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劉小蔚 羅曉群
1. 上海通正鋁結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6;2. 上海建科鋁合金結構建筑研究院 上海 201199;3. 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3
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位于浦東新區世博園C片區(圖1),是世博會后保留下來的4個歐洲國家場館之一[1]。該場館占地面積3 600 m2,總建筑面積7 800 m2,呈四方形,建筑高度為18 m。世博會意大利館主體采用框架結構,運營10年后改造為永久場館,其屋頂索桁架采光頂(圖2)由于設計年限的變更及使用環境的變化需要進行加固。

圖1 意大利館實景

圖2 屋頂索桁架采光頂
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共有入口、中庭2個索桁架采光頂,2個采光頂結構布置類似、桿件截面相同、平面尺寸接近。本文以中庭索桁架采光頂為例,闡述其檢測、加固過程。世博會意大利館中庭索桁架采光頂軸測圖及結構布置見圖3,最大跨度為22 m。該采光頂采用玻璃屋面,支撐玻璃的龍骨焊接在索桁架受壓撐桿上。其中:屋頂龍骨、索桁架受壓撐桿截面分別為φ194 mm× 12 mm、φ60 mm×8 mm,材質均為Q235B;拉索截面均為φ30 mm,材質均為不銹鋼。

圖3 中庭采光頂軸測圖及結構布置示意
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中庭采光頂索桁架共有9榀,編號為CA1~CA9。索桁架共有承重索、穩定索、連系索這3種拉索,立面圖中下凹的拉索為承重索,上凸的即為穩定索,將各榀索桁架在受壓撐桿下節點處連系起來的為連系索。CA1~CA9的9根承重索依次編號為1~9,穩定索則依次編號為10~18,連系索LXS1、LSX2分別編號為第19、20號拉索。其中CA8索桁架穩定索在一端分叉成兩支,以便于錨固在土建結構上。
考慮到意大利館是按臨時建筑設計的,設計使用年限及指標均較低,且該索桁架結構已經使用了十年,構件、節點已經出現一些破損和銹蝕,故需對索桁架結構進行檢測與評估,給出處理措施,并進行結構安全性復核。
根據相關規范的規定[2-3],對采光頂結構關鍵節點進行了檢測,發現主要存在兩類問題:一是端部拉索錨固節點的焊接節點銹蝕與焊接缺陷,二是索夾節點出現松動。
對于拉索錨固節點出現的銹蝕與焊接缺陷,首先需要釋放內力、刨除焊縫,再打磨清根,重新焊接并涂漆。對于松動的索夾,需要釋放拉索、更換索夾并重新鎖緊。
根據相關規范的規定需對拉索內力進行現場檢測[4],為避免拆卸,采用繩索張力測試儀(弓矢計)進行測試。測試原理及現場實景分別見圖4、圖5。通過式(1)可得到拉索拉力F,其中T、α分別為弓矢計推力、弓矢計兩側的拉索夾角。中庭索桁架采光頂分別有承重索9根、穩定索9根、連系索2根,每一根拉索兩端均進行測試,索力測試時屋面玻璃尚未拆卸,測試結果見圖6。


圖4 拉索拉力測試原理

圖5 拉索拉力測試現場實景

圖6 拉索內力測試結果
將承重索、穩定索與軸線A較遠而與軸線B較近的一端定義為右端,另一端則為左端。將連系索與軸線1較近的一端定義為左端,另一端則為右端。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中庭索桁架并非嚴格對稱,拉索左、右兩端在考慮玻璃質量的荷載態時內力設計值Ni、Nj并不相等。承重索、穩定索、連系索左端的荷載態內力設計值最大分別為155.1、11.4、68.3 kN,右端的荷載態內力設計值最大分別為169.4、7.8、47.6 kN。其中,承重索左、右兩端內力設計值最大相差-18.6 kN,穩定索左、右兩端內力設計值最大相差3.6 kN,連系索左、右兩端內力設計值最大相差20.7 kN。
由圖6可知:除9號拉索左、右兩端實測內力與設計值的偏差分別為34.8、32.8 kN外,其他承重索左、右兩端內力實測值均低于設計值,最大偏差分別為-56、-61 kN;穩定索左、右兩端內力實測值均高于設計值,最大偏差分別為57.9、58.0 kN;2根連系索內力實測值均低于設計值,最大偏差分別為-25.0、-25.2 kN。綜上所述,拉索左、右兩端實測內力Fi、Fj與荷載態設計值Ni、Nj有較大偏差,尤其是大多數承重索實測內力低于設計值,需要進行補充張拉,以使得拉索內力達到設計值。
需要根據實測出的拉索內力進行結構復核,以評估既有結構的安全性。計算時不銹鋼拉索彈性模量取130 GPa,考慮恒、活荷載分別為1 kN/m2和0.5 kN/m2,基本風壓為0.55 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風振系數取1.8,體型系數?。?.0,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取1.21,溫度變化為±30 ℃。恒+活工況下屋蓋最大豎向變形為70.92 mm,約為跨度的1/316,滿足規范要求[5]。不銹鋼拉索的設計應力比最大為0.549。由于受壓撐桿與屋面鋼梁采用焊接連接,撐桿頂端承受較大的彎矩,導致與屋面鋼梁相連的一段受壓撐桿應力比超限,最大為2.3,需要進行加固處理??稍趹Ρ瘸薜囊欢螕螚U外部套一根φ89 mm×6 mm的鋼管,以增大抗彎能力,構造見圖7。

