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鈺 于國宏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持續提升,藝術逐漸走進了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成為滿足情緒價值的重要產物。與此同時,面對競爭激烈的復雜環境,如何更好地實現對藝術品牌的管理,成為藝術發展的重要話題。文章基于當前藝術戰略轉型的大背景,總結藝術品牌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助力藝術品牌管理效能提升,保障藝術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關鍵詞:戰略轉型;藝術品牌;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2021年在重慶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將進入文化藝術發展的新時代,并鼓勵廣大年輕群體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開創一個全新的藝術時代[1]。在我國藝術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愛好、追求和神秘感的體現,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中,是身份、價值觀的追求。從《藝術品銀行業務發展研究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現階段國內高收入人群中超過20%的人表現出一定的收藏習慣[2]。《2021天貓設計新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大約有80%的消費群體在挑選商品時,都會因設計好看、滿足自己的審美要求而產生消費念頭,同時“藝術款”“設計感”等關鍵詞的日平均檢索量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68%、120.6%[3]。在顏值經濟和新消費主義的新時代,藝術逐漸實現了商業化運作,各種藝術品牌紛紛崛起,在提升大眾審美感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伴隨著越來越多藝術家、藝術品的“下場”,全新的藝術發展戰略轉型熱潮得以啟動,同時也給藝術品牌的打造與管理帶來了考驗[4]。基于此,把握時代發展形勢,積極應對戰略轉型新要求,重視對藝術品牌的管理,對帶動藝術產業健康發展、普及藝術文化氛圍均有積極意義。
1 藝術品牌管理面臨的主要困境
1.1 固化的品牌形象限制新業務發展
藝術品牌固化的形象處理方式,能夠保障其在發展初期獲得較為豐厚的回報,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并且保證品牌形象、聲譽與消費者的預期目標符合,就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吸引其持續購買,使產品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有利于提升收費標準。但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藝術品牌的角逐帶動其加快轉型步伐,原有的品牌形象使藝術品牌在新業務發展中陷入困境,不利于長期性經濟優勢的形成[5]。
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并非簡單地拓展團隊規模和地域范圍,而是在價值鏈和設計業務領域方面開拓,在前進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對藝術品牌有更多的需求,例如:更好地塑造品牌在藝術領域的高端形象,基于此衍生出更多更廣泛的業務;以相對單一的設計體現復雜的藝術層次,拓展全新的領域;在轉型期間引入更多新的力量,讓更多優秀藝術家能夠感受到企業傳達的藝術價值理念等。
1.2 品牌轉型與業務轉型步調不一致
業務發展 專注于藝術設計,并發展成為行業領軍者 進入全新的領域,并朝著綜合藝術領域發展 在各個領域建立起獨立的優勢
品牌管理 憑借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和優秀的服務在業界獲得良好的口碑 有意識地借助原有品牌優勢,增強新領域消費者的信心,并積累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吸收優秀人才 打造強勢的品牌形象,掌握行業話語權,獲得藝術家的擁護以及廣大消費者的尊重
對企業來說,品牌是一筆無形的資產,其價值在于能夠幫助實現業務的管理與建設,從而積累更多的資產,賦予品牌成長的動力,最終帶動企業在市場中有更好的表現。在藝術行業持續優化和發展的背景下,對企業所打造品牌的訴求持續增加,藝術企業進入轉型階段之后,必須保障品牌有更加強有力的支撐。結合當前藝術企業在業務拓展和轉型發展中的具體情況來看,可以明確現階段藝術品牌與業務屬于從屬關系,很難匹配業務的發展需求(見圖1)。
從圖1來看,藝術企業進入戰略轉型階段后,其品牌管理與業務轉型出現了明顯的脫節問題。在信息大爆炸背景下,廣大消費者更容易受到傳統認知和經驗的影響,使得不少消費者極易忽略藝術品牌在全新領域的發展。對此,若企業在進入戰略轉型階段后,不重視對品牌的重新定位,展現全新的品牌聲音,就有可能在激烈的藝術領域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
1.3 寬泛的品牌內涵,無法體現企業的獨特性
在進入戰略轉型發展階段后,不少藝術品牌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普遍期望成長為多領域綜合發展的全新品牌。但在進入全新的競爭環境之后,藝術領域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在品牌管理中,不能單純以消費者為目標,也需要重視對人才的吸引力。對廣大消費群體來說,藝術品牌的轉型發展必然會帶動全新的業務領域發展,因此“綜合”的品牌屬性必然會在各領域共同發展中得到體現。企業的“綜合”并不單純是業務領域的綜合化,更重要的是呈現出一種具有包容性的管理風格。此外,藝術品牌在發展中會長時間堅持“創新”“國際視野”兩大理念,但在品牌管理中,這兩種理念局限于作品的創新和業務的發展上,表現出缺乏競爭性的特征。就當前藝術品牌的轉型發展特征來看,藝術企業應充分了解自身的發展目標和主要優勢,以凝練出更為獨特的品牌定位。
2 戰略轉型背景下藝術品牌管理策略
2.1 調整企業品牌定位
