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璠,龔忠玲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2)
擺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長期農事勞作、生活、祭祀、狩獵、娛樂與戰爭中創造、傳承下來,并不斷發展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作為土家族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擺手舞文化經歷歲月的沉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價值的。擺手舞,在土家語中被稱為“舍巴”“舍巴日”“舍巴巴”或“舍巴格癡”,意思是敬神跳。回顧土家族民族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代,在湘鄂渝邊區長江流域的武陵山、大巴山周圍開辟了土家族文明史,因而從居住的地域上來看,這一民族正是處于農耕文化與漁獵文化交融的地域,擺手舞體現了土家族人民樂觀、勇敢、智慧、勤勞、團結的民族精神。關于土家擺手舞的起源說法頗多。
1.1.1 土司王娛樂說
相傳幾千年前的土司王喜好觀賞唱歌跳舞,于是下面的民眾百姓就把平時土家族人民勞作的動作經過藝術加工創造了擺手舞,以供土司王觀賞作樂。《龍山縣志》中記載:“土民賽故土司神,舊有堂日擺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陳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華,披五花被錦帕首,擊鼓鳴鈕,跳舞鳴歌,竟數夕乃止。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時男女相攜蹁進退,故謂之擺手。”彭施鐸在《竹枝詞》中寫道:“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這些可以看作擺手舞起源于“土王喜淫好舞說”的證據[1]。
1.1.2 戰爭說
又有傳說稱土家族祖先的居住地受到其他部落敵人的入侵和攻擊,為了鼓舞士氣,增加戰士們的信心,瓦解敵軍人心,土家族先祖創造了擺手舞。通過擺手舞戰爭說的流傳,反映了土家族祖先保衛自己的家園的決心和土家族人民不畏強敵、樂觀自信的無畏精神。
恩施土家族民眾參加擺手舞活動的調查數據顯示,擺手舞文化在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中的舞蹈表演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由于年輕人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大,外出務工人群增多,傳承人流失嚴重,傳統的民俗擺手舞文化在學校、家庭教育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少,在土家族聚居區域內情況尚且不明朗,區域外的傳播與知名度更是不容樂觀[2]。擺手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沒有太大的突破,傳播形式不夠豐富,導致擺手舞文化在土家族聚居區域外幾乎無人知曉。為了提升擺手舞文化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擺手舞,也為了帶動當地的旅游文化產業經濟發展,提升傳承人的文化傳承信心,使傳承人的生活困境得到有效改變,做好擺手舞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工作刻不容緩。同時,擺手舞文化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能夠提升文創產品的文化傳播價值,所以做好擺手舞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十分有意義。
設計擺手舞文化文創產品,一方面能夠使擺手舞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將具有地域特色與審美價值的擺手舞文化發揚光大,彰顯出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價值;另一方面,將貼近土家族人民生活的擺手舞文化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在實現民俗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豐富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希望在對相關理論與實踐案例借鑒研究的基礎上,對土家族擺手舞文化進行提煉,設計出更好的文創產品,通過文化傳播,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升擺手舞文化的經濟價值。
文創產品是以文化作為根源,為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要的存在,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充滿設計感。
近年來,隨著世界對文化產業的消費需求擴大,世界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出口總額大幅提高,文化產業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旅游文創產品類型主要有工藝禮品、辦公用品、家居生活用品、土特產品等。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跟過去比已經有顯著提升,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漸演變成對美的享受,也就是精神需求。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需求,更多是對文化共鳴、視覺美感等的追求,因此文創產品必須在滿足使用者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精神文化需求。設計一款文創產品更大的意義在于,在消費者使用到這款產品時,他們可以與這個產品的設計者產生精神共鳴,因該文創產品產生聯想、思考,在使用這個產品的同時可以產生一種輕松、愉悅的感受。
