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新蔡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河南 駐馬店 463500)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術后恢復影響因素較多,極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延緩術后康復[1]。故加強圍手術期(圍術期)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傳統醫護模式中護士僅遵守醫囑而被動開展護理工作,導致護理質量欠佳,從而對患者康復產生不利影響。醫護一體化模式是一種新型醫護合作模式,強調醫生與護士是并列—互補關系,在護理管理期間加強兩者相互溝通、協調,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2]。快速流程護理是外科護理中的強化康復護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術后恢復時間[3]。在本文中,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醫護一體化快速流程護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新蔡縣人民醫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46例,年齡24~65歲、平均(43.31±5.42)歲,臨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2例、ⅢA期13例,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9例、中學25例、大專及以上12例。研究組46例,年齡23~67歲、平均(43.66±5.78)歲,臨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1例、ⅢA期15例,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23例、大專及以上13例。2組患者的年齡、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
入選標準:1)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2)具備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適應證;3)臨床資料完整;4)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病或認知障礙者;2)臟器功能不全者;3)存在手術禁忌證者;4)無法耐受手術者;5)凝血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異常者;6)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入院宣教(向患者告知手術時間、手術效果及注意事項等)、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及禁食、禁飲工作)、術后護理(遵醫囑給予相關干預)、指導患者功能鍛煉等。
研究組予以醫護一體化快速流程護理模式干預,組建醫護一體化小組,組成固定合作小組,采取醫護聯合查房模式,負責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圍術期的醫護干預,并經組內共同商討后制定快速流程護理方案。具體內容如下:1)入院后48 h:由護士對擬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采取多系統評估,指導患者采用焦慮自評量表[4]評估自身心理狀態,得分≥50分給予心理干預,與其耐心交談,充分掌握其內心需求;評估其應對方式,根據評估結果采取個體化干預,講述既往手術成功、術后恢復良好的真實案例幫助患者疏導焦慮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夠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若為老年患者,則采用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評估表[5]判定其營養狀態,得分≥3分給予營養干預;并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操作方法、手術效果、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對應處理措施,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2)術前24 h:不常規禁食、無需嚴格腸道準備,由護士陪伴患者做好術前各項檢查,醫生與護士共同查房,表揚患者術前準備工作做得好,安撫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鼓勵其安心接受手術;術前30 min由護士進入手術室檢查相關器械與藥品是否齊全,做好術前消毒工作。3)術中護理: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以溫和、輕松的語氣向其介紹手術團隊、手術室環境,協助患者調整至正確體位,術中給予保溫措施,術中補液量控制在1000 mL左右,補液溫度在36~37 ℃左右,術后由醫生告知手術成功,由護士送患者回病房。4)術后護理:返回病房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在患者蘇醒且生命體征平穩后,由護士幫助其取半坐臥位,確保引流管通暢,為避免患肢水腫于患側背部及上臂采用特殊枕頭墊襯;患者清醒后即可進水,并進食少量流質食物,靜脈鎮痛泵留置24 h幫助患者控制疼痛;若患者因乳房缺失、外觀損害等出現沮喪、焦躁等情緒,則強調可通過佩戴義乳或行整形術改善乳房外觀。5)時刻注意術后并發癥風險,給予并發癥預防護理,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所有鍛煉均以患者可耐受為宜,如術后24 h進行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手部活動,術后3~5 d進行手摸同側耳部與對側肩部活動,引流管拔除后采取肩關節爬墻活動,以促進術后恢復。
觀察2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護理質量及護理效果滿意情況。1)并發癥:包括皮下積液、皮瓣壞死、切口裂開等。2)護理質量: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估,主要包含護理操作、護理態度、護理工作完成情況與患者是否配合護理和治療等4個條目,每個條目0~25分,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3)護理效果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6]進行評估,該表包括19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1~95分,>85分為十分滿意,80~85分為滿意,70~79分為一般,60~69分為不滿意,<60分為十分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病例數×100%。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住院時間顯著縮短[(10.75±2.16)d比(13.92±2.4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98,P<0.001)。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升高[(95.41±2.06)分比(88.76±3.5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897,P<0.001)。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護理效果滿意度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 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作為臨床治療早、中期乳腺癌的主要術式,可明顯延緩病情進展,延長生存期。但手術屬于劇烈應激源,加之乳腺癌術后患者身體形態改變,導致其需承受身心雙重壓力,從而發生嚴重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因此,乳腺癌患者圍術期護理至關重要。
醫護一體化摒棄既往醫生與護士的主導-從屬關系,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醫護合作關系,有利于加強醫護溝通交流,提高醫療干預效果與質量[7]。快速流程護理模式是根據快速康復理念形成的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圍術期多方面的綜合護理幫助患者減輕手術痛苦、加快術后康復[8]。李卡等[9]研究證實,醫護一體模式下實施快速流程方案能顯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本研究發現醫護一體化快速流程護理模式不僅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還可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分析原因:組建醫護一體化小組形成固定醫護配合團隊,有利于加強組內醫生與護士合理配合,能及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針對性調整護理方案,且突出強調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很大程度上提高護士積極性、責任心,從而強化護理工作效率,提升護理質量。在此基礎上實施快速流程護理模式,于入院后48 h對患者進行心理、應對方式、營養風險等多系統評估,針對有護理需求的患者采取個體化干預,能為手術順利進行提供基礎條件,同時講解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相關知識,可提高患者配合度;術前24 h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準備、術前30 min明確手術室器械與藥品準備齊全、完成消毒工作,為手術開展創造良好條件;術中給予保溫措施、控制補液量,有利于減少術中寒戰等并發癥;術后給予體位護理、飲食干預、鎮痛控制、心理疏導、早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干預,可明顯促進術后恢復。此外,本研究顯示,醫護一體化快速流程護理模式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滿意度。
綜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給予醫護一體化快速流程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快術后恢復,且護理效果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