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寰宇
(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 自貢 643000)
服飾是觀念的物化,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征[1]。千百年的演變與發展,造就了我們民族現在燦爛的服飾文化體系。文章簡要概述了從夏商時期到近現代中國歷朝歷代服飾文化的發展狀況及服飾的特點,并通過這些特點的誕生和發展,總結出其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影響。
1.1.1 夏
(1)簡要概述
這個時期大概是在公元前2070 年至公元前1600 年之間,正好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是我國從原始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的服飾文化由原始氏族社會以鬼怪巫術崇拜向以“家天下”“王權”等政治及意識覺醒象征的一個十分特別的時期。
(2)服飾特點
雖然目前我們還少有發現夏朝存在的真實痕跡,但是通過歷代各類文獻對夏朝的描述及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他們的服飾以深色為主,特別是黑色、青色,這大概是由于生產力決定的,他們還不能掌握足夠的技術提出到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顏色。《論語》有“子曰,禹,吾無間然矣,惡衣服而致美黼(fǔ)冕”。從中不難看出,夏朝是一個極其崇拜青色的朝代,剛剛從刀耕火種的時期走過來,伴隨著草木燃燒后的沉灰,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青灰色是他們內心的敬畏。根據《周禮·春官》中“司服,掌王之吉兇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币约啊办腙惶焐系蹌t服大,裘而冕”。“王之吉服則兗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則玄冕?!蔽覀兛梢缘弥?,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的服飾已經開始具有鮮明的宗教神秘色彩,并且它無意間形成的上身衣服下身衣裳的特點和青衣黃裳的衣服顏色也是其王權意識逐漸形成的最好體現。
1.1.2 商
(1)簡要概述
在這個時期,奴隸制社會迅速發展,根據種種出土的文物及遺跡我們不難發現,商朝的人們開始注重自身的主觀意識,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圖騰的認知萌芽。例如,從現在出土的一些商朝器物上,我們可以清楚地認出一些人物、動物等圖案,那么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既然這些生活用品上都刻有他們主觀意識的認知,那他們的服裝上,毫不避免地也會裝飾一些諸如獸骨之類的飾物。
(2)服飾特點
商朝服飾形式,從后代的記載中,商朝的服飾特點已經奠定了古代中國人日常服飾的基礎,上衣下裳制已經成為商朝社會的主要服飾類型,所有的衣服全部制成上下兩截,唯一不同的就是通過飾物及花紋圖案來區分身份的高低。
1.1.3 周
(1)簡要概述
周有應該分為西周和東周。
西周是自夏、商的積淀過后,中華民族較為統一的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期,已經有了國家意識。從這個時期開始,社會的階級關系開始變得十分嚴密,開始形成特別鮮明的等級觀念,不難發現,這個時期的政治特點在服裝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到了東周,各個地區已經開始有了“國”這個概念了。東周處在中原地區,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地理位置優越,農耕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東周的三晉所在之地。隨著生產力的大大提高,人們開始追求不同樣式的服裝來滿足個人獨特的意識。
(2)服飾特點
周時期的人們穿衣服,不僅僅是商時期的上衣下裳,開始有了鮮明的樣式特點,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我們常認為的包裹下身的衣服,我們也可稱之為裙,然后再根據需要在腰部系一條腰帶,再在身體的前方,腰以下系一條圍搭,稱之為“蔽膝”。
這個時期的服裝形式,雖然還是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不分尊卑,不分男女,統統做成上下兩截的樣式。從圖1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衣服,基本以黃色和紅為主,棕色和褐色作為花紋圖飾。并且近些年,我們通過發掘出來的山西侯馬市東周墓出土陶范,可以清晰地判斷出,周代的服飾開始注重形式了,這也充分體現了生產力的發展。
1.2.1 春秋戰國
(1)簡要概述
這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來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文化,趙國第六個國君趙武靈王,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變革家。由于中原地區生產力的先進,趙國的軍隊武器比胡人等少數民族優良得多,但是彼時,趙國軍中軍隊種類繁多,軍服不一,很多是手持長戟的步兵與馬車混合的隊伍,而且士兵們大多是上衣下裳,背的甲胄也不統一,大多十分笨重,特別多的繩帶,但是靈活而且機動性強的騎兵卻很少,當他和胡人作戰時,他發現胡人大多著輕衣,下身穿長褲,這種穿法十分利于奔跑和騎射,于是他想在趙國軍隊中推行胡人穿衣法制,以此來強大趙國軍隊的戰斗力。
(2)服飾特點
這個時期的服飾最重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民族融合,中原人寬衣大帶和風格相異的北方少數民族服裝互相影響。其展現出來的主要特點是上衣變短、裙裳變成長褲,衣服更加貼身以便于行動,如圖2。
1.2.2 秦
(1)簡要概述
秦朝,這個時期的服裝顏色對于展示其服飾特點有著極其重要性,從這里開始,我們可以看到,衣服的顏色逐漸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東西,例如陰陽五行,但是由于秦朝過于短暫,所以其在服飾上一般難以研究出其與其他朝代不同的地方,所以秦朝的服飾還是以戰國時代的特色為主。
(2)服飾特點
秦始皇規定男士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并且還規定黑色衣服為最上品,在等級制度上,三品以上的官員統一著綠袍而一般庶人只能穿素衣白袍。在女服上,秦朝推崇華麗精美,其實還是以統治階級的喜好為準,并沒有形成特別鮮明的特點。據《后漢書輿服志》中記載:“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這也充分體現了,秦朝服制基本繼承了戰國時代。
