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某受親友鄰里所托,自2021 年10 月下旬開始,每周末駕駛自家車輛接送親友鄰里的孩子往返學校和家中。同年12月31 日,某交通運輸局現場檢查時發現王某駕駛的面包車拉載6 名未成年學生。因王某未取得道路運輸證和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交通運輸局對王某給予罰款3 萬元的行政處罰。
王某不服,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該交通運輸局對王某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遂判決予以撤銷。
本案中王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
法院認為,王某此前并無因擅自從事道路運輸被查處的記錄,并非以道路旅客運輸為業或長期從事旅客運輸,其運送行為發生于當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公共交通不便的特殊時期。在親友鄰里無法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時,王某受托駕駛自家車輛接送。起初王某并未收取費用,后親友鄰里考慮其成本支出,主動提出支付相應費用作為補償。在扣除燃油、高速通行費、車輛折舊費等支出外,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可見原告并沒有將追求物質利益作為運送行為的主要目的。同時,王某運送的對象僅限于親友鄰里的未成年子女,沒有向社會其他不特定對象提供運送服務,沒有擾亂運輸經營秩序。該交通運輸局將王某這種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運送行為定性為“擅自從事道路旅客運輸”,進而予以處罰,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
從社會公眾常情常理看,王某的運送行為屬于親友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行為,其行為的正當性、合理性符合社會一般認知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