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杰瑛
為了給出行提供保障,幾乎每位車主都會選擇購買一份車輛保險。然而,如果涉及酒駕、肇事逃逸等,保險公司是不予賠償的。出現了無法理賠的情形又不想承擔高額的修理費,有些人動起了歪腦筋。
2021年5月27日凌晨,民警接到報案稱某停車場附近發生了一起事故。民警趕到現場后,“駕駛人”金某表示由于自己操作不當,車輛撞上了停車場門口的柱子,希望民警可以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而在一旁還站著一身酒氣的“同車乘客”雷某。在查看事故現場時,民警發現現場痕跡和車輛受損部位不匹配,駕駛員金某也不是該事故車輛的車主,在被問及事故細節時,金某更是語焉不詳,這些異常情況引起了民警的警覺。
“這車其實不是我開的!雷某酒駕撞壞了車,讓我幫他頂包……”面對民警對事故細節的追問,支支吾吾的金某突然“語出驚人”。眼見事情敗露,一旁的雷某便主動交代犯罪事實。
5月26日晚,雷某應邀參加朋友的飯局,喝了白酒和數瓶啤酒。飯局結束后,明知酒駕違法的雷某仍心存僥幸,開著車送朋友回家。途中,雷某一腳油門撞上了路旁的樹木,以為只是不嚴重的小碰擦,雷某便沒有在意。在返程回家的路上,受損的車輛發出了刺耳的噪聲,聽到異動的雷某下車查看后發現車頭處已經被撞變形,車輛的損毀情況遠比自己察覺的要嚴重。
“我一時鬼迷心竅,就想著找朋友假裝駕駛人報警,這樣既能有保險賠付又不用擔酒駕的責任……”雷某交代道。為了實現這個“完美計劃”,雷某將車停在了附近停車場并叫來朋友金某。拗不過“兄弟義氣”的金某終究還是答應下來。然而,面對民警對于事故細節的盤問,所知甚少的金某只得一五一十地說出了實情,鑒于金某在現場及時坦白錯誤,民警對其“頂包”行為進行了口頭警告。
日前,檢察機關依法以危險駕駛罪對雷某提起公訴。法院依法判處雷某拘役1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
廣大駕駛員應杜絕酒駕,此外,切勿因一時“講義氣”“逞英雄”幫朋友頂包而破壞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