1.2.3 漢
(1)歷史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國家并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局面,各國的服裝雖有相似之處,但還是保持著地域性差異、民族性差異。這種情況一直到秦漢時期,完成了大一統之后才有了逐步改變,并且,在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的漢朝,確立了中國第一套完整的服飾制度。這些都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空前繁榮,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治國理念。漢朝國力強盛,與周邊國家及少數民族交往密切,例如張騫出使西域等等文化交流活動,漢朝的服飾文化欣欣向榮。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已經有了正式服飾制度,這代表著服飾文化的巨大進步。
(2)服飾特點
漢朝的衣服,古書中記載常見的主要有袍、襜褕、襦、裙等。漢朝的手工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所以在整個漢朝時期,人們都以追求精美的服飾為榮,這也反向推動了服飾文化的進步。
1.2.4 三國
(1)歷史背景
三國時期,經歷了整個秦漢時期的大一統,天下又開始了紛爭割據,服飾文化也進入了一個區域性發展的時期,例如,吳國與鄰近的島國扶桑距離較近,來往頻繁,這個時期的吳服與扶桑的服飾(也就是后來的和服)風格特點較為相近。
(2)服飾特點
這個時期的服飾特點也十分鮮明,種類繁多、地域差異大等等,但是也都基本繼承了前制。
1.2.5 魏晉南北朝
(1)歷史背景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一個時期之一,各種思想盛行,但是主要還是以老子、莊子、佛道思想為主,這一時期的文人狂放不羈,其日常服飾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2)服飾特點
魏晉時期的服飾制度繼承了秦漢的特點,但是在傳統的漢族服飾文化中,又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的衣著特點,上身穿衫下身穿裙,并且喜歡運用大量的佩飾,也體現了這個時期的社會奢靡以及不穩定的特點。
(1)簡要概述
進入這個時期,又迎來了大一統后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唐朝建立,其國力強盛,統治時間長,所以它的服飾文化也開始繁榮發展,與周邊各民族以及海外各族的頻繁交流,也造就了唐朝以華美為主旋律的服飾文化特點。
(2)服飾特點
隋唐時期的服飾特點,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如唐代,當時的人們通過衣服的顏色或者佩戴的飾品就可以簡單地看出一個人地位的尊卑,如圖3。
(1)簡要概述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 年,并且在宋朝,商品經濟已經空前發達。同時受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崇尚儉樸,所以簡單樸素宋朝服飾的主要特征。
(2)服飾特點
宋代的服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得更好,為了適應市井生活,人們似乎并不拘泥于穿搭形式,以實用為主,顯得更加自然。民族服飾不僅傳承著民族文化,也是歷史變遷的一面鏡子[2]。根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于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當鋪)掌事,即著皂(黑)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這段話很好地概括了宋朝服飾文化的特點。
(1)簡要概述
元朝時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元朝并沒有完整的服飾制度。少數民族服飾具有鮮明的層次性[3]。作為統治階級的蒙古人統一中原后,仍然保持著其草原風格,但同時又受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也開始崇尚華麗精美的服飾。
(2)服飾特點
元代服飾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草原騎牧風格,到了元后期,隨著漢文化的影響與民族融合,服飾文化也趨于漢化。
(1)簡要概述
明朝服飾從根本上屬于漢服體系,推翻了元代蒙古人統治后,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
(2)服飾特點
明代有很多首創的服飾。比如“網巾”,象征國家法令齊全的意思,又比如“四方巾”象征國家太平,又比如瓜皮帽,典型的中國特色帽飾。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明朝的紐扣文化,雖然紐扣并不是明朝首創,但是明朝卻將紐扣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1)簡要概述
清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又一段被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于1652 年,順治九年推行了剃發易服,棄用明朝的服制、統一推行《服色肩輿條例》。這個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時期,滿人將他們的服飾風格強行在漢族推行開來。
(2)服飾特點
清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服飾的多樣性發展,在清朝統治前期,漢族人還是喜歡明制漢服,流行短衣長裙。到晚清時,隨著資本主義勢力大量涌入,一些時髦的人已經開始嘗試西式服飾。
一覽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朝各代服飾文化的特點,經過時間的洗禮,歲月變遷,文化的發展,服飾的功能由最初的遮體慢慢變成了追求美,從象征著等級和地位尊卑到后來代表著個人的個性與審美。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對服飾文化的敬畏和追求,服飾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文化傳承的歷史重任[4],這一點對我們進行現代服裝設計以及推動服飾文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