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辛欣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2)
阿爾茨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均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前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呈進行性、加重性趨勢發展,以智能減退、精神狀態差和日常生活能力衰退為主要癥狀表現;后者是糖代謝紊亂性疾病,是世界范圍內常見的三大基礎疾病[1-2]。研究顯示[3],老年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高,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并發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明顯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難度加大,老年癡呆的相關癥狀也明顯加重,臨床治療的難度大。多感官刺激是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常用療法,可改善其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在臨床中的應用成效已得到肯定[4]。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均較為常用,且其應用成效和價值均已得到肯定[5]。鑒于此,本研究特嘗試將多感官刺激與吡格列酮聯合應用于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設計對照試驗,探討二者聯合的作用及價值。
選取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140例,隨機數表分為常規組、刺激組、藥物組和聯合組,各35例。常規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0—88歲,平均(71.45±7.32)歲,阿爾茨海默病病程1~10 a,平均(3.45±0.76)a,2型糖尿病病程3~19 a,平均(5.46±1.22)a;刺激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60—86歲,平均(71.32±7.1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程1~10 a,平均(3.47±0.74)a,2型糖尿病病程3~19 a,平均(5.35±1.17)a;藥物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0—85歲,平均(71.53±7.1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程1~10 a,平均(3.52±0.71)a,2型糖尿病病程3~19 a,平均(5.42±1.20)a;聯合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60—87歲,平均(71.49±7.18)歲,阿爾茨海默病病程1~10 a,平均(3.44±0.72)a,2型糖尿病病程3~19 a,平均(5.51±1.27)a。4組臨床資料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6];③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7];④長谷川智能量表(HDS)[8]得分≤23分,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9]得分為9~21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0]得分>16分;⑤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伴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心腦血管疾病;②存在抑郁癥、躁郁癥等;③存在意識障礙者;④伴聾、啞、盲等;⑤罹患惡性腫瘤者;⑥存在嚴重創傷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智能、日常生活能力障礙者。
(1)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常規認知行為療法、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等。若治療期間患者血糖水平較高,則給予二甲雙胍片(山德士(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13054,規格為0.25 g)口服,250 mg/次,每天3次,將空腹血糖(FPG)水平維持在7.0 mmol/L以內。同時給予:智能訓練,包括五子棋、水果消消樂等益智游戲;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包括刷牙、洗臉、穿衣、整理床鋪、洗澡、語言交流等;精神狀態恢復,包括糾正不良生活行為習慣、組織小游戲等,共治療6個月。
(2)刺激組給予多感官刺激,設置3個主題的感官刺激房間,包括自然環境、高科技產品等,如綠色植物、小動物、彩色壁紙、聚光燈、幻彩鏡球、動感彩輪、振動水床、電腦及投影儀等,構建的感官刺激房間主題分別是動物世界、太空和海洋;組織患者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先后進入上述3個主題房間,首先獨立接觸并操控器械、欣賞植物、與動物玩樂等,然后由照顧者和臨床醫師協同幫助患者放松情緒,對其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進行刺激,每個感官刺激房間治療時間為40~50 min,每周干預1次,共治療6個月。
(3)藥物組給予吡格列酮,吡格列酮片(重慶科瑞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80271,規格為15 mg),15 mg/d,每天1次,共治療6個月。
(4)聯合組給予多感官刺激聯合吡格列酮,操作方法分別與刺激組、藥物組相同,共治療6個月。
對比治療前后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變化,其中:智能采用HDS評價,理論得分范圍為0~32.5,評分越高認為智能越佳;精神狀態采用MMSE評價,理論得分范圍為0~30,評分越高認為精神狀態越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評價,理論得分范圍為0~56,評分越高認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對比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包括FPG、餐后2 h血糖(2h PG)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對比各方案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將治療后HDS,MMSE和ADL評分改善均≥70%者記為顯效;將治療后HDS,MMSE和ADL評分改善均≥30%且<70%者記為有效;將治療后HDS,MMSE和ADL評分改善均<30%甚至變差者記為無效,顯效與有效例數的構成比為總有效率;對比各方案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將治療后血糖指標均恢復正常水平,且維持≥1個月者記為顯效;將治療后血糖指標均顯著改善,且維持≥1個月者記為有效;將治療后血糖指標無明顯改善者記為無效,顯效與有效例數的構成比為總有效率。
