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芳 歐陽艷 許 薇 黃海蒂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湖南郴州 423000
急性腦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是臨床上常見腦血管疾病,占腦血管病的25%~35%,致死率及致殘率極高[1]。ACH 為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其起病急、進展快,如未及時搶救治療,對患者生命造成極大威脅。因此,臨床中規范應用急救流程至關重要,可給予急性腦出血患者及時、快速急救處理,挽救患者生命[2]。陳志群[3]研究提出在ACH 患者急救流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思維導圖是采用文字與圖形的形式,將各個主題、流程之間的附屬關系形象展現,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及時做出合理選擇,同時以圖的形式表現便于記憶,是一種方便、簡單、實用的工具[4]。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時,根據思維導圖可以很直觀對患者實施搶救計劃,爭取搶救時間,減少死亡例數。基于此,本研究將思維導圖引入急性腦出血患者急救流程中,探討其應用效果,為臨床急救提供依據。
選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采用常規腦出血急救流程的41 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采用思維導圖模式急救流程的52 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部位、致病原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倫理審批號:202018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經MRI、CT 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出血;②年齡>18 歲;③患者家屬已知情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②腦部發生過創傷;③伴有惡性腫瘤;④無法配合;⑤患病后移動。
兩組急救人員均為急診科醫護人員。對照組采用常規腦出血急救流程,出診后判斷患者為腦出血后,及時評估患者病情,給予低流量低濃度吸氧,測量血壓,查體后將患者送至神經內科治療,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觀察組采用思維導圖模式急救流程,思維導圖設計小組由科護士長、急診科護士組成。以“急性腦出血”為關鍵詞分為6 個板塊,護士長按思維導圖板塊內容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以確保醫護人員已掌握其內容,腦出血通常起病較急,醫護人員在混亂狀態下無法快速作出決策。①成立急救小組,成員包括1 名醫生、1 名護士長、1 名專業急救護士、2 名護師及2 名護士,以護士長為小組組長進行小組急性腦出血相關知識討論。②接診應急:接診到急性腦出血患者時立刻將急救前儀器及相關藥品準備齊全,并叮囑相關人員切勿隨意搬動患者,同時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③現場急救:抵達現場后開展對患者評估,查看患者生命體征,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對患者進行緊急用藥,護士執行過程中應謹遵醫囑,并進行核對。④轉運:采取完急救措施,患者情況好轉后,將患者轉運至醫院,并提前與院內相關科室聯系,囑其備好相關儀器及藥物,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⑤心理方面:對清醒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誘導其戰勝疾病。⑥院內交接:將患者送達后,雙方醫護人員進行交接,描述患者基本狀況。按照以上6 塊模板設計完思維導圖后,對急診科所有人員進行培訓、考核,要求所有人掌握。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患者救治,用不同的線條、圖畫及關鍵詞請專業人員繪制,打印出來后發給醫護人員及患者,將此模式進行傳輸。見圖1。
①搶救時間:包括急救時長、分診評估用時、急診停留時長。②神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5]評定患者神經功能,總分為42 分,分數越低表示功能損傷越輕;采用Barthel 指數[6]評定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低表示自理能力越差。在患者治療后4 周進行評定。③不良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進行評價,均由20 個條目組成,采用1~4 分4 級評分法,分值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④預后結果:患者入病房后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9]進行評價,死亡為Ⅰ級,植物狀態為Ⅱ級,重度殘疾為Ⅲ級,中度殘疾為Ⅳ級,恢復情況良好為Ⅴ級。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急救時長、分診評估用時及急診停留時長短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時間比較(min,)

表2 兩組搶救時間比較(min,)
干預前,兩組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NIHS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Barthel 指數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比較(分,)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卒中量表
干預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SAS、SD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觀察組預后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預后結果比較[例(%)]
腦出血屬于腦卒中的一種類型,有很多發病原因,但大多數患者是由于血壓過高引起血管破裂導致[10]。有研究指出急性腦出血的發生與高血壓有著密切關系,40%以上高血壓患者有發生腦出血的風險,而腦出血患者大多數有高血壓病史[11]。
急性腦出血通常發展迅速,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則導致病情惡化,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2]。而思維導圖將急性腦出血的急救流程直觀呈現,便于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做出判斷,有效縮短搶救時間。與常規急救流程比較,思維導圖結合關鍵字、圖像的視覺空間排列能顯著提高記憶力,方便理解,從而在面對急性腦出血時,醫護人員能夠規范每一步搶救流程,提高患者生存率[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救時長、分診評估用時及急診停留時長均短于對照組,提示思維導圖運用可贏得搶救時間,此研究結論與苑娜等[15]報道非常接近。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P <0.05);Barthel 指數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P <0.05)。提示思維導圖模式干預可以將搶救效果最大化,利用有限時間對患者實施最優搶救方案,對神經損傷較小,因此神經功能損傷較輕,并且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小[16-17]。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該結果與齊夢影等[18]研究結果一致。在患者患病初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并在此期間疏導患者情緒,減少了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該患者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19-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預后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運用了思維導圖干預患者明顯大部分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因經過急性腦出血急救技能培訓的醫護人員可以及時判斷患者病情,根據思維導圖模式采取相應搶救處理,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23-24]。
綜上所述,急性腦出血患者急救流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模式,可以有效縮短搶救時間,降低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損害和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結果。思維導圖將繁瑣的流程進行歸納,突出了思維的中心,層次清楚,便于記憶,值得在臨床推廣。本研究局限性:樣本量過小,未能對患者進行遠期隨訪,未來將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前瞻隨機對照研究,予以驗證完善。
對于搶救急性腦出血患者,制訂規范化急救流程至關重要。常規急救流程過于籠統,急救能力非常有限,而急性腦出血,病情危急,在發病6 h 內如若未控制出血點,血腫擴大非常快,易致顱內壓升高導致腦疝形成[25-27]。因此,對患者準確快速評估、控制血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思維導圖已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中,是一種可以快速有效掌握所需信息的記憶方式,目前已逐漸被護理領域所采納,在臨床教育方面、護理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均能有效運用[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