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浩南,肖琴,楊茗,張睿,祖偉,孫艷,楊秋
(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北京 100021)
健康素養與人民生活質量、期望壽命息息相關[1],是提升公眾健康的重要策略及措施[2],是評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人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3]。基本技能素養是健康素養重要的維度之一,是居民對健康信息獲取、急救護理、自我保健、健康技能掌握情況的體現[4]。《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5]指出我國居民關于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應急避險等健康技能比較缺乏,提出“把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增進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據不同人群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為進一步掌握北京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素養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今后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提供參考,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于2017年9—2017年11月對轄區居民開展了基本技能素養橫斷面調查。
北京市朝陽區9 個街道(鄉)15~69 歲常住居民1 873 人,其中常住居民的定義是指過去1年內在朝陽區居住超過6 個月的居民。
1.2.1 抽樣方法采用多階段抽樣方法。第一階段用PPS 抽樣調查法按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樣,以每個街道(鄉)的家庭戶數為容量抽取9 個街道(鄉);第二階段使用PPS 抽樣調查法從抽中的每個街道(鄉)中抽取2 個居委會(村);第三階段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每個居委會(村)抽取120 個家庭戶;第四階段采用KISH 表法從每個家庭戶隨機選出1 名家庭成員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1.2.2 樣本量計算根據復雜抽樣公示N=[uα2p(1-p)/δ2]×deff 計算,其中uα取1.96,p 取28%(2015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容許誤差取10%,deff 設計效率取1.5,考慮到15%的失訪率,最小樣本量為1 744 人。
1.2.3 調查方法及內容調查使用《全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由抽中的調查對象用Pad 平板自填完成。如調查對象不能自填,則由調查員對其面對面訪問。問卷內容涉及藥品“OTC”標識、母乳喂養、公共衛生熱線、體質量指數(BMI)、火災急救、傷病員急救、體溫計讀數、輕度燙傷處理、健康信息甄別及關注、雷電天氣應對等基本技能問題和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1.2.4 判定標準基本技能素養共涉及12 題,其中單選8 題,多選4 題;單選題每題正確得1 分,多選題全部選對得2 分,否則不得分,總分16 分。基本技能得分達到總分80%及以上判定為具備基本技能[6],即得分≥13 分者視為具備基本技能素養。
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合格后方可開展現場調查。使用統一的Pad 電子調查設備,調查過程全程錄音。調查完成后根據錄音時長及錄音內容進行電話復核,剔除不合格的數據。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完成調查1 873 份,有效數據1 850 份,有效率為98.77%。有效數據中男性822人(44.43%),女性1 028 人(55.57%);平均年齡(48.59±13.56)歲;15~30 歲178 人(9.62%)、> 30~40 歲405 人(21.89%)、> 40~50 歲303 人(16.38%)、> 50~60 歲434 人(23.46%)、> 60~69 歲530 人(28.65%);居民學歷小學及以下占4.70%,初中占20.00%,高中/中專占29.57%,大專及以上占45.73%;北京市居民占79.41%,外地居民占20.59%。
通過對問卷基本技能核心知識點單項掌握率分析,居民對于“及時關注烈性傳染病疫情變化”“戶外雷電天氣時應遠離高壓線、避免打手機”的掌握率高于80%,但有3 個單項的掌握率低于50%,分別是“‘OTC’標識藥品為非處方藥”(38.70%)、“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好處”(48.86%),以及“全國統一免費公共衛生熱線是12320”(49.57%)。見表1。

表1 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核心知識點單項掌握情況
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水平為36.32%。不同年齡、地區、文化程度、戶籍、是否患有慢性病居民的基本技能素養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 30~40 歲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水平最高(42.96%);街道居民(41.38%)基本技能素養水平高于鄉鎮居民(32.75%);文化程度越高,其基本技能素養水平越高(χ2趨勢=72.550,P=0.000);本地戶籍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水平(37.44%)高于外地戶籍居民(32.02%);健康人群基本技能素養水平(37.83%)高于患病人群(32.01%)。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居民具備基本技能素養的比較
以居民是否具備基本技能素養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年齡、地區、文化程度、戶籍、是否患有慢性病)作為自變量(變量賦值見表3),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地區為街道[=1.257(95%CI:1.029,1.535)],文化程度是高中/中專[=2.671(95%CI:1.509,4.728)]、大專及以上[=3.396(95%CI:1.934,5.962)],本地戶籍[=1.353(95%CI:1.054,1.735)]是居民基本技能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4。

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表

表4 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素養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
本研究結果顯示,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水平為36.32%,高于同年中國居民基本技能素養16.38%[7]、北京市延慶區基本技能素養29.24%[8],這可能與朝陽區持續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有關。2009年朝陽區政府發布《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2009—2018年)》,借助國家慢病示范區、國家衛生區創建契機,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控煙行動、健身行動等9 大行動,持續推進創建健康社區、健康促進學校等,組織居民參加健康大課堂、公眾咨詢等活動,不斷提升轄區居民的素養水平。
居民部分單項健康技能的掌握亟待提高,尤其是藥品“OTC”標識掌握方面,尚有26.54%的人認為其標識為處方藥。這可能與公眾錯誤認為處方藥是需要嚴格管理的藥物,需要有醒目標識有關[9]。提示需要針對居民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拓寬渠道,加強健康傳播,強化居民健康信息獲取、理解、溝通等方面的能力[4]。
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地區、文化程度、戶籍是朝陽區居民基本技能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1,10-11]。街鄉居民素養差異顯著,可能與區域醫療機構設置、文化教育和健康促進環境建設等有關,提示鄉鎮農村居民仍是素養提升的重點關注人群。但隨著健康政策整體推進、健康服務均等化深入、健康科普覆蓋更廣泛,街鄉差距將逐步縮小[12]。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水平隨文化程度增加而提升,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一致[13-16],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能掌握健康技能,文化程度低的人甄別健康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其健康技能必然會較低。外地居民素養水平較低,可能與其特有的流動性有關,他們多為生活奔波勞累,沒有充裕的時間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健康技能的掌握也稍顯不足。
相關研究[17-18]發現,居民基本技能素養普遍存在“知易行難”的現象,居民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識容易,但要轉化為健康技能卻很困難,提示針對鄉鎮居民、低文化水平居民以及外地流動人口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時,不能僅局限于健康知識宣傳,還應側重加強行為干預和健康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轄區居民的基本技能素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