圖7 受壓撐桿加固處理措施
一般索結構預應力工程包括索的安裝和索的張拉2個工序,本工程是加固改造工程,沒有索體安裝工序,但張拉前需要對索構件進行檢查,對破壞的構件需要更換,對松弛的節點需要重新安裝到位。檢查和加固完成后,分13步完成施工。第1步拆除屋面玻璃并將各榀索桁架拉索右端內力調整至10 kN左右(連系索右端內力調整至5 kN),第2~10步按照CA1~CA9的順序依次張拉承重索和穩定索右端至100%張拉控制力(考慮5%超張拉),第11、12步依次將LXS1、LSX2右端分別張拉至100%張拉控制力,第13步重新安裝屋面玻璃。其中,第12步完成后就意味著索桁架拉索張拉完畢,拉索內力達到初始態設計值。
考慮到預張力較小,本工程采用專用扭矩扳手進行擰緊實現拉索張拉,扭矩扳手和作為操作平臺的蜘蛛車掛籃見圖8。張拉前需要對扭矩扳手進行標定,由標定參數換算對應的拉力值,并制作拉力-扭矩數據表,以方便現場操作和查驗。

圖8 扭矩扳手和張拉操作平臺
施工張拉模擬計算是預應力結構施工前需要進行的極其重要的工作,可通過尋找每一時刻的預應力分布得到結構的構形,進而模擬出結構的施工成形[6],用以指導施工、確保安全。對拉索的施工張拉進行有限元模擬時需要考慮幾何大變形的影響,考察索桁架在每一個施工步的變形和內力,以驗證張拉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到每一個施工步的拉索張拉控制力,確保張拉完畢后拉索內力達到初始態設計值。
基于施工模擬計算的結果,可得到承重索、穩定索、連系索在每一個施工步的索力變化。
由施工模擬計算數據可知:各榀索桁架的張拉是相互影響的,對于已經張拉完畢的拉索,隨著后續拉索的張拉其索力仍會改變,但這個影響隨著各榀索桁架之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比如第CA2、CA3榀索桁架的張拉對第CA1榀索桁架的索力有影響,但后續各榀索桁架的張拉對第CA1榀索桁架的索力基本無影響了。對于承重索而言,每一施工步的張拉控制力均高于初始態設計值,隨著張拉的進行,后張拉拉索的張拉控制力逐漸與初始態設計值接近。穩定索每一施工步的張拉控制力則均低于初始態設計值,隨著張拉的進行,后張拉拉索的張拉控制力逐漸與初始態設計值接近;連系索的張拉控制力則與初始態設計值大致相當。
各榀索桁架屋面位置跨中節點在每一個施工步的豎向變形見表1,其中帶下劃線的斜體數字代表該榀索桁架被張拉時的豎向變形。由表1中的數據可知,各榀索桁架的張拉是相互影響的:某榀索桁架的張拉會減小仍未張拉的各榀索桁架的變形;對于已經張拉完畢的某榀索桁架,隨著其他各榀索桁架的張拉,其變形仍會改變,但這個影響隨著各榀索桁架之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比如第CA2、CA3榀索桁架的張拉對第CA1榀索桁架的變形有影響,但后續各榀索桁架的張拉對第CA1榀索桁架的變形就基本無影響了。

表1 各榀索桁架跨中節點施工過程中的豎向變形單位:mm
施工張拉完畢后對拉索內力與采光頂變形進行了監測,結果表明張拉是可靠、有效的,張拉完畢后采光頂屋面的標高與設計值的最大偏差在2 mm以內。以每根拉索右端為例,張拉完畢后(第12步)拉索內力實測值Fj與初始態設計值Nj最大偏差為3.6 kN(3.91%),滿足要求,見圖9。

圖9 張拉完畢后拉索內力實測值與初始態設計值的對比
對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采光頂索桁架進行了加固設計與施工,為類似工程積累了經驗,并得到以下結論:
1)索桁架加固前需對所有拉索的內力進行檢測,并采用測得的真實內力進行結構安全性復核。
2)本項目實測拉索內力與設計值有一定偏差,需對拉索進行重新張拉,張拉前尚需對關鍵焊縫、節點進行檢測與加固。
3)經施工張拉模擬計算,所采用的索桁架補充張拉方案可使拉索內力達到設計值,張拉后的監測結果表明拉索內力、變形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