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松 翁壽濤
摘 要:在新時期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情況落后于國際先進的國家,要想改變此類情況,不僅需對已出臺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與解讀,更需針對通航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到相關措施進一步促進通航產業的發展與創新?;诖?,本文根據新時期通航產業相關政策的梳理與解讀,分析通航產業現存問題,探究發展與創新的有效策略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的通航企業帶來啟迪作用,以幫助其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通航產業 ?政策梳理解讀 ?發展路徑 ?創新對策
通航產業的發展代表著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景象,若是通航產業充滿生機,我國的航空產業繁榮。同時,通航產業也是運輸航空的基礎,通航產業與航空運輸相結合是民用航空發展的前提,要想提高我國民用航空的發展水平,還需促進通航產業的進步與創新,從而為我國民用航空謀劃出新路徑。而在新時期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支持之下,我國各個省市逐漸加大對通航產業的投入,使得通航產業能夠得到很大的進步與發展。但又因各類因素的影響,使得通航產業整體上還較為落后,技術方面的研究及人才的供應略顯不足,因此需借鑒發達國家通航產業的發展經驗,從而實現通航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1?通航產業
1.1?通航產業介紹
通用航空指不包括公共運輸航空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動,屬于我國作業飛行運營范圍的前列產業,主要包含有醫療急救、救災搶險、氣象監測等第三產業飛行活動,通航產業的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可挖掘的市場潛力巨大。通航產業的核心是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產業發展涵蓋有通用航空器的研發與制造、廠運營、綜合保障及相關延伸服務性活動,屬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我國軍民產業融合的關鍵。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逐步提升,到2021年上半年為止,我國通用航空運營企業數量達到565家,飛行總量也從1952年的959h增長至2020年的98.4萬小時,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作業時間總量為52.6萬小時,同比增長50.3%。從通用航空運營企業區域分布來看,華北、華東、中南是我國通用航空運營企業主要經營區域,占比分別達25%、23%、21%。受到新時期出臺的各類政策影響,通航產業的發展不斷增長呈現生機勃勃的勢頭。
1.2 通航產業鏈的主要節點
通航產業鏈的節點包括了中介、合作企業或是公共組織等。在此之中,中介及相關政府機構不會參與到通航產業相關產品或技術的研發創新,但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因此,可將通航產業鏈節點分為主要核心系統、關鍵支撐子系統及重要運營子系統。主要核心系統代表的是通用航空器的制造產業,如無人機、直升機的生產制造,還涉及飛機組裝的零件制造產業,能夠有效推動傳統通航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在關鍵支撐指系統中,代表的是為消費者提供航空飛行輔助性的服務產品,此類產品能夠有效推動通航相關產業的運營與發展。而在重要運營子系統部分開發了通航產業的潛存運輸需求,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
2?國家層面通航產業相關政策梳理解讀
2.1?政策梳理
2020年7月,國家民航局出臺《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此份支持類的政策幫助香港、廣州、深圳等地構建國際航空樞紐,同時建立起澳門、珠海等機場多點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令通航產業的發展更加多元化,并不斷推動旅客聯程運輸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促進該地區產業互補發展與融合。
2021年3月,國務院出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建成世界級機場群目標,推行國際航空樞紐作為核心、區域疏鳥作為主干、A區域,機場及通用機場作為補充的我國綜合機場體系,對通航產業而言是支持類的政策。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其中提到需要加強支線機場、通用機場與貨運機場的建設力度,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2.2?解讀分析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是民用航空發展的重點,已經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關鍵。從2010年開始,我國相繼頒布出低空管理政策,為通航產業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環境,使其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有關通航產業的政策可追溯至2003年,由國務院及中央軍委印發的《通用航空飛行管理條例》,該條例的頒出有效促進航空事業的發展,對航空飛行活動及飛行安全提供了保障,充分開發與利用國家空域資源。2010年,國務院及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對2011—2020年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出了總體目標、任務分工及落實措施,自此有關通航產業的政策不斷頒布,國務院、國家發改委、中央空管等多部門陸續印發與通航產業相關的發展政策與規范,明確了通航產業的發展路徑與規劃。
