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生活在商業社會,“錢”是每天都會接觸的東西,如何與孩子談“錢”,繪本閱讀對兒童美育為何重要?本期特訪《財富是什么》原創繪本創作者敖德老師,為大家揭曉答案。

《幼》:作為著名的童書出版人,您對童書出版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是什么機緣促使您決定創作繪本故事的?
敖:在娛樂圈流行一句話:“演而優則導。”我就借用一下:“編而優則寫。”開個玩笑。其實我從小就喜歡寫作,做了近二十年的出版工作,讀過的好作品太多了,于是手癢,自己就嘗試著寫了一些繪本故事。其實最主要的是,我對童年經歷還沒忘,對跟兒子童年時的共處時光也都還記得,我把這些日常的瑣碎都寫成了故事,并邀請荷蘭的著名畫家作為繪本插畫作者,一起創作了一系列繪本,《財富是什么》就是其中的一本。
我兒子從小就是一個“問題兒童”,每天總是不停地問為什么。我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當孩子問問題的時候,也是考驗父母育兒水平的關鍵時刻。家長的每一個回答,是否能夠讓孩子滿意,并且刺激、鼓勵他繼續問下去,需要家長的耐心,更需要家長的智慧。家長怎么做好孩子的領路人?在我眼里并不是給他買學區房,送他上各種補習班,而是孩子童年的每一段時光,你都在場嗎?所以,我認為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做的事情。家庭教育的秘密,其實就藏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對話里,藏在柴米油鹽中,這也是我選擇與孩子談“錢”作為這本繪本創作主題的原因之一。

《幼》:那么,為何您選擇外籍插圖作者與您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與讀者分享?
敖:從繪本出版歷史的角度,中國是落后于西方很多年的,我們想迅速追上他們,合作是一條捷徑。從容量看,一本繪本雖然只有三十幾頁,但怎么用圖畫講好故事,我們還需積累足夠的經驗。另外,或許因為我們含蓄的文化傳統,我們成人身上往往缺乏幽默感與孩童般的純真,而為低齡兒童創作繪本是需要童真的思維邏輯的。所以,當我從出版人身份切換為創作者身份時,選擇了與外籍畫家合作,也借此機會深入了解和學習他們對繪本語言的運用技巧。
至于合作的趣事,就是我通過這次合作,更能精確判斷什么類型的插畫師會喜歡什么類型的文字故事了。插畫師與繪本文字作者之間的互相選擇有些像談戀愛,在未進行交流之前,就能憑直覺判斷彼此之間是否能夠“來電”。此外,作為出版人,我的團隊跟美國、丹麥、荷蘭、波蘭、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都有長期固定合作的插畫藝術家,這也為我篩選出合適的合作對象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幼》:作為繪本創作者和資深童書編輯,您如何看待好繪本的圖文關系?
敖:繪本的圖文關系,很多專家都有過詳細的闡述,比如松居直、彭懿、朱自強老師等,我就不在此賣弄了。其實繪本對于孩子而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好的文字故事能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以及他們這個年齡段所有的心理需求,而好的畫面能夠為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更能彌補我們成人在兒童美育教育工作方面的缺失,而這恰恰是很多家長至今沒有充分認識到的。

《幼》:您對家長通過繪本閱讀進行兒童家庭美育有什么建議?
敖:一本兩本繪本的閱讀,真的不一定能對孩子起到什么關鍵性作用。但我知道,有故事滋養的孩子和沒有故事滋養的孩子,會有巨大的不同。而這個“不同”,也許會在未來很多年后才顯現。如果讓我給家長們在閱讀上提點建議,首先是挑選真正的好繪本給孩子。所謂“好”的繪本,一定是好的文字故事與好的畫面二者缺一不可的,它們并不彼此分離,也不彼此拼湊,而是呈現出水乳交融的互動關系。其次,在繪本閱讀時,家長不能光注意文字故事,直接忽略畫面,或者重文字輕畫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繪本閱讀需要天天進行。家長需要每天給孩子講故事,用心講,堅持講。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過去了就不可能重來!只有我們陪伴孩子走過豐盈的童年時光,才能換來孩子獨立成人后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