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條人樂隊成立于2008年,他們的歌詞中表現出許多縣城特有的文化特征,被樂迷稱為縣城美學。對五條人樂隊歌詞的分析,可以歸納五條人樂隊歌詞中縣城文化特征的具體表現,即方言童謠、底層人物及時代變遷,從這些具體的縣城文化表現可以看出五條人樂隊對語言、底層人物及時代的關注。五條人樂隊歌詞中的縣城文化特征,體現出21世紀以來中國民間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價值,可以為其他文藝作品提供創作靈感和創作原料。
關鍵詞:五條人樂隊;歌詞;縣城;文化批評
中圖分類號:J61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五條人樂隊主要由仁科和胡茂濤組成,發表過音樂專輯《縣城記》《一些風景》《廣東姑娘》《夢幻麗莎發廊》《一半真情流露,一半靠表演》《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等。五條人樂隊在他們的音樂作品中常常講述他們生活的縣城——海豐縣的故事,充滿著縣城特有的文化氣息,被樂迷稱為縣城美學,其內涵都是關于三、四線城市的文化。在中國,有1 000多個縣城,縣城不同于農村和大城市,它是城鄉接合體,因此其中的文化也更為復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開始以縣城為中心創作文藝作品,通過這些文藝作品展現縣城獨特的文化,五條人樂隊的歌曲可以看作其代表之一,他們通過歌詞講述廣東省海豐縣的故事。
“歌詞是音樂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語言為工具,通過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1]五條人樂隊通過歌詞塑造了許多縣城特有的美學意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對民間文化的關心。他們在歌詞中展現出的縣城文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 方言童謠
方言是一定區域內通行的語言,是當地歷史文化的非物質載體。五條人樂隊常常使用海豐縣的方言——福佬話演唱歌曲。“海豐福佬話是中國廣東省南部沿海的海豐縣80%的居民(約70萬人)所講的一種閩南方言,又稱海豐話。海豐話有17個聲母,72個韻母和8個聲調,與潮汕一帶方言大同小異,可視為潮汕方言片的一個地點方言”[2]。在縣城中,相較于大城市來說,外來務工人員是少數,大多數人來自附近的鄉鎮,所以語言基本相通,交流使用的是當地方言。為了表現縣城文化,五條人樂隊的歌曲以方言的形式呈現,既符合實際,又可以體現縣城方言的獨特魅力。
這種魅力體現在,海豐話的聲韻與普通話不同,因此用海豐話演唱的歌曲,可以有更多的韻律組合、更多聲調曲調的組合,彰顯海豐話獨特的韻律美。如在《抄電表》中,用海豐方言演唱的“天烏烏”和“肚夭夭”構成押韻,而在普通話中,兩者并不構成押韻,這是海豐方言獨有的韻律。
值得注意的是,五條人樂隊的許多歌曲打破了傳統的歌曲形式,有些歌曲沒有主歌和副歌之分,因此歌詞句式也不講究對稱,常常是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隨意組合,并且語法規則也是按照當地方言的習慣,完全為敘述服務,如在《酒鬼豬哥伯》中,直接用豬哥伯說的話作為歌詞,完全以一種敘事形式呈現歌曲的全貌,用方言的語序直接敘述,這也是五條人樂隊歌曲的特色之一。
除了方言的演唱形式,五條人樂隊還嘗試將海豐地區流傳的童謠收入專輯之中,如在《一些風景》專輯中,收錄了當地的童謠《隆啊隆,騎馬去海豐》;在《廣東姑娘》專輯中,收錄了當地童謠《母豬上山咬老虎》。這些童謠深藏于海豐人民的童年記憶中,收錄并傳播這些童謠,使海豐人民的童年回憶有了具體的載體,有利于繼承和發展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意義。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方言逐漸消失,用方言演唱的童謠也瀕臨失傳。現在的海豐居民表示,當地孩子不太會說海豐話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五條人樂隊用方言演唱并且收錄當地童謠,及時保留了海豐縣特有的文化,表現出海豐縣的語言文化特征,同時也讓下一代能夠體會并繼承這種民族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價值。
2 底層人物
“出身海豐縣城的樂隊‘五條人’觀照社會底層,形成一種混雜著鄉土性和世界性的民間書寫。”[3]五條人樂隊在歌詞中記錄了許多當地底層人物的生活,他們常常以底層人物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復雜的世界。
