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芳
教室里,同學們正專心致志地跟著老師學習郭沫若的散文——《白鷺》。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時,師生展開了熱烈討論。
周老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文章的開頭與結尾,說說你的發現。
教室里響起了陣陣讀書聲。很快便有同學舉起了手。
宇濤:老師,我發現文章開頭提到了白鷺是詩,結尾也提到了它是詩,而是還說它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周老師:你讀得很細致。這樣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首尾照應”。誰能說說看,文章首尾為何說白鷺是一首詩呢?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白鷺進行描寫的呢?
話音剛落,同學們低頭沉思,有的拿著筆在書中圈出了關鍵詞語,有的側著腦袋看著屏幕上的問題……過了一會兒,博雅舉起了手。
博雅:文章先從白鷺顏色的和諧、身段的勻稱來寫它的靜態美,突出了它的自然、樸實。
容嫻:我有補充。作者還抓住了水田釣魚、枝頭閑立、黃昏低飛這三個畫面,描繪出了白鷺的動態美。
周老師:博雅和容嫻兩位同學說得很好。文章就是抓住白鷺的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強調了白鷺的精巧、質樸之美,所以說它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這也就是作者在開頭提到的“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大家想一想,運用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呢?
俊哲:這樣寫可以呼應文章的開頭,使文章渾然一體,而且進一步強調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
周老師:是的,以后寫作文時,我們可以借鑒首尾呼應的方法,強化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