因成為社會共同體的核心價值。毫無疑問,拐賣和被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是對婦女和兒童的奴役,也是對人的基本價值的公然踐踏。
國務院從2008年起,先后制定了《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08—2012)》《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21—2030)》,形成了應對拐賣人口的強大壓力,表明對拐賣人口從嚴懲治的立場,拐賣人口犯罪得到徹底遏制。

2022年6月15日,吉林省人民檢察院與吉林省婦聯聯合會簽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婦女群體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以專項活動的方式,幫助更多困難婦女及其家庭擺脫生活困境。《意見》提出建立線索發現和移送機制,優化案件辦理機制,開通困難婦女司法救助“綠色通道”,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婦女,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專人辦理,盡快審核。對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困難婦女,給予先行救助,后補辦相關手續等優待。
《意見》明確,檢察機關將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凝聚力量,發揮優勢,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救助幫扶困難婦女工作的良好氛圍。
馬克思認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會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社會素質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是女性權益保護的重要方式。
在城市,職能部門、社會團體、公益組織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手段,拍攝婦女權益保護宣傳片、防詐反詐宣傳片、女子遇險的處置方法短視頻等,讓更多人了解、讓更多人愿意伸出援手,幫助身邊身陷困境的“夏娃”,在營造和諧、互幫、互助社會良好氛圍的同時,提高婦女應對危險的能力。
在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教育水平要跟得上。利用網絡資源,縮小城鄉文化教育水平差異,提高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在當地普及法律知識,了解犯罪分子的詐騙套路,讓更多當地人明白觸犯法律的后果。
當我們把發生在這個文明的社會里的罪惡揭露出來的時候,心中難免悲傷。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黑夜的白晝”、一個沒有罪惡的文明里,但必須承認,那是“柏拉圖”式的理想生活。我們必須正視現實,不能回避我們不希望的東西,我們應該對文明進程中的病癥進行“診治”,一起邁向“社會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