如在《一半真情流露,一半靠表演》專輯中收錄的歌曲《隔壁的詩人》這首歌中,他們唱道:“和海豐來的人/在火車上賭博/他們不按常理出牌/我要告訴你/如果我不是在漢口下車的話/那么我會把錢都給輸光/后來我在江東旅館里頭/被隔離了五十多天/我還能怎樣/隔壁的詩人/也從來沒有/抱怨過。”歌曲講述了一個底層人物和詩人因為疫情被隔離在同一個旅館的故事。在后疫情時代的中國,隔離是常常發生的事,詩人也不例外,而五條人樂隊偏偏以詩人隔壁的底層人物的視角來講述。通過前面對打牌事件的描述可以看出,詩人隔壁住的是一個底層人物,他的積蓄可能已在火車上的賭局中全部輸光。在底層人物看來,隔壁的詩人有文化、有知識、有職業,和他屬于不同階級,但殊途同歸,都被隔離在同一家旅館。詩人被隔離了都沒有抱怨過,那底層人物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隔離不僅是自己的事情,還關乎其他人的安危,甚至是國家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失去自由,底層人民也愿意配合防疫政策,這是底層人物的溫良之美。
又如在《夢幻麗莎發廊》專輯中的同名歌曲《夢幻麗莎發廊》中,他們唱道:“她來自夢幻麗莎發廊/她說她家里很窮很鄉下/只有山和河沒有別的工作/年輕的時候她被別人騙/被賣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事情有點復雜我說簡單點/后來她終于離開了那個鬼地方/可是憂傷一直寫在她臉上/但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歌曲講述了一個底層婦女的故事,她出生于窮鄉僻壤,被人賣到他鄉,她受過的苦難都變成了寫在臉上的憂傷。她逃出來后,在海豐縣的夢幻麗莎發廊工作,這樣的工作在一般人看來并不是什么好工作,屬于社會底層,但相比于被賣去他鄉,至少能夠自給自足,也算是一種進步了,所以她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這是底層人物的樂觀之美。
這樣的底層婦女,人們在生活中能夠看到,但很少有人真正關心她們,很少有人認真傾聽她們的故事,很少有人會與她們平等交流。五條人樂隊以平視的視角講述底層婦女的故事,體現出他們對女性的人文關懷。“大力加強新媒介文化中的女性主義聲音,有利于女性主體意識的自覺增強。”[4]五條人樂隊在歌曲中敘述底層女性的故事,可以引起聽眾對底層女性的關注,讓更多人理解底層婦女的難處,從而增強女性自覺意識。
再如《李阿伯》這首歌,歌曲用海豐話演唱,大意為:李阿伯以種田為生,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不懂事,喜歡賭博,小兒子在廣州讀大學,最近刮臺風,稻子都被吹掉了,菜也長了蟲子,不知道能不能賺到小兒子的學費。五條人樂隊在這首歌中塑造了一名辛勞的底層老農形象,他以種田為生,是貧窮的;大兒子不懂事,又遇到臺風,是不幸的;但面對天災人禍,他依然堅強地面對,為了培養下一代,他依然努力耕作。雖然生活充滿苦難,但底層人民還是劃著斷槳勇往直前,這是縣城人民的堅韌之美。
“從古至今,但凡好詞都是反映大眾生活,表現大眾情感,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的。”[5]五條人樂隊的歌詞反映了中國底層大眾的生活,表達出對他們的同情與敬佩。這些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聽到甚至接觸到,因而具有生活感。五條人樂隊通過觀察底層人民的生活,通過與底層人民對話,看到了底層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通過對海豐縣底層人物的書寫,展現了縣城小人物身上的文化品格。
3 時代變遷
步入21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縣城的發展,因此縣城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五條人樂隊用歌詞記錄了海豐縣的變化,反映了時代變遷。
如在《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專輯中收錄的歌曲《夜已晚》中,他們唱道:“在一個沒有想象力的夜晚/我們一句話都沒有講/那些夜間作業的建筑工人/錘子敲打鋼鐵的聲響/升降機送上一桶水泥/節奏把握得剛剛好/這里發展得太快了/以至于我們都找不到/上次見面的地方。”從中可以看出,縣城建起了高樓,建筑工人們用上了升降機,工人們很快熟悉了施工流程,他們能夠把握施工節奏,能夠把握時代節奏。這反映出時代在發展,縣城也在發展。
這與當時的政策有關,“政績型體制從干部的角度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政治經濟學的解釋”[6]。在改革開放時期,縣城實行政績型體制,縣城干部努力發展當地經濟。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往往會忽略當地人的感受,生活節奏太快,人們難以跟上,使人有些不知所措;鋼鐵在發出聲響,人與人卻沒有了交流,這反映出時代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注重發展效率的同時,也要關注民眾的心理問題。
