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始終是最主要的教育內容。對老師們來說,在用語文閱讀的教育過程中,訓練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和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因此借助文章的孩子們不但能夠積累到更多的知識,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文化素質。但是現如今的語文課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的問題必須克服,因此,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途徑;方法
引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的主要部分,從實質上來講閱讀是一個通過運用概念并加以吸收、內化的錯綜復雜的過程。閱讀尤其重視師生與文章之間的對話,歷來都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心,所以閱讀品質的優劣將影響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質量。因此老師們應加強對小學語文課閱讀的關注力度,以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水平。
一、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小學語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的指標把握有偏差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所必須完成的任務與需求就稱之為課堂教學目標,由于教學總體目標是基礎教育定的,因此是否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質量,怎么樣都是檢查課堂教學任務與實現的重要標尺。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對于日常課堂教學工作有著引導、鼓勵、控制和評估等意義。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的閱讀教學改革以前,小學語文老師們必須充分明確了新課標改革后對當前自己所講授的閱讀主要內容的目標要求,并按照期望的目標采取相應的舉措,才能夠確保對主要目標內容的掌握不能有所偏離,才能夠成功地查找到個閱讀教學的重點。不過實際狀況是,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不能全面的掌握新課標改革的有關內容,從而很難對自己所教的閱讀內容進行正確的掌握,或者不是不深入就是太過深入。
2、大部分學生缺乏語文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語文老師應該注意鍛煉孩子的聽、說、讀、寫四項綜合素質。不過,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很多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未加以著重培訓,甚至是在平時教育的時候完全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訓,如果學生閱讀能力存在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對于閱讀的欲望,所以在開展寫作課程的時候,學生往往缺乏靈感來寫作文,這樣導致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就慢慢的消失,反過來也影響到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小學語文老師完全忽略了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養成。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1、切實提高中小學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首先,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的認知感。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對所選作品的分析,可以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和課后進行閱讀互動。愛好是良師,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以強烈的興趣閱讀;通過點對面、傳授知識,掌握經典的閱讀方法,并能體會到其中的藝術魅力。這些經驗與實踐必將被運用于語言教學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意識,并通過讀書筆記、手抄報等方法來總結、整理所學到的知識。
2、嚴格遵循原則進行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
所提出的教育教學要求必須確保階段性完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涵進行深入的領會,全面掌握各個年齡段的不同要求、不同任務和不同特點。要深刻認識新課標改革之后在明確各個年齡段的小學語文課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國家有關規定表明,在生活中識字是低層次課程的重點,而此階段重點強調的是閱讀練習和字詞的積累;讀到一段話是中年級的重點,引導學生要抓住一段話的核心部分;而高年級學生則要將原本的閱讀轉化為自己寫作。教學目標要分層進行。認知、情感、技能等領域構成了教學的目標。
而且,根據等級和領域的不同,也是按照等級來劃分的。小學語文的日常閱讀教學目標也應按高低層次來劃分。在第一層次的和別人交往作品中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美妙的語句。第二則是與學習敘事性作品的目標要一致,主題單元目標甚至是課時教學目標都不需要一致,以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要注意到實際教學的目的,但要清楚的是,教學目的并非一成不變,它是一個動態的、隨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而不斷調整的過程。
3、激發想象力,提高個性化閱讀能力
閱讀效率較高的學生,通常能夠透過文本描述"看到"文章所要塑造的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細節等,但能力較低下的學生通常面臨著讀寫阻礙,想象力也較為生硬,甚至難以想象作品建構的故事。能力的訓練并沒有離開教材文本,在課堂中老師可針對文章中心思想指出一些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根據中心思想解讀文本,認識本文整體,并使學生的想法更符合文章的邏輯,從而產生正確的觀點。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常識更關鍵。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想象力,因此發散思考、教育創新都需要以想象力為基石。課堂教學中,老師能夠運用多媒體,并利用影音圖片等富有渲染能力的藝術表現形式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得到更直接的體驗,在具體的文本教學活動中也更易于深入掌握,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4、接受和利用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閱讀
小學生年紀還小,對許多事情的理解還不夠透徹,而且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也各不相同,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每位學生都是鮮活的獨立個體,在閱讀課程的同時,學生們或許有的只對故事情節感興趣,有的注重于作品介紹,但是老師們需要學生懂得理解并學會利用這樣的差異,并且擅長發現在學生身邊的亮點,給與更多的賞識機會和鼓勵,從而使學生更有興趣地進行深度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多加思考,保證個性化閱讀的良好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評估時,不能只看成績,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采用多種方法,才能保證評定的公平性、科學性,使學生對閱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結語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老師的主要教育任務。當然,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老師們必須針對學生實際狀況,因材施教,并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教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誘導學生發散思維,深化情感體驗,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志華.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考試周刊,2014(04):34.
[2]張霞.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03):50-51.
[3]張旭芳.談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才智,2015(10):58-59.
[4]李小林.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教育,2017(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