治療后各組智能、精神狀態評分均升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下降(P<0.05);治療后4組上述評分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每2組間對比,聯合組智能與精神狀態評分>刺激組/藥物組>對照組,聯合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刺激組/藥物組<對照組,除刺激組與藥物組各項評分均相近外,其余每2組間各項評分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變化分)
治療后各組FPG,2h PG,HbA1c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較本組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且治療后聯合組血糖指標與藥物組均相近(P>0.05),刺激組血糖指標與對照組均相近(P>0.05),而聯合組、藥物組血糖指標均高于刺激組、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
各組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和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每2組間總有效率對比,聯合組>刺激組/藥物組>對照組,除刺激組與藥物組相近外,其余每2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各種方案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例/%)
各組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每2組總有效率對比,聯合組與藥物組相近,刺激組與對照組相近,聯合組、藥物組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刺激組、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各種方案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例/%)
聯合組并發低血糖、水腫者各2例;刺激組無不良反應;藥物組并發低血糖、水腫者各1例;對照組并發低血糖者1例。聯合組、刺激組、藥物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43%(4/35),0.00%(0/35),5.71%(2/35),2.86%(1/35),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81)。
在伴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其病情進展相對較快,臨床癥狀相對較重,且臨床治療難度大。目前,關于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認識尚淺,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增加老年人群阿爾茨海默病發生風險的機制可能有:高血糖對大腦組織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高胰島素血癥對大腦組織造成損傷,胰島素信號轉導途徑相關蛋白調控機制異常可損傷中樞神經功能等[11]。雖然目前臨床上的常規治療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的臨床癥狀,但其綜合成效不佳。因此,臨床醫生需重點探討針對此類患者的高效治療方案。
本次研究中,4組治療后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價結果均顯著改善,且治療后各組評分對比結果顯示聯合組均最佳,刺激組與藥物組均相近,對照組均最差。在4組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對比結果中顯示,聯合組明顯優于其余3組,且藥物組和刺激組均優于對照組,可知對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多感官刺激、吡格列酮均能改善其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多感官刺激聯合吡格列酮的作用更佳,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也最佳。多感官刺激是指利用聲音、燈光、現實物體以及多媒體技術等作為媒介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視覺、聽覺、嗅覺以及觸覺等進行刺激,可明顯增強其各種感官的敏感性,減輕神經系統功能退化。毛艷[12]研究顯示,在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給予多感官刺激治療可滿足其需求,可自由調控感官刺激強度,改善其社會行為功能,因而患者的智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能夠得到顯著的改善。吡格列酮屬于一種血糖調節藥物,可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控制神經元變性[13-14]。本研究顯示,4組治療后血糖指標均顯著下降,聯合組與藥物組相近,且二者均明顯優于刺激組和對照組,可知對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多感官刺激并不能有效改善糖代謝,而給予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糖代謝。本研究中不同方案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對比結果顯示,聯合組與藥物組的療效相近,且二者均明顯優于刺激組和對照組,證實吡格列酮可對此類患者發揮降糖的效果,而是否給予多感官刺激并不會對降糖效果產生明顯的影響。吡格列酮屬于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可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的活性,并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且該藥物還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因而對血糖指標的控制作用顯著,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理想[15-16]。在本研究中關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結果顯示,4組數據均相近,可知多感官刺激、吡格列酮治療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均不會對機體產生較多的副作用,安全可靠。
綜上,建議在老年阿爾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多感官刺激聯合吡格列酮治療,不僅有助于改善智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能力,還可控制血糖指標水平,對阿爾茨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的療效均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