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生活的記錄,也是歷史的記錄。尤其是中共領導人們的日記,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不妨看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都是怎樣寫日記的,都寫了一些什么內容?
作家葉永烈在1989 年9月16 日采訪了毛澤東秘書田家英的夫人董邊。談及田家英的工作時,董邊提及“為毛澤東保管日記”一事。她說,曾見過毛澤東在1958 年前后寫的日記。
毛澤東不用市場上所售的那種日記本寫日記。他的日記本與眾不同,是用宣紙訂成的,十六開,像線裝書。他從來不用鋼筆寫日記,平日都是秘書削好一大把鉛筆,放在他的筆筒里。他有時也用毛筆寫日記。
毛澤東的日記本上沒有任何橫條、方格,一張白紙而已。寫的字很大,一頁寫不了多少字。他日記的內容也很簡單,主要記述了一些上山、游泳之類有關生活方面的事,一般不涉及政治,不寫今天開什么會,做了什么發言。

毛澤東的日記很簡單,主要記述了上山、游泳之類有關生活方面的事
另外,田家英每天都要填寫值班日記。那是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印好的表格,要填寫毛澤東每日的活動。這些值班日記交中辦秘書局保存,如今已成為研究毛澤東的重要檔案資料。
周恩來是不寫日記的。不過,他習慣在臺歷上逐日記下工作要點,這也成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日記。
在周恩來寫過的臺歷上有著特殊的一頁,時間定格在1955 年1 月14 日。這天下午,周恩來把地質學家、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和核物理學家錢三強請到中南海。周恩來先請李四光講國內鈾礦資源情況,然后請錢三強講原子能科學技術研究情況、核反應堆和原子彈基本原理,地質部副部長劉杰也參與了談話。
1 月15 日,一塊鈾礦石“走”進了中南海,來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現場。此次會議做出了中國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多年后,劉杰回憶:“毛主席當時握著我的手說:‘我們要發展原子能,這是決定國家命運的事啊。’”
從發現這塊鈾礦石開始,一大批科學家和數以萬計的核工業人開始在中國大地尋找鈾礦資源。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先鋒者們在西北大漠開始了我國核工業的艱難起步。錢三強曾回憶:“當時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八個大字——自力更生、大力協同。”
1964 年10 月16 日,周恩來工作臺歷上的安排一直到晚上11 點。也正是在這一天,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宣告:我們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1991 年,《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報道,說朱德留下了119本筆記,這具有非常大的研究意義。當朱德的日記被報道以后,人們都非常好奇這位紅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到底寫了一些什么內容?
據介紹,朱德100 多本日記里寫了關于黨、政、軍的方方面面。目前,關于這批日記的內容,大家能看到的部分是非常少的,但是依舊能從這些只言片語中感受到朱德對于農村運動情況的高度關注。
從日記里可以了解到,當朱德發現農村所蘊含的力量遠遠要比想象中的大以后,他就更加關注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態勢。而最早探索農民運動的那段歷史,成為他能寫出如此內容的重要鋪墊。
根據披露出來的內容,朱德曾經寫下這樣一些話:“在1966 年的時候,曾有一位意大利籍的記者采訪我,記者問道:‘您希望留下來什么樣的榮譽?’我回答道:‘我只希望自己是一個士兵,僅此而已。’”
1995 年6 月27 日,葉永烈在北京中南海采訪陳云的夫人于若木,問及陳云是否寫日記。于若木說,陳云不寫日記,但會簡單記錄每天的氣象情況以及一些生活起居安排。
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任重有寫日記的習慣。王任重文筆很好,在擔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時,發起組織了以“龔同文”為筆名的寫作小組,許多短論、雜文皆出自他的筆下。王任重的日記極富史料價值。1959年6 月24 日,王任重在日記中記載:“毛主席在去長沙的火車上同我談話時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陳云同志對經濟工作是比較有研究的,讓陳云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就這樣,陳云得到了重新起用,負責整頓當時的中國經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東興的部分日記也已公開出版,內容包括隨毛澤東轉戰陜北、隨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隨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