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是中國農產品貿易大省,也是“一帶一路”農業互聯互通的前沿和樞紐區域,為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均衡利益三大目標,本文提出促進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優化的路徑選擇。主要包括:優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促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特別是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外向型農業由傳統的產供銷方式轉變為一體化、聯盟式產供銷方式,不斷拓寬、加快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的進程。同時,提高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效率(如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和國際農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以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為基礎,逐步形成一套科學、可行的綜合保障機制,以促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
關鍵詞:跨境農產品;優化;供應鏈;浙江省;外向型農業
本文索引:丁玨.<變量 2>[J].中國商論,2022(13):-023.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7(a)--03
2021年是國家首次開展“十四五”規劃的一年,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國要進一步推動供應鏈農業經濟向更加高層次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國農業邁向世界的重要一步。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向縱深發展,跨境農產品供應鏈已然成為浙江省全面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一帶一路”倡議遍布整個亞歐大陸,中間的各個區域幅員遼闊,存在著非常大的農業資源,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兩頭都有對應的經濟圈,這對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各塊區域各有特色和優勢,在發展現代化農業方面有一定的互補性,有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農業資源、技術、市場等方面相互合作共贏。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是浙江省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重要的涉農涉外合作組織形式,其作為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經濟互聯互通的紐帶,發展潛力巨大,對浙江省發展三農經濟和外向型農業經濟增長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水平較低,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引領,跨境農產品供應鏈在運行過程中,缺乏相對妥善的合作機制,并且存在明顯的增值服務不足的問題。所以,在對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通過對供應鏈模式進行優化,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國際化發展更加有利,并且可以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的升級與轉型,并對浙江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提高外向型農業競爭力、謀求新一輪國際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的背景
20世紀以來,跨境農產品貿易活動在全球的廣泛開展,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產生,并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此之后,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產品方面的國際流通越來越頻繁,截至目前,對應的農產品貿易形式逐漸向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管是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運營,還是對應的管理過程,要求逐漸嚴格,并且需要對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進行不斷完善,使其更有專業化、多維化,從而進一步加快國家乃至各個地區農業的發展速度。從廣義層面來說,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是涵蓋兩個國家或超過兩個國家跨越國界的農產品貿易流通鏈。在此,我們主要通過對浙江省出口型具有較強特色的農產品供應鏈進行探究,進一步促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向更加優質的方向發展。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各個涉農涉外企業(農戶),他們彼此合作,通過農產品境內生產、加工、跨境流通、進出口銷售等環節,形成利益相互聯結的跨境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網鏈。目前來看,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統籌和協調能力較差,整條供應鏈運作水平較低,資源整合能力不強,技術、人才等核心要素缺乏,整個供應鏈發展不夠成熟。因此,通過供應鏈模式優化,形成高效穩健的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有利于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此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
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廣泛深入,浙江省不斷加大農業外向化的發展力度,在此背景下,通過優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整合“一帶一路”國家及周邊資源,通過信息共享、技術互補及不斷創新與變革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可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增值,最終通過優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推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的持續發展。為推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隨著我國產業調整的不斷升級,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農產品貿易不斷加強,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也會隨著市場需求不斷發展,其風險因素不盡相同。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得到了迅速發展,超過了12.5萬億元,比2019年上升了19.04%,在我國貨物貿易出口中占據總體的38.86%,已明顯超過我國進出口總額的30%。截至2020年,我國在跨境電商領域的交易總額、占比進出口總值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傳統外貿線上化發展也越來越明顯,由此推測,2021年市場規模很可能超過14.6萬億元。由此可見,以國內跨境電商平臺為核心的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并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和發展。
2 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發布,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浙江省外向型農業正式進入改革提升即跨境農產品供應鏈一體化階段,以農產品供應鏈企業和跨境電商企業為代表的涉農涉外行業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大新機遇。與此同時,農戶可積極融入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可以采用農業生產托管、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轉等方式嵌入。中央一號文件2018年正式發布,趁著這股東風,浙江省外向型農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通過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提高,創建農業現代化的生產及經營體系,進一步加快自身向全要素生產率時代方向
發展。
