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藝術審美的追求也在不斷升級。抽象雕塑藝術作為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也帶給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探索抽象雕塑造型藝術審美特征,并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則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抽象雕塑造型之意義,也能夠讓我們一窺其歷史沿革,感受其在新時代環境下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本文就抽象雕塑進行概述,剖析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造型藝術審美特征,感受抽象雕塑的文化內涵,希望可以為抽象雕塑造型藝術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抽象雕塑造型藝術審美特征文化內涵
抽象雕塑造型藝術是藝術種類中的重要分支,并在引導藝術領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抽象雕塑是指非具象雕塑,也就是說除去寫實的雕塑以外都是抽象雕塑,該藝術形式從雕塑造型藝術中發展而來,并以獨特的審美視角將對美的審視融入其中,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帶給人們無限遐想空間,讓造型特點與環境融合在一起①。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造型藝術也在歷經發展,探索其中所具有的審美特征及文化內涵,探索抽象雕塑藝術發展之路也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概述
抽象雕塑源于西方,最初產生之目的是為突破傳統的桎梏,時間從19世紀末延續至20世紀整個期間。抽象雕塑產生只代表為學院派的古典雕塑,從古典雕塑突破而來,一群雕塑家積攢沖破學院派禁錮的勇氣,踏上了現代主義藝術的探索之路,其中以雕塑家羅丹為代表,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探索中融入現代文化氣息,雕塑日漸趨于文學性,更為關注雕塑本體語言和形態構造,這都讓古典雕塑向著現代化雕塑逐漸轉變。隨后馬約爾、摩爾、布代爾、布朗庫西等藝術家在羅丹雕塑藝術發展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抽象雕塑日漸成型。
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業主經歷變化,抽象雕塑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抽象雕塑,其簡潔的線條和較強的空間意向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中國文化藝術發展需要堅持以抽象藝術為中心,通過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表達手法激發人們的想象,啟迪人們的思維。比如,我們在建筑群中可以看到很多抽象雕塑,而這些抽象雕塑往往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人民的理念在其中呈現出來,加上抽象雕塑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都讓抽象雕塑以全新的方式帶給人們新的美感②。
二、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造型藝術審美特征
(一) 審美特征之空間美感
中國東晉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與古希臘的“按照應有的樣子去模仿”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均是解決形似的問題,同時又不照搬自然。不同的是,顧愷之更為強調神似的抽象性,而古希臘藝術家則更加強調外形之美。顧愷之的“形神論”用了一個“寫”字(以形寫神),代表結束文盲畫工+文盲受眾的初期藝術史。而古典抽象雕塑造型藝術發展至今,審美特征已經日漸深刻,抽象雕塑從單純的文學藝術領域跳脫出來,成為空間裝飾的一部分,并在空間美感呈現中發揮重要作用③。
比如,當前越來越多的抽象雕塑都會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在空間上和周圍的建筑物、景物能夠相應成趣,包括樹木花草、道路、建筑物和橋面都與抽象雕塑相輔相成④。如圖1。
藝術家在進行抽象雕塑的創作期間,也會綜合考慮抽象雕塑與周圍環境中的共同要素,比如點、線、面等無不納入考慮范圍,并結合不同的空間展示讓抽象雕塑的點、線、面發生變化,帶給人們視覺上的差別,延伸人們的思維空間,從縱向到橫向多方面延伸抽象雕塑之美⑤。同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留白技術在新時代的發展變遷中與抽象雕塑的審美也實現了整合,既注重通過雕塑的抽象性引發人們無限聯想,并將這種聯想與周圍環境相結合,又注重環境空白的留取,亦或者抽象雕塑設計過程中加入留白空間,這些留白之處既可由其他人員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來進行補充,亦可以以“殘缺”的方式應用到空間之中,通過“殘缺”之美的滲透讓抽象雕塑與建筑群、廣場、園林乃至整個城市相互融合,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都表達了抽象雕塑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語言,讓精神世界與空間創設相結合⑥。
(二) 審美特征之材質美感
