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康順
媽媽經常板著臉,以至于我以為她不會笑,沒想到她會變臉,一笑起來就收不住了。
板著臉
清晨,我在睡夢中,仿佛聽見鬧鈴響,但睡意正濃,翻了個身又睡著了。“哐當!”我被推門聲驚醒了。緊接著是一串急促的腳步聲和媽媽焦急的催促聲:“怎么還不起床?要遲到了!”我頭腦昏沉,呢喃著抗拒的話。媽媽生氣地揭開被子,一抖,一股涼風襲來。她大喊:“你起不起床?!”我把被子拉回來,媽媽氣得直咬牙,把我硬拽起來。我哼叫著往下躺,媽媽把校服往我身上套,還一邊數落我……
我晚起床而導致上學遲到,媽媽一直板著臉。
眉開眼笑
那天放學回家,媽媽找我談話,隨后把鬧鐘調早幾分鐘。
第二天一早,鬧鐘響后我又想繼續睡覺,但想起媽媽的要求,只好不情愿地坐起身,伸手拿來校服,一件一件地穿起來。門開了,媽媽急促地走進來,看到我正在穿衣服,立馬咧開嘴笑了,露出那滿口碎玉般的牙齒,還夸獎我:“哇,兒子可以自覺按時起床了!”媽媽走過來,輕輕地抱了一下我。我刷牙時,媽媽動作很輕柔地幫我倒好洗臉水,又笑瞇瞇地說:“媽媽先去打早飯,你弄好了自己來。”
吃早飯時,旁邊的阿姨夸我起得早,我微微一笑,媽媽也欣慰地笑了。我背上書包要走時,媽媽向我招手,笑著說:“兒子,再見!”我也熱情地回應了她。
這天早上,媽媽一直眉開眼笑。
我發現,只要我懂事,就會收到媽媽溫柔的笑,還會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愛。我想讓媽媽一直笑。
老師小評
“板著臉”片段,真實地再現了起床斗爭的情景,我們從中也理解了媽媽“板著臉”的無奈;“眉開眼笑”片段,反復描寫媽媽“笑”,可見小作者的變化牽動著媽媽的心。習作最后,“我想讓媽媽一直笑”表達了小作者的心聲,這也是對媽媽愛的回應。
【作者系新疆阿克蘇市第十五中學小學部五·5班學生,指導并置評: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