2019年,浙江省獲得國家農產品供應鏈試點資金2億元,為了加快農商互聯的發展速度,對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健全,提高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整體效率,推進農業增收及鄉村振興,從根本上實現農產品的消費升級。基于此,財務部及商務部正式出臺《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要在全國范圍進行有關農產品供應鏈試點方面的工作。浙江省被列入國家農產品供應鏈試點省份,試點期限2年,并獲得中央試點資金2億元的支持,2019年1億元已下達。此次國家農產品供應鏈試點,重點支持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投資合作3類主體,主要通過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引導社會資本發揮作用,完善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2020年,浙江省培育10條以上區域特色優勢和重點農產品供應鏈。為進一步促進農商互聯網發展,健全農產品供應鏈,保證農產品供應鏈的所有建設項目都可以順利落實,浙江省商務廳、財政廳共同制定了《浙江省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實施方案》,并設立“六個小目標”:(1)建立一批特色重點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依托供應鏈骨干企業,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創設超過100個農產品基地。(2)培育一批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骨干企業,按照3種供應鏈發展模式,加強政策協同,到2020年培育20家以上全鏈資源整合運作能力強、農產品供應鏈經營規模大、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骨干企業。(3)建成一批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支持供應鏈重點骨干企業加快提升農產品產地供應鏈銜接能力,到2020年累計建成50個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并提高利用率。(4)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支持供應鏈骨干企業重點建設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到2020年累計建成農產品冷庫20萬立方米以上。(5)建設一批農產品供應鏈末端服務網絡,支持供應鏈骨干企業加快農產品銷售末端服務網絡布局。(6)建設一批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示范項目,支持供應鏈骨干企業加快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到2020年培育5個以上全鏈條標準化運行的農產品品種,培育舟山遠洋水產、麗水山耕等一批區域農產品品牌。
同時,制定了建設目標,即通過兩年持續努力,建立完善推進農產品供應鏈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通過主體培育和項目建設,聚集浙江省特色農產品和供需缺口較大的重點農產品,加快建立農商緊密互聯、高效協同運轉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民生改善。
3 浙江省優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嘗試
浙江省為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創新發展,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相關內容,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積極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實施意見》,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對現代農業供應鏈平臺進行培育,建立健全智慧農業平臺,打造云端協同、開放共享的農業供應鏈大數據體系。具有較強特色化的農業基地,以及對應的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展重心放在培養一批全程物聯、全鏈可溯及全域可視的且有較強特色的農產品供應鏈平臺,解決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存在的阻礙,進一步促進浙江省農業數字化升級。與此同時,加快境外供應鏈網絡布局速度,不斷促進“一帶一路”發展,創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供應鏈體系,通過浙江自貿試驗區,創建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及對應的油田貿易中心。另外,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除農產品出口外,2018年浙江涉農涉外企業還加快了在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布局。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入,到2021年10月,我國已經和超過17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訂了206份共同創建“一帶一路”合同,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展開,和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合作日益緊密,其中各類農副產品貿易持續增長。同時,為了解決跨境農產品銷售難、成本高,跨境物流損耗大、信息不通暢、市場無序等問題,我國前后和很多國家及國際組織簽訂了有關合作協議。例如,《中國-東盟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平臺》項目合作協議,2018年正式簽署,該平臺的構成主要包括四大系統,即農產品溯源直采系統、農產品全網分銷系統、可視化物流管理系統及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將通過產地直采、規模效益、銷售去中間化和物流去中間化等方式降低農產品的最終售價,建立中國-東盟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實時信息溝通系統。對于這個合作協議來說,主要是想依靠創新農產品,從生產源頭直達消費終端,從而進一步促進農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及品牌商等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共同運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企業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去”,加快融入東盟國家市場,實現互惠互利、共贏發展,同時保障中國企業權益,維護平等貿易原則,進而對中國及浙江省外向型農業依托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發展起到引領和帶動效應。
浙江省歷經了40余年改革開放和農業農村穩健發展,其外向型農業發展進入了改革提升的新階段,未來的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應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廣合作的。在對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及其產業化發展進程中各階段主要內容及特征進行梳理的基礎上,以史為鑒,特別是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積極發展自由貿易區戰略等多重機遇疊加的背景下,浙江應強化政策引導和激勵、強調企業的帶動與輻射、注重農戶的響應及參與、善于技術的借力與運用。
通過發展、優化跨境農產品供應鏈,促使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特別是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外向型農業由傳統的產供銷方式(生產、跨境流通、跨境銷售)轉變為一體化、聯盟式產供銷方式,不斷拓寬、加快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的進程,同時提高浙江省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效率 (如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快發展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的過程中,提高國際農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以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為基礎,加強供應鏈各方主體的參與機制、市場和行業的調節機制、協同合作的管控機制、金融財稅等政策支持機制、國際規則和環境對接機制等,逐步形成一套科學、可持續的綜合保障機制,以促進浙江省外向型農業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李正軍,趙鳳,賓厚.“互聯網+”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優化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9(1):37-41.
隋博文.新時期西南民族地區農業外向化“五位一體”推進路徑探析:基于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視角[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9(4):1-5.
李嘉祺,王淑慧,王志文,等.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績效評價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市場,2020(22):174-177.
王潤楠.“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研究[J].河北企業,2018(7):120-121.
《2020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網經社發布(PPT下載)[EB/OL].2021-05-21.https://www.163.com/dy/article/GAFTN45I0514BOS2.html
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EB/OL].2019-05-0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18/content_5441440.htm
財政部:中央財政支持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EB/OL].2019-05-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5/17/content_5392599.htm
許慧敏.“一帶一路”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J].商業經濟,2020(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