藝術品牌在戰略轉型期間,首先必須合理調整品牌定位,才能確保品牌成為業務發展的重要助力。對藝術品牌來說,品牌定位是其管理的起點,因此,在藝術品牌管理中,必須將其作為首要任務。長時間以來,不少藝術品牌并無明確的定位,將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形象和口碑作為主要目標,這很難滿足業務領域實現綜合發展的基本要求。“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為基本原則,可以基于目標市場、企業優勢、競爭者情況來設想品牌定位。
根據當前目標市場的實際情況,藝術品牌更多關注員工、消費者兩個群體的需求,員工期望開放、活躍且能夠實現成長的平臺,消費者則期望通過企業獲得可信賴、有價值、專業化的藝術服務和創新產品。從企業發展優勢來看,不少藝術創作和產品為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轉型過程中,可以基于現有的設計、規劃等方面,使品牌定位內涵擴大到建筑、景觀等方面,更深層次地解讀“綜合”“創新”“國際視野”三大品牌理念。就競爭對手來看,可以將行業標桿企業作為主要參照對象,將品牌定位和理念與行業標桿對接。綜合上述分析,藝術品牌在定位時,可以引入更大更有深度的理念,形成全新的品牌形象(見圖2)。
圖2中,“理想藝術環境”主要是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從改善人們的生活、審美、情懷等出發,秉持專業的態度和服務,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高級的情緒、審美價值,創設優良的藝術環境;“藝術氛圍”主要是指著眼于更高的商業戰略層面,洞察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藝術輸出者成長為涵蓋各個領域的藝術專業導向者,從而增強藝術品牌的活力,激發藝術家的潛力,營造全新的藝術生活氛圍。
2.2 完善藝術品牌管理體系
2.2.1 優化品牌管理流程
在管理藝術品牌時,企業應打造以從上到下落實為主、以從下向上發展為輔的流程管理模式。其中,品牌管理中心主要負責日常職能工作和決策管理工作,以統一、標準的形式與內容面向全公司各個部門,保障品牌策略的落地和宣傳,共同參與各種和消費者相關的活動。各個部門可以結合部門實際情況,由品牌管理專業人員向中心上報品牌管理中的各種情況,經過中心統一審批之后予以執行。與此同時,各部門必須及時為品牌中心提供業務領域、區域市場發展等方面的成果和動態,以便中心能夠及時調整品牌內容和方式。
2.2.2 定期評估品牌績效
品牌管理中心必須定期面向公司開展品牌績效匯報工作。在匯報工作中,必須以業務領域為單位,整理不同業務層面消費者的品牌調查或訪談結果,以了解品牌運作情況,同時盤點優秀成果,做好分類整理,及時了解影響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以更好地實現品牌內容的豐富和傳播。
2.3 賦予品牌全新的生命力
藝術品牌無論如何發展,核心必然是藝術產品與文化內容。要實現藝術品牌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增強藝術形式的創新性和內容的趣味性。以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強化與融合能夠引起消費者情感共鳴的文化,引導消費者主動、樂意接收更多的推廣信息。例如,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是當前世界范圍公認的高水平藝術博覽會,相較于普通展覽,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始終強調對廣大藝術家資源的整合,形成了獨有的專業特色。近年來,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不斷轉變創新服務理念,配合較強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國際聲譽,并以此吸引了更多優秀藝術人才的參與。基于此可以發現,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藝術博覽會,而是集藝術信息傳遞、藝術活動開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時代產物。在新的時代,無論什么品牌,要提升市場份額,就必須不斷提升個體的競爭力。藝術品牌可以將文化作為主要載體,持續創新,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增強其市場生命力。在品牌與文化融合期間,可以配合全新的互聯網模式,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拓展發展領域,配合文化創新來豐富品牌的形象,提高品牌的整體價值。
3 結語
關于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存在諸多爭議。如今,兩者并非處于對立面,而是存在諸多交叉共通之處,關鍵就在于消費者,藝術需要消費者來賞析,而商業需要消費者來反饋,因此通過藝術與商業的合作,能夠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精神產物日漸豐富。藝術品牌作為藝術與商業結合的產物,對其實施有效的管理,把握企業戰略轉型的根本需求,促使其持續優化,能夠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藝術作品,并提升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樂洋,何卓欣.澳門藝術品牌管理策略探究[J].青年與社會,2020(11):110-111.
[2] 高妍.探究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劇場如何通過品牌管理建立品牌忠誠:以“兩廳院”為例[J].品牌研究,2020(13):68-69.
[3] 馬艷萍.國內戲劇藝術節的品牌管理研究[J].中國戲劇,2021(11):72-74.
[4] 黃晟昱,鄧曉琳.設計驅動下的品牌管理與形象重塑淺析[J].藝術研究,2019(2):156-157.
[5] 劉鈺舜,李爍,劉金得,等.藝術品牌設計助力精準扶貧發展[J].包裝工程,2020,41(6):262-265,269.
作者簡介:宋鈺(1988—),女,遼寧遼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戰略管理。
于國宏(1992—),女,遼寧大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