抽象雕塑最初是從古典雕塑中發展而來的,那時候人們雕塑所采用的材質非常有限,一般用泥做,然后翻模,再進行成品的制作和加工,可以做成玻璃鋼的也可以做成石膏的⑦。另外還有木雕,就是用不同的木質做不同的雕塑作品;石雕則是用不同的石材做不同的雕塑。而新時代的發展讓傳統雕塑材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越來越多不同材質成為雕塑的原材料,不僅呈現出雕塑的獨特審美,而且帶給人們與傳統材質不同的視覺效果,讓抽象雕塑的意義更為深刻。
比如,大理石雕塑能夠展現高冷、嚴謹的現代風格,木質雕塑能展現柔和自然和諧的美,銅材質的應用仿若讓人們穿越了時空的界限,不銹鋼材質的應用則讓抽象雕塑在風吹雨打環境下依然傲立不倒。
工藝藝術的異同和高低也讓材質的應用呈現出不同的美感,抽象意義上雕塑的創造是將物質屬性變成審美屬性,而現代抽象雕塑的設計應用則是讓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材質之美,讓材質在藝術家心中的樣子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時代發展環境下,越來越多藝術家不僅僅關注雕塑材質的選用,還會將雕塑的紋理與材質結合起來,通過材質的紋理機構、質感、顏色等讓人們真正領悟抽象雕塑所要表達的深意,帶給人們視覺上的神秘享受。從此方面來說,人們對于抽象雕塑的審美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雕塑認知方式,更為關注抽象雕塑細節,無論材質的選用還是紋理的揣摩都會讓人們感受到抽象雕塑歷史發展長河中所具有的獨特審美價值,也讓越來越多人探索抽象雕塑藝術材質的更好應用方式。
(3)審美特征之意義美感
抽象雕塑是三維空間的幾何形體構成藝術,它獨特的構成形式美未以具象的方式呈現具體的內容,而是借用抽象的形式讓人們展開無限遐想,讓人們思考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這都讓抽象雕塑更具意義之美。尤其在現代人們思維日漸廣闊情況下,抽象雕塑也更具有念性、邏輯性、象征性藝術語言,將其應用到城市景觀設計中,不僅將抽象雕塑藝術本身之美淋漓盡致展現出來,而且讓人們聯想到城市的發展,讓人們仿佛看到歷史的更迭以及更深層次所要表達的內容。
“我國抽象派雕塑事業的發展,總體是快速、健康的,各地相繼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精品、佳作,并成為城市的新景觀、新亮點,并賦予城市新的意義。?”比如,著名雕塑家朱尚熹的《水上月》以一個非常現代的抽象形式雕塑展現在大眾面前,并矗立于天津文化中心,這里集合天津大劇院、天津圖書館、天津美術館、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科技館等重要文化科技設施于一體,讓其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
也正是因為地理位置、周圍環境之特殊,《水上月》抽象雕塑作品也具有了與眾不同的意義,看到“水上月”我們便能夠看到海水之上冉冉升起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相應成圓,圓環有力的扭動,將各種線條在空間中交叉,虛實的結合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張力,更讓人們感受到了文化的靈性,不僅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而且帶給人們深深的思考、極具深意。正是因為深意的感悟、內涵的理解才讓人們對于抽象雕塑藝術有了新的美感。新時代語境下人們對于思想的認知也更為深刻,抽象雕塑藝術的美也依極具時代感的思想內涵而彰顯出來O1l。
三、抽象雕塑的文化內涵
(一) 歷史文化內涵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抽獎雕塑藝術已經成為城市發展建設、造型的主要組成部分,加上其所具有的悠久歷史,都讓抽象雕塑藝術成為當地和城市的文化名片,城市雕塑的建設與當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讓人們看到抽象雕塑藝術作品便能夠想象到城市的發展和變化。從這方面來說,相比較傳統抽象雕塑藝術作品來看,新時代語境下的抽象雕塑揉入了歷史的意義,也成為城市文化宣傳的主要代表,很多城市雕塑借助重大歷史事件或知名人物的事跡,將其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記載城市的興衰更替,彰顯時代信息,成為城市變化的見證者。
比如,海濱城市總是帶給人一種澄澈干凈的視覺沖擊,很多海濱城市雕塑設計同樣也是按照這個觀念,一種積極向上的氣息迎面而來,帶給人們乘風破浪的感受。有的海濱城市進行了帆船的抽象雕塑設計,看到這樣的抽象雕塑藝術作品便能夠讓人們聯想到海濱城市發展中“船”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融入一些文字內容,就可以細細講述城市的發展歷史,文字與雕塑作品相互輝映,歷史文化內涵全面呈現。還有一些革命城市會將革命歷史以抽象雕塑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這些抽象雕塑的設計給人們呈現那一段戰火紛飛的年代,講述革命過程中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城市文化是聚在這個地區的人們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后為后代留下來的文明,城市中的雕塑剛好能夠反映當時的城市狀況,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當時文化特點的聚集點。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中,國際交流加深,中國的城市抽象雕塑也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展現,逐漸成為國際化教育中的一項內容,讓世界更為深刻的理解中華歷史發展,讓世界人民看到中華民族深厚悠久的歷史傳承O12。
(二) 科學文化內涵
