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什么是青年發展型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首先要滿足青年基本利益訴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郭元凱說。
青年發展型城市秉承“城市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的理念,倡導從青年群體需求和利益出發,通過在住房援助、空間友好、戶籍制度、就業保護、創業促進、政務服務等領域推出政策,讓青年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在經濟增長、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中受益。
各地已經認識到青年對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從關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縱深推進“青年友好”,從全面化的角度展開青年發展的實踐。目前全國已有90多座城市、300多個縣區明確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
近年以來,青年發展型城市得到各界廣泛認同,全面展開青年發展的政策設計。如深圳打造“世界青年發展型城市”,成都啟動“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保定、東莞、珠海等城市也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城市。在省級層面,浙江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貴州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省份”,山東也在推進全省域“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等。
江蘇八地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和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接下來,蘇州市、南通市將著力優化青年優先發展的規劃環境、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環境、激勵青年施展才華的就業環境、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環境、緩解青年婚戀生育養育難題的生活環境、促進青少年身心成長發展的健康環境、有效保護青少年權益免受意外傷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環境,讓青年成為城市發展的主體、主人。南京市江北新區、江陰市、邳州市、常州市武進區、張家港市、東臺市等試點縣域普遍高度重視促進青年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健全完善青年發展的工作機制。
此次試點周期為兩年。試點過程中,江蘇各試點地區緊緊圍繞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縱深實施,全面系統落實《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明確的目標任務,在摸清本地區青年發展底數的基礎上,從政策和項目層面入手出真招、出實招,努力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在青年宜學、宜居、樂業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為城市和縣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青年是城市的未來,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要堅持以青年為本,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把服務與成才緊密結合,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
如何建設一個對青年更友好的城市,增強青年的獲得感?一言以蔽之,讓青年感受到家的溫暖,確保青年“引得來、留得下”,感受到城市就是他(她)要定居的家。這才是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