又如在《一半真情流露,一半靠表演》專輯中收錄的歌曲《豬肉炒辣椒》這首歌中,他們唱道:“人們躲在家里跟蹤新聞報道/每時每刻祈求它變好/碼頭曾經有很多人搶拍夕陽/如今只剩下撿破爛的在抽煙/他根本不關心美股五次熔斷/只求廢品站早日開檔/趕緊賣掉那幾百斤破爛/吃上一頓豬肉炒辣椒。”這首歌發行于2021年,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小縣城也不例外。海豐是一個海邊的小縣城,碼頭曾經是很熱鬧的地方,如今已沒有了人煙。同時,在歌詞中,五條人樂隊將縣城經濟與美股熔斷書寫在一起,既形成了一種對比,又能夠說明世界經濟的一體性。通過對縣城經濟發展情況的描寫,能夠看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情況,反映新時代經濟一體化的特征。
五條人樂隊曾說,他們是立足世界,放眼海豐。從海豐縣的發展中能夠看到大時代的發展情況。用新歷史主義的眼光來看,“這種來源于日常社會生活的小歷史經過個人化闡釋之后不僅豐富了歷史的內涵,還賦予歷史以當代闡釋意義”[7]。五條人樂隊通過描寫縣城中個體的發展情況,側面反映了整個歷史的內涵,使當代歷史形象化、具體化。
這兩首歌也可以進行比較,在《夜已晚》中,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海豐縣的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到了《豬肉炒辣椒》中,受疫情影響,海豐縣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這時人們又重新開始擔心溫飽問題,希望能吃上一頓豬肉炒辣椒。可以看到,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到民間群體中去尋找。“故事保留了一個群體的記憶,因為它會留在那些聽過和重述過它的人的記憶中。”[8]五條人樂隊的歌詞中保留了新時代以來大眾的共同記憶,體現出時代發展過程中民間群體文化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辯證地看待和思考。
“進入21世紀以來,關注當下的民俗學與直面民眾的生活世界已成為民俗學科新的學術生長點。”[9]五條人樂隊的歌詞描寫的正是當下民眾生活的世界,他們聚焦民俗問題,試圖喚起大眾對民間文化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價值。
4 結語
通過對五條人樂隊歌詞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作品既反映了海豐縣一些優秀的文化特征,又從另一些文化特征中發掘了時代病癥。可以說,五條人樂隊歌詞中的縣城文化是真實的、立體的、辯證的。同時,在中國其他縣城中也能夠看到類似的特征,如不同的縣城有代表當地特色的方言童謠,有同樣堅韌的底層人物,同樣也能反映時代變遷,因此五條人樂隊歌詞中的縣城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正因這樣的特性,五條人樂隊的歌曲受到了許多海豐縣以外的樂迷的喜愛。這些描寫縣城的文藝作品能夠代表大眾的審美趨向,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價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縣城文化書寫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縣城文化,這是文化豐富的一種體現。這些小地方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受到大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們蘊含大眾的情感趨向,具備深層的文化特征,擁有濃厚的人文關懷。因此,五條人樂隊的歌曲具有深層的文化價值,值得聽眾反復品味。
參考文獻:
[1] 劉以光.中國歌詞簡史[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1.
[2] 潘家懿.海豐福佬話文白異讀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3):81-87.
[3] 霍勝俠.近期大眾文化中的廣東圖景:以《隱秘的角落》、“五條人”音樂、《風中有朵雨做的云》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100-108.
[4] 鮑震培.媒介粉絲文化與女性主義[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120-129.
[5] 李罡,尤靜波.歌詞文化鑒賞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1.
[6] 馮軍旗.中國黨政干部晉升的政績型體制[J].江漢論壇,2015(12):62-65.
[7] 魏新.伍慧明小說《望巖》的新歷史主義書寫[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3(6):102-108.
[8] 朱靜.格林布拉特新歷史主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1.
[9] 朱家鈺.“講故事的民俗學”:評《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81-184.
作者簡介:孫秀麗(1998—),女,山東蒼山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