3?地方轄區通航產業相關政策梳理解讀
3.1?政策梳理
2021年4月,廣東出臺《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當中有提到,需要加強對國際一流航空樞紐的建設力度,按照功能互補運營協同的要求,統籌推進全省航空產業發展,從而增加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競爭實力,進一步構建國際航線、國內干線與區域支線相互支撐的航線網絡。
2021年4月,安徽省出臺《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通航產業與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一并作為全省重大發展的新興產業,同時在沿江、皖中、皖北等地建設通用機場群。此外安徽省已成為全國第三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2021年8月,安徽省曾召開管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議上強調安徽省要搶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機遇,充分發揮安徽省鏈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優勢,積極運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加快培育壯大通用航空產業。
3.2?解讀分析
自從我國提出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以來,全國各地積極參與其中,不斷興起通航產業的發展樂巢,在許多省市的發展規劃當中,也將通航產業的發展視作能夠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2021年,上海、廣東、安徽等在“十四五”規劃當中,都已將通航產業的發展視為重點,并將通用機場建設、通用航空制造及無人機列入發展要程內,對通航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除了“十四五”規劃以外,多地政府也紛紛抓住通航產業的發展機遇,陸續出臺關于通航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政策,不僅在人才、資金等方面放出政策紅利,還針對通航產業與地方經濟融合出資出力。例如,在山西、河南等地,關于通航產業已出臺省級通用航空發展系列的規劃與保障措施,更好地引導通航產業的發展;此外,湖南省在2021年7月,發布《關于支持通航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當中,針對通用機場、通航創新平臺、通航制造等方面提出了多個千萬級的補貼政策,全方位地助力通航產業發展。
4?通航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4.1?專業人才稀缺
通航產業對在崗在職人員的技術專業性要求水平較高,要求人才隊伍質量水平能達到一定程度,從而能夠更好地解決通航產業面對的專業性問題。但現階段,通航產業高質量人才數量較少,雖然借助人才引進等方法吸引專業人才就職,但在人才培育及招納方面還存在缺陷,使得我國通航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缺乏一定的專業力量。在這幾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的器數量與通航飛行專業人員數量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十分缺乏高質量的飛行專業人員。再者,通航產業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與資源消耗,培養成本較大培訓周期較長,因此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使專業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現實行業的需求。除此之外,統計我國各類航空高校畢業生的就職情況發現,畢業生離開校園直接進入通航工作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通航行業的工作環境及福利存在巨大差異,使得大量的通航飛行專業人員外流,加重了通航產業高質量人才的稀缺問題。
4.2?產業創造力不足
在我國發展的初期,中央對航空產業的控制十分嚴格,在重重把控之下,通航產業的發展速度不僅緩慢,發展態勢也過于保守,使得通航產業大多集中在軍事領域或公共領域當中,例如用于人工降雨、軍事勘察等,通航產業能夠涉及到的市場范圍較為狹窄,并且在民用航空方面的使用不多。通航產業的市場范圍過于狹窄,造成該產業的創新力度不斷下降,無法更好地滿足我國對產業結構的規劃與分配。
5?通航產業發展與創新策略分析
5.1?健全政策與法規
