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雙盈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版《職業教育法》)經過多年的醞釀,終于頒布實施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初期的發展成果主要凝結在1996 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之中,職業教育步入有法可依的發展階段。26 年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高效益發展,職業教育不斷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之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創新的一系列新成果,催生呼之欲出的新版《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在發展的新征程上又有了新的法律基準,這是教育領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結果,是現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與系統改革的標志性成果,也是法治中國建設推進職業教育法治化結出的碩果。
新版《職業教育法》吹響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大家深知,我國作為人力資源大國、制造業大國,正在向強國目標邁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不僅必要且必需。過去四十多年,通過持續的大力發展,我國解決了職業教育的數量、規模、結構等基本問題;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解決職業教育數量多而層次不高、規模大而實力不強、特別是大眾認可度不夠等問題又面臨新的挑戰。新版《職業教育法》全面總結我國職業教育實踐及其理論創新成果,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法律保障。
新版《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目標。一方面,闡明職業教育的獨特價值,對國家發展同樣具有戰略意義,從制度體系上構建起技術技能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體系,并成為服務全民終身教育的重要支撐力量,進一步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狹隘的認知,為職業教育普及發展、深入發展、社會化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另一方面,技能作為人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普遍存在于各級各類教育之中,同時技能型社會的提出,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自由的發展空間,在被賦予相應的層次和高度的過程中,也必將大有作為。新版《職業教育法》進一步厘清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兩者從涇渭分明向著既融通又相對獨立的方向協同發展。為此,特別明確采取可量化、可積累、可轉換的“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等方式,暢通不同類型、層級教育之間的銜接,建立起合作、融合、互補、互認的發展機制。機制活則全盤活。
新版《職業教育法》突出了職業教育的社會性。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服務人人,其建設發展置于廣闊豐富的社會格局之中,要突出“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的基本工作思路,科學系統地將職業教育多形式化、學校辦學多元化、技術技能人才多樣化等觀念通過法律進一步鞏固下來,呈現出職業教育面向未來的新面貌。明確對于企業、社會力量等社會組織獨立、合作或參股舉辦、支持職業教育,建立或提供實習實訓基地等予以獎勵、扶持,為建立穩定、結構化、模式化的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些體現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的教育教學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另外,對學徒制作為職業教育一種必要的形式作了專門規定,強調中國特色,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法律遵循。
新版《職業教育法》帶給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信心和積極期待。職業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一個旁支或補充,而是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教育支柱,是與普通基礎教育融合融通、與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齊觀的一類教育,人們對職業教育長期止步于“專科”的無奈可以釋然了。學歷、學力、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有其合理性,教育達到的高度與其培養人才的社會地位密切相關,新版《職業教育法》從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上去掉了發展的天花板。國家現代化,亟需大量高層次、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這類人才不能完全依靠實踐中自然成長,需要相應的教育培養,長期以來鄙視職業教育的觀念真的可以休矣!國際化也是一個新亮點,鼓勵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這是國家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賦予職業教育的時代使命,幾十年來,我國是職業教育引進來的受益者,當今“魯班工坊”等在眾多國家落地建設,中國開始成為職業教育走出去的貢獻者。
新版《職業教育法》更加關注民生。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對教育的最大焦慮是什么?是就業。職業教育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鮮明導向,突出了自身的特質和優勢。如果說,普通教育的通識性是為了未來就業奠定更廣闊的空間和基礎,職業教育則旗幟鮮明地將促進就業、服務就業作為其人才培養取向。有人希望在教育的不確定中獲得更多機會,這也無可厚非;如果從國家以及家庭育人成本看,找到教育的確定性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一種理智的選擇。業精于專,“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切身體會,職業教育的確定性是顯而易見的。職業教育豐富靈活的專業性,為年輕一代的成長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也更容易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需要。
新版《職業教育法》明示了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多年的實踐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知識不僅僅來自書本,還來自社會與實踐。向實踐學習,向有實踐經驗的人學習,學習觸手可及的知識,讓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在精益求精的創新創造中體會到更多成功的喜悅。可見,職業教育是一種學習方式、教育方式、成長方式,也是快速改變世界的工作方式。職業教育把抽象的教育拉近現實,讓理論與實踐回歸“同根生”“一體化”的本然狀態。社會本來就是職業的綜合體,職業教育沒有妄自菲薄的理由。
新版《職業教育法》彰顯了以人為本。新版《職業教育法》列單章對教師與受教育者做出規定,強化對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的建設,加強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明確了施教主體和受教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職教之師有了豐富且明確的規定性,嚴師德、重師能、多元化、重實踐,將古代先哲韓愈“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至理之說蘊含其中,并與教育制度體系建設形成相互支撐。同時,法律責任也單列一章,讓新版《職業教育法》從內容到形式更加完備,也更具剛性。
法治職教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職業教育更加自信,讓全社會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