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琳浠
著名傳記作家杰克·紐菲爾德在談到沃倫·巴菲特時說,他不是一個傳奇,而是一個普通人;他不是一個英雄,而是一份希望。
我想說,巴菲特是逆著風不斷行走的人。
巴菲特說他很幸運,很小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人生方向——做一個投資人。
這份初心,萌生于父親第一次帶他去華爾街,參觀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路上。那年,他只有10歲。
在其他男孩把熱情撒向飛機模型等玩具時,他深陷對股市的癡迷中。11歲,歷經波折后,巴菲特終于賺到了他在股市的第一桶金——5美元。戲劇性的是,他剛清倉不久,股價就飆升了5倍。這給他上了很深刻的一課:股海沉浮,投資者必須要有耐心和定力。
那時候,巴菲特就被鄰居們譽為“過目不忘的書蟲”。此后一段時間,他常常埋頭讀自己最鐘愛的《賺到1000美元的1000招》中。他常把自己設定為書中的主人公,幻想成功后的喜悅。他牢牢記住了書中的建議——行動,著眼于當下,立即行動!不管你有什么夢想,千萬不要等待!
多年以后,被奉為“股神”的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直到92歲,他仍沒有退休,依然專注地做著80多年前就開始做的事。為了做好這件事,他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度過的。
關于巴菲特讀書,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在今年4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送給當下年輕人兩個珍貴的錦囊。一個錦囊是,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他說上市公司和人一樣,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比如一個人成為最好的醫生、最好的律師,抑或是最好的歌唱家,他所具備的能力不會被人拿走,更不會隨著通脹而消失,所以總會有人愿意為他的服務或演出支付高額費用。這本質上是對“才能”的一種交易;另一個錦囊,對畢業季的學子更有益: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先和自己崇拜的人一起工作,最終總會找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很久以前,蒙田說過,風不會對漫無目的者有所青睞。意思說,如果你沒有目標,或走得不篤定,風都不會理你。
與其說,巴菲特的成功是得到了智商、情商和財商的加持,不如說,在跌宕起伏的股市風潮中,他一直保持著努力的姿勢。在別人貪婪時,他恐懼;在別人恐懼時,他貪婪,勇于逆風而上。跌倒了,讀書、思考,然后爬起來,繼續從容向前。
如此,他得到了風的青睞,萬物都來幫他。
愿我們都有目標,有力量,做一個被風青睞的人。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