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雙峰 蔣 昕 雷 雯 車雅潔 李映蘭 顏 萍
1.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2.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WMSDs)是一類常見的與工作有關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腰背痛、頸肩綜合征等癥狀[1]。研究顯示,WMSDs 的相關因素包括生物力學因素、個人因素、心理及組織管理因素,而各種組織或社會心理因素也可能通過影響生物力學暴露的強度或持續時間間接導致WMSD[2],而工作環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護士是WMSDs 的高發人群,特別是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護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護士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專業治療、搶救和護理,極易出WMSDs[4],其患病率高達97%[5]。大量證據顯示,WMSDs的發展與工作組織因素(包括日程安排問題)密切相關[6-7],暴露于一系列工作場所的身體和心理危害與MSD 風險增加有關[8]。護士執業環境是促進或制約護理專業實踐的工作場所的相關因素,包括物理環境和組織環境[9],與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10]。本研究對ICU 護士WMSDs 與執業環境的相關性進行調查分析,為深入探討ICU 護士職業健康水平與執業環境的相互影響提供依據。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于2021 年1 月至3 月抽取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 護士158 名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資格證的ICU 護士,且工作年限≥1 年;排除標準:①進修及規培;②已確診的患有先天性脊柱疾患、腫瘤及婦科疾病等非工作性因素導致的肌肉骨骼疾患;③孕婦、正在哺乳及休產假。本調查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
1.2.1 調查工具
1.2.1.1 人口學資料調查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自行設計人口學基本資料調查表對ICU 護士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婚育情況等。
1.2.1.2 WMSDs 調查表 采用《中國肌肉骨骼疾患問卷》自評調查問卷[11],調查ICU 護士過去1 年內頸、肩、背、肘、腰、手腕、髖臀、膝和踝足部9 個部位的疼痛或不適以及疼痛的程度和頻率,并且把9 個部位以圖的形式表示出來,使被調查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疼痛部位。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721。本調查WMSDs 的疾病定義:過去1 年身體頸、肩、上背、下背、肘、手/腕等部位出現疼痛、麻木、不適和活動受限等癥狀,而且癥狀持續時間>24 h,同時排除其他內科急癥、身體殘疾或外傷等影響肌肉骨骼系統癥狀的疾病[12]。
1.2.1.3 護士執業環境測評量表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護理中心主導開發,張海燕等[13]進行該問卷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修訂后的問卷包含10 個維度,37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100 分,0 分表示非常不滿意,100 分表示非常滿意,分數越高代表執業環境越好。量表整體Cronbach’s α 系數為0.983。
1.2.2 調查方法
制訂電子問卷并詳細介紹本調查的目的,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問卷內容需填寫完整才能提交至后臺。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70 份,回收合格問卷158 份,有效回收率為92.94%。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調查ICU 護士158 名,其中女145 名(91.77%),男13 名(8.23%);年齡22~45 歲,平均(30.47±4.05)歲;工作年限1~25 年,平均(7.68±4.11)年,<5 年29 名(18.35%),5~10 年99 名(62.67%),>10 年30 名(18.99%);周工作時長(包括加班)<50 h 有64 名(40.51%),≥50 h 有94 名(59.49%);下班后體力感覺有一點累為29 名(18.35%),累為48 名(30.38%),很累為81 名(51.27%)。
2021 年中,ICU 護士患WMSDs 共115 例,年患病率為72.78%。其中,腰部、頸部、肩部患病率居于前3 位,分別為53.16%、43.04%和41.14%。見表1。

