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相蕊 黃向東
(赤峰市醫院胸外科,內蒙古 赤峰,024000)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分析疾病發生原因,與吸煙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另外,疾病需要盡早診斷與治療。治療方案應根據分期、組織學、分子病理決定。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方案不同。但是,肺癌患者手術時間較長、手術創傷較大、術后肺功能下降,導致患者身心負擔較重,若無法及時疏導,可影響手術效果,延長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所以,除手術治療外,需加強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康復。呼吸功能鍛煉可提高肺癌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加快肺功能與疾病康復。因此本研究選取2019 年3月~2020 年8 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給予呼吸功能鍛煉,觀察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8 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96例肺癌手術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8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齡40~73 歲,平均年齡(49.80±4.50)歲;腺癌患者24 例,鱗癌以及小細胞癌患者各12 例;病程0.6~2.8 年,平均病程(1.42±0.28)年。觀察組中,男28 例、女20 例;年齡42~72 歲,平均年齡(48.30±3.30)歲;腺癌患者23 例,鱗癌患者13 例,小細胞癌患者12 例;病程0.6~3 年,平均病程(1.40±0.3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CSCO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1》;②有配合能力;③病歷信息有效收集、完整。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重大臟器疾病者;③心血管功能不全者。
對照組:予以肺癌手術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患者負性情緒明顯,不同程度上影響治療、康復情況。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態度溫和,予以患者安慰、勸導、鼓勵,對患者的情緒表示理解,強調不良情緒對手術康復的影響。另外,向肺癌手術患者和家屬介紹手術成功病例,以建立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與護理配合行為。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介紹疾病發生對患者的影響,尤其是心理負擔較重,強調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以家庭支持減輕患者孤獨感、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建立患者生活信心,以促進患者康復。(2)呼吸道護理。術后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根據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護理,每天幫助患者吸痰、拍背凈化呼吸道,拍背后協助患者咳嗽、排痰,清除氣管分泌物,清潔口腔。(3)戒煙干預。吸煙會影響肺部清除分泌物能力,導致分泌物阻塞氣道、呼吸不暢。術前指導患者戒煙,可以提高肺部氧氣供應、清除分泌物能力。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呼吸功能訓練。(1)縮唇訓練。幫助肺癌患者半臥式,指導患者閉嘴,而后大吸一口氣憋住,吐氣時嘴唇縮成魚嘴狀,緩慢呼氣,每天訓練15 次,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與肺功能。(2)咳嗽、排痰訓練。指導肺癌手術患者咳嗽、排痰后深呼一口氣,屏住呼吸并關閉聲門(2-3 s)后用力咳嗽(3~4 聲),每天反復訓練5~10 次,以胸腹肌收縮爆發力促進痰液排出,減少排痰受阻所致的不良反應、并發癥。(3)呼吸操訓練。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指導患者站立時合理進行有氧訓練,時間以15~20 min 為宜,以行走為主,合理控制訓練強度、次數,在不增加患者身體壓力的同時,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干預時間均為3 個月。
比較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調查簡表(SF-36)、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肺癌手術患者自護能力、生活質量、情緒。①ESCA:包括自我護理技巧、自我護理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以及自我概念4 個維度。總分0~172 分,分數越高,肺癌手術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越高。②SF-36:包括總體健康、情感職能以及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維度。評分0~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SAS、SDS:總分0~100 分。焦慮評分臨界值50 分,抑郁評分臨界值53 分。分數越高,肺癌手術患者的情緒越差。④采用赤峰市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兩組患者滿意度,總分100 分。評分>90 分代表非常滿意,80~90 分代表滿意,70~80 分代表一般,<70 分代表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ESCA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F-36 中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當前,受到生活習慣、遺傳等因素影響,肺癌發病率明顯遞增。肺癌具有較高的致死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狀況、生命安全。肺癌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分析疾病發生原因,與患者長期大量吸煙關系密切。患者有咳嗽、咳痰、痰中帶血以及胸痛等癥狀。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成功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救治效果。結合疾病治療經驗,針對肺癌疾病,符合手術指征患者主張盡早進行手術治療,可以有效去除病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基于手術損傷等因素,會影響到患者的肺功能,進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另外,手術情況下患者身心負擔較重,增加了應激反應,延長術后恢復時間。所以,需重視對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
肺癌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明顯下降,加上刀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或咳嗽無效,增加了肺不張、墜積性肺炎風險,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建議患者呼吸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與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工作中通過予以患者心理干預、呼吸道護理、戒煙干預,可以穩定患者心理、提升患者抗病信心與遵醫行為、規范患者生活、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呼吸功能訓練中通過予以患者呼吸操訓練,可促進呼吸肌松弛和收縮,縮唇訓練可以加大呼吸道外口阻力、促進肺部剩余空氣排出、氣道順差流動,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ESCA 各維度評分以及SF-36 中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呼吸功能鍛煉,可改善患者的自護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需求,減少患者負性情緒。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呼吸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肺癌手術患者的自護能力,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