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強調,民族團結應當像人類的生命一樣珍重,全國各族人民都應當努力愛護民族團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組成了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以要將民族團結的任務放在學生群體中,尤其是在大學校園中,這對于打造和諧校園構建文明的西藏具有重要的意義,從長遠來看,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夢都有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意義,本文主要對西藏地區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具體對策展開討論。
關鍵詞:西藏;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開展;策略;思考
引言
思想政治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也是大學生應當學習的重要課程,教師在落實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任務要十分明確,在學生群體中傳播先進的思想,并結合西藏地區的具體情況開展民族教育活動,以民族團結教育的典型案例和反面案例為教育素材,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有效的滲透,并且要充分挖掘西藏當地的教育資源,建設紅色革命根據地,傳播思想政治文化,使學生群體中能夠形成民族團結的重要思想,更要在各學科之間學會交叉引用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活動,對愛國主義的素材教育要及時跟進,尤其是在現在,學校應當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增強學生的團結精神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同學生接觸得最多,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對學生的了解深入仔細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學生對民族團結的重要認識,國家安全同民族團結相關聯,大學生應廣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指示精神,學校在實現這一點上要通過開展民族班會,辯論會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團結精神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民族團結精神為重點組織研討活動,對相關重點進行討論,開展主題交流活動,對現有的學術成果進行研究和討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筑牢民族團結的豐碑。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開展教育的重要實施辦法,要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接受教育,可以根據學校的安排開展民族團結表演活動,不同民族學生身著民族服飾講解民族故事,使學生們明白,各民族同學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群體,這樣有利于建設和諧校園,同時也能夠在同學之間形成相互學習的風氣,加強民族之間的融洽相處,更重要的是相應的民族活動演講活動更要經常開展,在早自習或者是公共課程中開展以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為主題的主題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共同行動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有利于深化各民族同胞的情誼。
二、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學校的建設中
學校應當將民族團結融入到學校的日常建設中,在不同的學校場所,都應當體現民族團結的相關文化,例如教學樓辦公樓,學校的宣傳欄等地方,要讓學生看得見,使學生能夠在不經意間接受學校的教育,在西藏地區更是有多個不同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學校,關于加強民族團結的思想和意識,應當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學校的建設中,以及思想政治討論活動中將民族團結作為一項偉大的歷史課題,納入到思想政治課的討論過程中,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大學生群體中培養民族團結意識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更要挖掘民族團結的重要知識和內容,并通過有效的滲透手段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從當前教學情況來看,西藏地區關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正在普遍提升,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獲得了良好的學習體驗,也更能夠從根本上反映了我國民族團結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三、對教學內容做全方位的創新
民族團結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有耐心,通過現有的教學資源采取針對性的辦法,對教學內容做適當的延伸,最重要的是要整合當前的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教育資源本身需要教師進行挖掘民族團結意識的培養,更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全方位的創新,以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轉變教學思想,合理應用教學資源,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民族意識。
當代大學生都喜歡接觸一些具體而形象的內容,所以民族團結要有一些具體的內容相關聯,在政治課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相關的影像資料來更好地理解民族團結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再具備民族團結的意識基礎上,更能夠以自己的努力為維護民族團結作出,努力,而且這一類的教育活動,不僅僅只限于課堂教學時間更可以開展課外延伸活動,包括制作視頻,開展主題展覽,展示出不同學生家鄉的民族特色,通過一組組生動的照片,更能夠具有說服力,更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民族生活的多姿多彩
結束語
總之對西藏地區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要時刻把握主題,學生是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主體,同時更要重視教師的作用,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要豐富教育活動的形式,更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和影響,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為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焦敏.“中國夢”視域下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路徑選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
[2]康勝利,周群.和諧社會視角下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38):117.
[3]趙民,林鈞昌.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接受心理機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170-176.
[4]徐麗曼.加強個體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7(3):31-33.
[5]徐麗曼.個體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機制研究[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7,19(4):4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