表1 ICU 護士不同身體部位WMSDs 患病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ICU 護士執業環境的總體評價為(73.86±23.17)分,醫院管理參與度(67.83±22.74)分,臨床護理專業性(77.63±19.30)分,領導與溝通(74.37±20.41)分,質量管理(76.42±18.66)分,內部支持(73.91±20.15)分,醫護合作(72.29±22.13)分,專業提升(73.95±20.43)分,人力配備(74.58±18.94)分,社會地位(71.01±21.91)分,薪酬待遇(73.25±20.19)分。
WMSDs 組醫院管理參與度、臨床護理專業性、領導與溝通、質量管理、內部支持、專業提升、社會地位得分低于非WMSDs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醫護合作、人力配備、薪酬待遇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ICU 護士執業環境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ICU 護士執業環境評分比較(分,)
注 ICU:重癥監護病房;WMSDs: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
經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ICU 護士WMSDs 的發生與醫院管理參與度(r=-0.167)、臨床護理專業性(r=-0.183)、領導與溝通(r=-0.181)、質量管理(r=-0.196)、內部支持(r=-0.162)、專業提升(r=-0.181)及社會地位(r=-0.215)呈負相關(P <0.05)。
WMSDs 發病機制復雜。在可能的病因中,執業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個體因素,如性別和年齡,這些是無法改變的,但護士所處的執業環境是由相關部門制訂的,可以因人的需求而改變。本調查關注與護士執業環境相關的風險因素,以尋求改善護士健康的解決方案。
本調查顯示,ICU 護士執業環境總體評分為(73.86±23.17)分,低于2017 年[14]全國三級醫院護士執業環境測評總均分(78.74±6.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能與不同科室對執業環境的建設不同有關,研究顯示,在醫院工作總量占比中,ICU 工作量可達30%[15]。因此,ICU 護士執業環境測評總分較低,可能與ICU 患者病情危重、經常輪班及工作負荷過重、護士面臨更大的壓力有關。
護士WMSDs 的發生不僅與個體特征、社會心理特征有關,還與職業相關因素、組織管理因素等有關[16]。研究顯示[17-19],人員短缺、融洽的醫護合作關系及薪酬滿意度與護士WMSDs 的患病情況有關。
本調查顯示,WMSDs 的發生與護士執業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性;在醫院管理參與度、臨床護理專業性及領導與溝通方面WMSDs 組與非WMSDs 組ICU 有差異。可能原因分析如下:因護士短缺,加重了其工作負擔;另外,護士的地位雖有所提升,但相對于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仍然屬于弱勢群體,在醫院的很多決策中缺少話語權,易造成護士產生職業倦怠,影響其積極性。有研究顯示[20],職業倦怠者腰部患病風險是非職業倦怠者3.3 倍,職業倦怠者WMSDs 癥狀發生風險是非職業倦怠者4.2 倍,而心態積極的員工,工作主動性強,協調工作能力更好,工作技巧性更強,從而能夠降低WMSDs 的患病風險。
質量管理、內部支持及專業提升即組織管理方面也存在差異。ICU 是搶救治療各種急危重癥的部門,各種新儀器、新技術的應用最先使用,這就要求護士接受相關的培訓并掌握,承擔不小的工作壓力。這些壓力對護士的頸、肩及背等部位的肌肉骨骼不適有顯著影響[21];管理者對WMSDs 的重視程度不足,護士也缺乏相應的培訓。研究顯示[22],護士缺乏WMSDs 的防護知識,防護行為不足,且醫院及科室支持不足;目前,大部分護理活動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手工作業,如果能夠開發和應用相應的輔助設備可能會降低護理人員WMSDs 的發生[23]。
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醫護關系與注冊護士肌肉骨骼疾患的索賠有關聯,可能是因為良好的醫護關系,可以減輕工作環境中的緊張氣氛及壓力[25]。而本調查未發現兩組護士在醫護合作、人力配備及薪酬待遇方面存在差異,可能與本調查樣本較少有關。
WMSDs 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許多干預措施被用來減少其發生發展,但缺少行政方面的干預,其效果欠佳[24]。護士執業環境的改善更需要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通過本調查,以期ICU 護士能夠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提高防范意識,積極尋求相關知識如人體力學、工效學等;也希望能夠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結合ICU 工作環境及工作特征,進行實地調研,為臨床一線打造更加合理的執業環境,提高工作人員的滿意度,減少相關職業危害,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和安全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