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 崔韞淇 隋微波 薛亮 葉智慧
[摘 要]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間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對人才的國際交流與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石油院校紛紛開設“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但受課程內容廣泛性和課程教學多樣性等特點的影響,課程教學存在難點,同時基于國際化石油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需緊跟國際發展,不斷創新優化的要求,需對課程教學各方面進行完善。因此,通過對各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開設情況、教材選用、考核方式等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培養目標與定位、授課方式與教材內容、課程時間與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優化建議,以期為同類院校石油工程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大綱
[基金項目] 2019年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項目“‘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試題庫建設”(2019-35);2020年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過程性考核改革項目“‘鉆井工程’過程性考核題庫建設”(2020-44)
[作者簡介] 陳 冬(1981—),男,河北張家口人,博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井工程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智能鉆井、石油工程云計算與云設計研究;崔韞淇(1999—),男,甘肅嘉峪關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井工程系2021級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智能鉆井;隋微波(1981—),女,黑龍江大慶人,博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田開發工程系教授,主要從事滲流力學、數字巖心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3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4-0033-04 [收稿日期] 2021-06-25
引言
受經濟全球化影響,各行各業的交流更加密切,極大地推動了石油工程領域的國際性合作。我國石油行業緊隨時代步伐,石油院校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石油行業人才,紛紛開設“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石油工程專業英語”作為石油工程專業的一門全英文課程,全英文講解石油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帶領學生了解海內外前沿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同時,在中海油公司等從事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專業英語,想要后期出國深造的學生,需要準確掌握專業名詞,因此學生對于專業英語學習有迫切的需要。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近十年的教學情況來看,無論該課程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其學習人數基本都是百分之百。
通過對各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開設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國內開設石油工程專業的高校在對本科學生的培養方案中存在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高校所選擇的課程教材不同;所采取的課程考核方式也不同。通過對“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培養方式、教材、考核方式等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更加合理的“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優選后稍作改動,選出合理的教材,配合PPT與板書對于知識進行講解。調研分析結論對于石油高校開展“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有著較好的參考作用,便于各高校構建更合理的知識體系,更全面地培養能夠參與國際性合作的專業工作人員。
一、各高校課程開設情況
對開設石油工程專業高校的“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見表1):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開設“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作為專業限選課列入本科生培養方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開設“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由之前的專業基礎選修課程改為必修課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工程專業畢業要求實現及途徑中未提及對于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需求,通過大學英語可能和行業相關融合,其大學英語于第一、第二、第三學期分配三學期,講解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相關知識;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設置“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并將其規定為專業技術基礎課程中的選修課程;西南石油大學開設英語拓展類課程(與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相關)。
通過對各高校本科生教學中“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性質和開設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為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適應國內石油公司的國際化業務,各高校應盡可能地將“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安排為專業課程,而對于專業限選和專業必修,則要結合學校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就業意向有所選擇,為了學生的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應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學習海內外學科前沿知識,對于專業名詞的釋義有深刻的理解,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通過有限的機會,配合教師的輔導,可以在此方面有較快的提升[1]。
二、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材選用
各高校針對“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所選用的教材不同,例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要選用2021年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隋微波、陳冬、薛亮主編的《石油工程專業英語》作為“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材用書,從石油工業發展簡史、石油地質、油層物理、石油工程專業英語基礎構詞法與應用技巧、鉆井與完井、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進行講解;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要選用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志英、董長銀、宋洵成主編的《石油工程專業英語》作為“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教材用書,從油氣藏儲層、油氣藏的表現形式、非常規油氣藏、鉆井監督管理操作、水平井技術和導向鉆井、井控技術、人工舉升技術等方面進行講解。各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對比見表2。
