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玉 陳紫薇

在短視頻內容、情節朝多元化、豐富化方向 發展的網絡時代,企業專注于以富有真情流露、精辟之論、不俗之見的獨特文案作為宣傳亮點,從而掌握“流量密碼”,脫穎而出。而由于文案所 具有的獨創性、價值性,逐漸成為企業版權合規 關注的重點對象。前不久,引發網友熱議的“小滿”事件,反映企業版權意識有待增強的同時,也暴 露出企業版權合規管理建設的短板。
當下,基于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之重要性,以及我國對企業合規治理的政策指引不斷明晰和司法實踐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應積極構建合理的版權合規管理機制,善用版權合規管理機制,以識別風險、應對難題、分離責任、把握商機,避免卷入侵權風波。
政策導向
企業合規管理機制,較早于2005年在國有金融企業中出現。直至2012年,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機制的相關政策,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試行)》中首次出現。2018年,《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正式對知識產權提出合規管理要求,但此時僅針對中央企業。2020年,《關于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知識產權合規管理確立總體目標。隨后,2021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與《“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均強調要“推動企業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引導企業自覺履行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責任”。
2021年至2022年間,上海、廣東、北京以及深圳,先后發布了《企業知識產權合規標準指引(試行)》《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規范》《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涉案企業合規整改指南》《深圳市檢察機關電子產品翻新產業知識產權刑事合規指引(試行)》等,詳細規定了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的方向,并對企業版權合規管理提出了要求。
在《企業知識產權合規標準指引(試行)》中,特別列舉了版權法律風險種類,并且強調了版權合規管理的重要性。在《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規范》中,境外參展知識產權合規風險排查清單與著作權國際合規推薦性實踐清單被納入附錄,前者包括版權高風險內容清查報告,后者設定了各環節的版權合規目標并列舉了具體內容。在《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涉案企業合規整改指南》中,列舉侵犯版權刑事風險提示,即“復制發行、傳播、銷售著作權作品前,須確認擬復制發行、傳播著作權作品已取得許可,應注意防范的風險”。
可見,國家以及地方對于建設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的態度已逐漸明晰,即不僅要深化企業合規管理體系,還要發展針對知識產權領域的企業合規管理體系的建設。現有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指引已在明確肯定版權合規管理關鍵地位的基礎之上,將版權合規管理的相關內容融入企業知識產權合規風險類型、識別、提示以及表現形式等方方面面,以實現對版權合規管理的總體指引。因此說,企業版權合規管理機制的建設,是企業在順應國家對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的政策引導下,在版權領域的具體實踐。
風險例證
據《企業知識產權合規標準指引(試行)》可知,版權合規管理機制建設需要圍繞版權法律風險進行設計,如職務作品、委外創作、版權商的權屬確定風險,作品素材侵權風險,互聯網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許可使用和轉讓中的法律風險等,并且該機制的設計還需遵循獨立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和可查證原則。陳瑞華在《企業合規基本理論》中提到,有效的合規計劃還應包含高級管理層的承諾和闡述、合規政策和程序、合規人員和資源、合規風險評估、合規培訓和認證、激勵和懲戒措施、第三方盡職調查、合規報告和內部調查、持續改進,以及并購前的盡職調查和并購后的整合等10種要素。此外,企業還需根據業務范圍、行業特性、版權涉及領域為自己制定版權合規管理機制,以保證企業版權合規管理機制的效用在具體適用中得以充分發揮,避免企業陷入版權合規風險。
盡管從理論上來說,企業應當按照上述要點建設版權合規管理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由于各種原因致使機制出現建設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導致企業不得不面臨版權合規風險的現實威脅。
2022年5月21日,奧迪公司發布一則與劉德華合作拍攝的《今日小滿,人生小滿就好》宣傳短片后,即陷入文案侵權風波。
在該事件中,企業所面臨的版權法律風險系由創意代理公司未經授權,擅自復制北大滿哥小滿文案并將其提交于委托方奧迪公司,而奧迪公司未經授權即邀請劉德華表演該作品,并將該侵害他人文案版權的視頻發布于網絡平臺等一系列不合規行為所引發的。
合規建議
企業版權合規管理機制貫穿企業版權工作的全過程,嵌入作品創作、權利取得、對外銷售、商業合作、宣傳推廣等,由于各個企業所處行業不同以及日常經營中所涉及的版權領域不同,在具體的版權合規管理機制的設計和運行上也會有所差異。圍繞此次“小滿”事件所呈現的版權合規風險,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版權上設置嚴格的廣告文案審查制度。此次“小滿”事件,經對比視頻即可知侵權文案與原創文案近乎一致。通常,企業的文案審查難點在于查找和對比,由于海量尋找將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等成本,因此目前大多企業在文案審查上流于形式,僅關注文案是否涉及敏感詞匯,而文案實質內容、來源卻被排除在審查范圍之外,并未盡到一般注意義務。在此,為盡到版權權利合規義務,企業一方面需完善自行查找和對比的相關工作流程,細化審查的具體內容和范圍,明確審查標準;另一方面,可要求合作方提供所涉作品的創作過程,例如文稿、思路、靈感等,以此作為最終作品權利來源的審查和批準依據。
二、應當事先審慎選擇合作方并寫明各環節責任承擔。奧迪公司在聲明當中,提及“視頻系由創意代理公司 M&C Saatchi 提報并執行”。該句所用詞匯“提報并執行”,表明“小滿”文案系由該創意代理公司提供,奧迪公司僅在最終環節作出同意使用該文案的決策,未參與其他。而創意代理公司也在其聲明中直接承認,本次事件系其版權意識薄弱所致。可見,選擇誠信可靠的合作方對于企業開展正常經營活動極其重要,可以減少因合作方法律意識淡薄牽連自身的情況出現。
三、要定期組織版權工作人員開展合規培訓。企業不僅要關注合作對象的版權合規意識,也要注重內部員工版權合規意識的增強。這是一項長遠而反復的工作,其培養目標在于將版權合規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在“流量密碼”時代,每名員工均可接觸海量信息,并具備初步的鑒別和識別能力。
四、要建立員工崗位合規責任制。“小滿”素材雖由合作方提供,但奧迪公司作為“小滿”短片的制作委托方以及視頻發布者,仍應對視頻整體及各素材的權屬情況進行核實,以確保權利合法并維持良好的企業形象。此次疏忽,不僅是企業文案審核制度所采用的形式主義所致,相關工作人員未盡相關注意義務也導致了侵權事件的發生。因此,企業應當在版權合規管理機制中,明確各版權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合規責任,督促相關人員實際履行合規職責。
五、要主動公示糾紛解決結果。“小滿”事件席卷網絡兩日后,以侵權企業的道歉聲明和被侵權人的免費授權隨后淡出人們視野,該解決方式有利于企業輿論控制。但是如果采用其他方式,例如說明企業對于版權最大努力地盡到了義務以及快速侵權下架等,更能有效建立正面形象,形成負面事件正宣傳的效果。
企業重視自我治理,及時推進企業版權合規管理機制的建設,不僅是對國家政策引導的回應,也是實現自我保護、推動自我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鄭璇玉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副教授,陳紫薇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