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偉
摘要:在幼兒園保教工作實踐中,需要堅持以兒童發展為本的觀念,充分尊重以幼兒的探索需要以及學習需要。保教實踐當中,需要科學的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堅持將“兒童自主”和“教師引導”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幼兒園教育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但是始終需要將幼兒的實際需要和發展需要放在首位。需要幼兒園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當中,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科學的設計教學活動,使幼兒園的保教活動當中,既能夠科學發揮教師的作用,又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保教;兒童發展規律;教師態度
在幼兒園保教工作中,兒童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給予關注,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實際需要,在保教當中堅持以兒童發展為本,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積極聽取幼兒的實際需要,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給予幼兒發展和成長方面的尊重。保教活動并不是教師單方面主張所有的活動,還是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幼兒的發展需要和發展特點,站在幼兒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尊重他們的需要。
一、兒童發展為本的基本含義
幼兒園保教中,以兒童發展為本就是運用科學的視角,積極關注幼兒的探索行為,站在兒童發展的視角當中,體驗兒童的內心世界。在幼兒園教學當中,充分一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以達到促進兒童發展的目的。在幼兒園的保教現場,教師需要站在兒童的視角考慮問題,以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現狀為基礎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首先,兒童立場的立足點在于兒童年齡特征、經驗水平、興趣需要、天性個性、情感需求等,其次,兒童立場的視域是教師有能力做到的,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探索精神進行積極關注、可以與幼兒共情等。最后,兒童立場的核心價值是發現兒童和引領兒童,以兒童發展為本首先需要教師對兒童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了解。
二、以兒童發展為本的主要表現
(一)位置轉換
教師要切實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和尊重幼兒的實際需要和想法,針對幼兒的行為以及主觀想法,教師并不是用成年人的視角進行考慮問題,而是站在兒童的世界當中,與幼兒共情,站在兒童發展的角度,站在兒童的視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當中,避免運用管束的語氣要求幼兒,而是體會兒童的感受,了解兒童對事物的認知和主觀體驗,從而理解兒童的經驗。
(二)尊重理解
兒童有專屬于他們自身的小小世界,在兒童小世界里,其規則和方法與成人世界截然不同,幼兒處在心理發展階段,因為年齡和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幼兒的眼中的世界與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理解體驗兒童的世界在保教當中至關重要,以兒童發展為本首先需要尊重和理解幼兒的想法和做法,特別是教師在于幼兒溝通的過程當中,要對幼兒的行為和想法給予包容和理解。
(三)平等對話
從保教研究的角度出發,教師需要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讓兒童用自己的語 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幼兒的表達教師需要給予接納,避免用不行、不可以等語氣與幼兒對話。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年齡段,以平等的角色與幼兒進行平等交流,尊重幼兒的表達。
三、基于兒童發展為本的保教策略
(一)“由上至下”的位置轉換
人們常用“80厘米”的高度,來隱喻幼兒期孩子的世界,實際上成年人的世界與幼兒的世界當中存在顯著的差異。我們也曾經處在兒童的世界,但是隨著心理發展和成長,很多時候被社會化的因素所影響,難以體會幼兒眼中的“小世界”的樣子,因此,教師在得到幼兒的實際需要或者看到幼兒實施某種探索行為時,需要尊重,一方面觀察幼兒的新發現,另一方面也能夠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需要科學的引導幼兒。
(二)“由表及里”的尊重理解
促進兒童發展,教育以幼兒的發展為本這一理念始終是學前教育的理念,理想的教育應當順應兒童的天性,充分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別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幼兒的保教工作。教師在保教當中,需要做到對幼兒的“由表及里”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理解幼兒的心理需要,必要時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兒童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有自己的話語系統,同時,也在不同的心理發展時期當中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方式和語言習慣,不斷探索這個世界?;趦和龅慕處?,需要理解兒童的文化,也需要根據心理發展特點理解幼兒的心理需要。教師不僅要對其生長、發育以及物質世界加以理解,需要在實際的保教當中,認識到幼兒的發展需要,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
四、結語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當中幼兒會出現很多探索行為,在保教當中,需要認識到幼兒的心理發展需要,并且充分尊重幼兒,在發展當中積極引導幼兒,科學地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山平,林麗君.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山東省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1):32-35.
[2]王雨露.保教融合,幼有所長——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0,9(0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