對各高校采用的不同教材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各高校在教材內容的選取和編撰方面有各自的側重點,主要還是結合了鉆井與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層物理等專業課的全英文內容進行教材內容的填充,同時各高校選用的教材也具有各自的教學特色,在教學環節中授課教師應結合不同教材,綜合考慮比較分析后,在包含鉆井與完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層物理、海內外先進技術的全英文基礎上進行授課,并不斷充實課堂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在教學內容、考核評價體系及產教融合等方面進行實踐討論與改進,結合石油工程專業特色和各高校授課優點進行綜合提升[2]。在和國外的交流過程中,也要時刻保持教學內容的前沿性,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保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緊跟時代潮流[3]。
三、各高校教學情況安排
各高校課程教學安排不同,通常“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安排在第五、第六、第七學期及之后,在學生具備大學英語基礎后,結合專業課知識的學習,進行專業英語教學,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名詞等專業英語釋義。例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將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采取考核的方式,主要為考勤、作業、實驗、平時表現、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將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配合學校自編的教輔PPT進行教學,采取考試的方式,主要為考勤、作業、平時表現、期中匯報、期末考試等;東北石油大學將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各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時長也有所不同。部分高校課程教學安排情況見表3。
對各高校教學安排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專業課開展時間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將課程安排在專業課教學之后進行較為合理,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專業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溫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專業名詞的中英文釋義。在設置教學時長時應綜合考慮節假日及課程考核環節等情況,在保證授課內容充實的情況下可適當增長授課時間,確保能夠高質量地完成課程講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
四、知識體系構建
知識體系構建來源于課本,總體的知識體系構建安排如圖1所示。教材前六章內容采用一致的結構安排,每章的第一部分是內容簡介,該部分用簡練的語言對業務領域進行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部分是圖片故事;第三部分是正式的專業內容,各章標題有所不同,難度控制在該業務領域的介紹性水平;第四部分是課后練習,每章都給出了1~2個在實際教學中使用過的課后練習資料以供參考。知識體系的構建對于學生后期建立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重要意義,良好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學生得以全面穩固發展的重要基礎。
結語
本文從課程開設、教材選擇、課堂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各高校“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進行了對比,為今后開展此類課程提供了參考,通過綜合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對于課程培養目標,各高校應著眼于培養能夠就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表達或回應指令的國際化石油專業人才。
2.將“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設定為專業選修課,可有效確保學生畢業時能夠適應國內石油公司的國際化業務,促進學生的多元化、國際化發展,在授課過程中進行學科前沿知識教學,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3.充實教材內容,在教材涵蓋鉆井與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層物理等專業課的情況下,融入全領域、全模塊技術知識與學科前沿技術。在全英文授課基礎上,不斷充實課堂授課內容,通過聽說讀寫譯五方面能力培養,設定不同的課程講授內容、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使學生在后期的論文撰寫或學習工作中能夠準確熟練地運用專業詞匯的英譯和釋義。
4.將“石油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安排在專業課學習之后,即第五至第七學期進行授課較為合理,能夠讓學生在溫習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專業名詞的中英文釋義。
5.控制課程時間和內容,在適當情況下可延長授課時間或者安排課外學習,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掌握更多前沿知識,接受更為系統地教學。
參考文獻
[1]薛亮.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各環節方法探討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177-178.
[2]遲曉鵬,衷水平,饒峰,等.雙一流新工科背景下礦業類專業英語教改初探:以“紫金模式”下國際化礦業人才培養為例[J].高教學刊,2021(11):6-9.
[3]林梅.“一帶一路”倡議下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適應性教改模式[J].黑河學院學報,2020,11(7):104-10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ffering Situation of English for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urse
CHEN Donga, CUI Yun-qia, SUI Wei-boa, XUE Lianga, YE Zhi-huib
(a.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b. College of Safety and Ocea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ose,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talents. To this end, a lot of petrole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offer the course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However, due to the extensiveness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course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eed to be constantly optimized, all aspect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improv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offering situatio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of the course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is course,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how to improve in the arrangements of course time and teaching content,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majors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etroleum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