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5月26日,“人教版數學教材”的話題一連登上7個熱搜。該話題下討論的焦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內插畫“太丑”“病態”,畫中人物都是“唐氏綜合征面部特征”,不符合中國人形象。除了人物形象被丑化,網友還發現插圖中有的學生有文身、穿星條旗衣服等。
5月28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插圖事件道歉并發布整改說明。
人教社教材事件還未平息,又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陜西兩家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同步巧講精練》教輔書中,有一幅疑似穿著日軍軍裝的人背著老太太的照片,配文竟是“雷鋒做好事時付出的艱辛”。5月31日晚,相關出版社回應稱,2017年2月,該教輔書已停止發行銷售,并采取多種方式收回已銷售的絕大部分圖書予以銷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一時間,“問題教材”涌上風口浪尖。5月28日,教育部回應稱,已責成人教社立即整改并確保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5月30日晚,教育部再次強調,將徹查教材插圖問題,對存在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人追責問責,絕不姑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根本所在,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核心材料和重要工具。同時,教材也承載著文化育人功能,對于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每一本教材都應是最標準、最規范的學習范本。教輔用書的重要性不亞于教材(只不過可選擇性比教材大得多),同樣不能有常識性差錯、文字錯誤、語法性差錯、答案差錯等問題存在。
除了上述要求,教材教輔書中的插圖,也應考慮它們的嚴肅性。教材和教輔書面對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承擔的也是育人使命,應當嚴肅認真地對待。更何況,插圖對學生的影響更直觀。
好的插圖會給一代人留下深刻的記憶。比如魯迅的《少年閏土》一文中有一幅插圖:月光之下,在一片西瓜地里,有位叫作閏土的少年,身穿一個紅色的肚兜,帶補丁的褲子格外顯眼,手里拿著鋼叉,刺向一只猹,表情凝重,非常有意境。
有批評聲音認為,人教社教材的插畫非但沒有很好地展現中國當代青少年美好的精神風貌,在人物行為舉止和穿著打扮上,還很容易給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導向。
《法治日報》對此發表評論稱,如果只是大張旗鼓地道歉整改,而沒有深挖根源、沒有人為此擔責,以后“毒教材”“毒繪本”事件恐怕還會發生。“問題教材”整改不能止于道歉,嚴查各環節失守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才能發揮更大警示作用。
因此,對“問題教材”和教輔書存在的問題必須嚴肅追責,加大對失職失責、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教材工作責任追究的指導意見》,針對大中小學教材編寫、審核、出版、印制發行、選用使用等各環節存在的主要責任問題,明確追責情形和處理方式,實行全覆蓋、全鏈條、規范化責任管理。用追責機制激發教材出版單位的責任擔當,是正當之舉,哪怕是教材、教輔書中的插圖出了問題,也要追責,不能由出版社“自罰了事”。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