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考察發現,傳統的旅游紀念品受眾人群基本是有足夠收入的中老年和中青年游客。通過設計轉型,融入了更多文化元素的旅游文創產品更加多元化、娛樂化,并且產品類型豐富、內容新穎親民,更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恩施擺手舞文創設計的目標人群定位是年輕消費者,所以就要做一組年輕化、親民化的寓教于樂的應用型設計。
在進行具體的設計創作之前,應首先對之后產品的具體形象進行一個預期,大致策劃之后設計的主要形象將如何應用在具體產品上,以及預想應用效果如何。首先對該文創產品草圖進行分析。選擇穿著土家族民族服飾的男孩、女孩形象,經過夸張的藝術處理后,作為創作的主視覺元素,如圖1①。提取土家族人民的經典勞作場景元素,比如農忙時插秧的場景,來設計插畫的故事背景;再將擺手舞動作融入插畫主人公動作細節的刻畫中,設計并繪制土家族人民勞動時望太陽的形象,如圖2。擺手舞的動作和表情是粗獷的、夸張的,具有視覺沖擊大的優勢,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引起一部分年輕人對擺手舞文化的興趣。
通過對土家成年男女的服飾造型進行提取,首先設計插畫的主視覺形象,其次,服飾具有風格化的意象美,土家族服飾在裝扮男女人物外部形象時,可以通過不同服飾的組合,達到人物外部形象的個性化。
土家族成年男子長包頭巾,長度有7 尺到9 尺,在頭巾的左側面留下一截長帕頭,包頭帕要遮住頭頂,后邊拖兩尺長的帕頭。土家族男子還常常佩戴遮住頭頂的頭帕,有藍青色居多,上面往往繡著一些裝飾紋樣,比如飛鳥、神獸、龍虎等。土家族男子衣著上裝叫做琵琶襟,扣子有設銅扣或者布扣,衣袖口或衣服下襟飾以花卉植物紋樣和刺繡的銀勾,具有少數民族異域風情。青年男子多穿短衣馬甲或短外套、短褲,一般是單數衣扣,極少數雙數衣扣,衣扣為布扣,設5~7 對布扣。土家族女性一般會穿著傳統的寬松長裙(又稱“八幅羅裙”)跳擺手舞,這種裙子裙褶多且直,裙擺大而俏麗,舞動時顯得舞者的身姿十分曼妙。女子跳舞時佩戴精致的鳳冠,鳳冠有吊墜一圈,流蘇一般以金、銀制成,頭飾整體精美復雜,比男性的頭飾更為考究,可以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土家族服飾色彩豐富,裝飾用色十分大膽,色彩搭配相當鮮明,其中大紅色、西蘭卡普藍色、黑色、銀色、白色最多。
將頭纏絲巾、身著大扣馬甲、褲管短大的恩施青年們的服飾造型通過扁平化的形式進行設計繪制,如圖3 所示,人物為插畫的主元素,邊緣干凈利落,盡量突出恩施土家族青年外形,將土家族青年的精氣神傳遞給觀看者。畫中的青年們動作粗獷地擺動著四肢,左右跳動,極具原始意味。插畫以自然山水為背景,將恩施土家族人民歡快熱鬧的擺手舞民俗活動與插秧勞作的場景相結合,還加上了一些動物元素,營造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氛圍。
色彩的選擇上運用的具有荊楚文化底蘊的黑與紅為服飾上的主色彩,西蘭卡普藍色、墨綠色和明黃色做各種層次的色彩配色變換,從明度較低的到明度較高的純色,整體色彩為暖色調,烘托恩施土家族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溫暖,暖色比較容易接受和受大眾的歡迎。圖4 中土家族少女身穿紅色長裙,在勞作中跳著擺手舞,通過對少女望太陽的動作細節的刻畫表現了土家族人民對自然的熱愛,畫面顯得生機勃勃,展示了擺手舞的動態韻律。
電子屏和展板是現代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信息媒介,通過電子屏和展板在文化館、旅游景點、公交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展示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插畫,如圖5、圖6 所示,可以有效幫助其提升知名度和傳播度,也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的服飾和生活文化。
T 恤和日歷是現代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購買的生活用品,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受到價格成本低,流通渠道廣,商家容易批量生產、售賣等因素影響,T 恤和日歷很適合做成文創產品。在T 恤和日歷上印上恩施擺手舞特色插畫,如圖7、圖8 所示,可以賦予它們一定的文化價值,區別于普通產品,時尚新穎,讓人眼前一亮。并且由于這類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文化性,所以在文化館、旅游景點、超市商場周邊等都可以售賣,可以進一步提升文創產品的影響范圍。
文章主要闡述了將恩施土家族擺手舞與文創產品結合的設計,以插畫設計為重點,向來恩施旅游的游客宣傳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文化為目標,經過插畫的方式表現出來,新潮又吸引眼球,是新興傳播文化的方式。將圖案應用在文創產品上,產品價格適中,體積不會過大,適合當地游客購買作為紀念品,通過新潮的方式宣傳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文化。不僅為當地文旅局提升效益,也為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文化更容易被現代年輕一代所喜愛和接受。
注釋:
①本文圖片均為筆者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