新時代的發展讓抽象雕塑從室內走向室外,也讓時代科技脈搏融入其中,科學文化內涵在抽象雕塑中也并不少見?,F代城市抽象雕塑的一個重要特征體現在材料和造型上,屬于多元性因素和多樣性因素的統一,現在城市抽象雕塑向著材料多元化和工藝手法多樣化的發展,這種趨勢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向前發展過程,特征越來越明顯,多品種的材料和多樣化的設計手法進一步穩定了環境、建筑和抽象雕塑的結合點,不斷強化人們對現代城市中的抽象雕塑的藝術特性和審美結構的認識O13。
比如,人們所熟知的茶壺雕塑,不僅將茶壺的造型栩栩如生的表現出來,而且還加入了噴泉設計,泉水一出如同水流從茶壺中傾瀉而出,底下的茶杯剛好將茶壺中的水承接下來,整個壺身懸于空中,讓人們感覺到雕塑的奇妙。這一看似簡單的茶壺雕塑實際上便是將物理學的原理融入其中,壺嘴下的一根支架支撐起整個茶壺壺身,加上水流的遮蓋便帶給人們實際上的懸起之感。再如,我國歷史上極負盛名的四大發明也以抽象雕塑造型躍入人們眼中,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在很多景區中都可以以其為原型的抽象雕塑藝術作品,這都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璀璨的科技發明,也激勵現代人們傳承古人之勤奮,深入現代文化之研究,推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此外,一些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也同樣以抽象雕塑的方式予以展現,比如奧運的運動精神,乘風破浪的精神內核,日月星辰的探索、飛天的夢想在抽象雕塑藝術中也并不少見,抽象雕塑藝術講述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見證著我們國家的科學奇跡。
(三)藝術文化內涵
現代抽象雕塑的設計更注重單純簡潔,把雕塑的本體回歸到了點線面的原始造型,力求在最原始的形象上體現出現代化的生活節奏和現代人的精神,原本簡單的幾何體通過點線面的移動穿插轉折彎曲,可以創造出極富抽象性的動態和體態,現代抽象雕塑在結構上追求變異美、架構美、組合美,力求在單純中顯出節奏美,十分耐人尋味O14。抽象雕塑用豐富的組織形式打破傳統的封閉式雕塑空間,憑借自身的獨立意志去發揮空間的奇妙想象,現代抽象塑造成新的視覺革命,能產生一種簡單有力的視覺傳遞手段。
城市文明的進步誕生了城市雕塑,城市中的抽象雕塑是與城市緊密相關的空間藝術通過對各種材質進行藝術裝飾,表達城市美好愿望,增加城市的情感和美感,城市抽象雕塑表達形式豐富多樣,現在抽象雕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表現形式,常以最單純最純凈最凝練的幾何形狀作為明確符號來表達人的情感,這種表達的形式美接近音樂,它是用結構、節奏、韻律作為訴求點喚起美感O15。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現代抽象雕塑同樣是凝固的音樂,抽象雕塑形成視覺革命,它能夠更好地觸發人們賦予哲理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抽象雕塑越來越被人們理解,它反復用一些普遍的美學法則來展現美的基本規律,現代雕塑的抽象美是美的升華,是現代人對美的追求的一種升華反應,這種追求隨著時代在變革、人類活動的空間在擴展,實踐能力的增強就產生了新的思維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藝術追求,提出了新的藝術美感要求,從而使現代抽象雕塑能用線的表現形式表現復雜的情感。
四、結語
對于新時代語境下抽象雕塑造型藝術審美特征及其文化內涵的分析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項研究,將抽象的藝術文化進行全面細致的剖析,使其能夠與現代人們的思想更好地的產生碰撞和融合,促進抽象雕塑造型藝術的發展和進步。通過本文分析,可以從審美特征的空間美感、材質美感、意義美感三點窺探抽象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從歷史文化內涵、科學文化內涵以及藝術文化內涵三方面來進行深入感受抽象雕塑藝術的文化內涵,相信對抽象雕塑藝術的不斷研究,對雕塑造型的開拓創新,都將會讓抽象雕塑藝術更加符合新時代語境的發展趨勢,實現文化藝術的整體進步。
注釋:
①趙益君.點線面體造型元素在抽象雕塑中的表現[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5(5).
②唐頌武.對雕塑造型藝術中的形式語言表達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8(2).
③張俊德.論雕塑藝術審美意象創構[J].科學咨詢,2018(18).
④⑤相云鵬,劉劍凡,秦雯雯.當代校園,文化場所景觀雕塑與場地和文脈—— TTU 醫學院和薩爾克生物研究所的對比[J].中國科技縱橫,2019(15).
⑥孫龍本.由作品“香遠”談我個人的抽象雕塑創作[J].雕塑,2018(4).
⑦石洪嶺.論漢字藝術在當代雕塑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20(1).
⑧李鋒,王智鴻.生肖瓷雕與動漫文化的藝術內涵研究[J].大觀(論壇),2018(8).
⑨陶志兵.探索雕塑藝術中的審美特征[J].天工,2019(1).
⑩彭波,趙小凡.論浮世繪視覺藝術語言的審美特質及文化內涵[J].中國文藝家,2018(5).
O1朱喜東.城市雕塑藝術形式及文化內涵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9,289(11).
O12賴雙安.淺析中國寫意雕塑的藝術特征[J].普洱學院學報,2019,35(2).
O13薛富成.關于雕塑藝術造型加法與減法的審美思考[J].當代旅游,2019(3).
O14趙益君.點線面體造型元素在抽象雕塑中的表現[J].普洱學院學報,2019(5).
O15呂紹藩.論西方抽象雕塑藝術的興起[J].美術學報,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