分析通航產業不難發現,我國關于通航產業的保障措施還未健全,政府支持力度及資金投入較小,所以通航產業能夠取得的回報率較低,導致在技術開發與科研方面的投入資金也不斷縮水,從而阻礙了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因此,國家不僅需要出臺相關的保障性政策,還需健全有關法律條令,并根據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特點,對現行法律進行補充與修正,避免法律出現滯后性等問題影響到通航產業的發展。其次,對于法律的實施,還需設定全面的監督控制體系,對法律實施涉及參與人員及利益關聯者開展全方位的監督,保證相關法律體系能夠健全,幫助我國通航產業進一步發展與升級。
5.2?建立技術創新平臺
技術創新平臺的創建,首先需要拉近通航企業與科研機構及相關高校之間的距離,使得三者能夠緊密聯合,并借助科研機構及高校實驗室的平臺,滿足通航產業創新的需求,并為通航企業帶來一定的技術支持,解決通航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其次,在創建技術創新平臺時,還需對園區內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不斷開發研發基地之間的合作有效性,創建持續信息共享平臺,幫助通航產業提高協作效率完成創新與發展。最后,技術創新平臺還應不斷提高自我,成為更加全面的技術探究平臺,并有效引進高質量專業人才,解決平臺在創建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題。除此之外,還需加強對網絡技術的利用,建立通航網絡宣傳平臺,不斷刺激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消費者與通航產業之間的互動與體驗,從而健全通航產業的參與體系。
5.3?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由于通航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成本投入過大,要想保證通航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則需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對通航產業的人才培育體制不斷優化,從而建立健全人才培育結構,提高通航產業專業人才的培育質量。針對我國目前人才培育情況而言,需解決的則是需要鼓勵更多的青少年群體了解與走進通航產業,激發青少年群體對通航產業的興趣,并在高校當中設定相關的教學課程,借助多元化媒體等宣傳方式,加強對通航產業的宣傳力度,從而為通航產業培養高素質人才創造機會。
5.4?推動產業集聚
要想推動通航產業及相關產業的集聚,首先需要加快對關鍵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這樣才能夠借助新型技術研發出新型產品,這樣才能夠利用航空制造產業及現代化新型技術,推動通航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其次,還應在全國各地創造良好的通用機場環境,提高通航服務、收集固定運行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同時,還需對支持通航產業的政策不斷完善,從而更好地集聚相關產業不斷促進通航產業的發展。因此,地方政府需要貫徹中央下達的政策指令,并根據本地發展的特色出臺相關支撐性政策,從而考慮市場、地理、供給等因素的調配,幫助通航產業能夠突破生產與制造的難題,面向更高層次的產業進一步開發。除此之外,中央還可考慮適當下放對通航產業的控制權力,使得地方政府及通航生產企業能夠更好地對通航領域市場進行不斷拓展,不再局限于軍事或公用范疇的使用,能夠向著旅游等服務性較強的產業進行發展,從而做到通航產業的創新。
6?結語
總而言之,由于我國通航產業尚處于發展階段,相關行政部門雖已頒布支撐性的政策條例,但在實際的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從多角度對通航產業給予幫助與支持,從而能夠快速地健全通航產業鏈,有效推動其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彩峰.大同通航產業蓄勢起飛[N].大同日報,2022-01-11(002).
[2]田茂鵬,胡曉雨.山東通航產業規劃的分析[J].電子技術,2021,50(10):124-125.
[3]本報評論員.推動通航產業展翅翱翔[N].大同日報,2021-06-03(001).
[4]魯遙.西安航天通航產業園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20.
[5]王帥.我國通航業和旅游業融合機理與測度研究[D].廣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21.
[6]邢琳琳.以通航產業發展為導向的航空類院校育人路徑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2):52-54+64.
[7]中國航空學會.科技經濟融合服務專家團組織開展通航產業創新發展調研活動[J].科技傳播,2021,13(8):16.
[8]王有遠,陳璐,徐長斌.中國通航產業發展階段實證研究——基于產業生命周期視角[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3):54-63.
[9]胡杰,楊溪,章遲.基于多元量化分析的通航產業園創新策略研究——以武漢市漢北通航產業園為例[J].低碳世界,2020,10(8):94-95.
作者簡介:李建松(1997—),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通用飛機試飛市場。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2-5640-4692中圖分類號: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