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群,馮鶴祥,張 瑜
(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近年來,衛生保健服務系統的不斷改革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對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護理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的工作態度與職業期望可能是現階段其職業生涯面臨的最大挑戰[1]。職業期望(Occupational Expectation)又稱職業意向,是個體對某種職業的渴求或向往,它既是個人內在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又是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內在動力源[2]。專業承諾(Professional Commitment)的概念來自組織承諾和職業承諾研究,護理專業承諾是指護理人員對專業認同、為專業努力的意愿及繼續從事護理工作和對護理工作的正向評價,是愿終其一生為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和增進全人類健康盡力的行動與意愿[3]。護生的職業期望及專業承諾水平不僅會在專業學習層面產生影響,甚至能夠決定未來其護理工作的態度和質量。目前我國護生職業期望處于中等偏高水平[4],專業承諾呈中等水平[5],均存在提升空間。而專業承諾對護士工作的穩定性有一定預測作用[6],職業期望直接影響專業承諾[1],故提高護生的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水平對穩定護理人才隊伍、推動護理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伴效應(Peer Effects)是指個體根據其自身的不同特點與周圍其他個體組成同伴群體圈,在同伴群體圈內個體的表現或者產出會受到其他個體的影響[7]。同伴效應在教育和社會學等領域[8-9]的研究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的大學教育階段,學生一般需要住校,以宿舍為單位進行獨立學習和生活,宿舍同伴對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都產生直接影響[10],然而其對于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的影響尚未見研究報道。本研究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宿舍同伴效應與護生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的相關性,旨在為高校提高護生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水平提供新的視角。
2021 年5 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全日制護理學專業學生;(2)住校生;(3)自愿參加本次調查。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專業方向、學歷層次、政治面貌、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有過戀愛經歷等。
1.2.2 大學生宿舍同伴效應問卷 問卷由胡亦姝[7]編制,選取該問卷的室友關系和室友習慣維度,共12 個條目。采用5 點計分法,1~5 分分別對應同意、比較同意、一般同意、不大同意、不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室友關系越好、室友習慣的影響越大。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07,具有較高的信度。
1.2.3 大學生職業期望量表 量表由湯紅瓊[11]編制,包括聲望地位、職業發展、福利待遇3 個維度,共19 個條目。采用5 級計分法,1~5 分分別對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得分越高表明職業期望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2。
1.2.4 大學生專業承諾量表 量表由連榕等[12]編制,包括情感承諾、繼續承諾、理想承諾、規范承諾4 個維度,共27 個條目。采用5 級計分法,1~5 分分別對應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無法判斷、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條目6、8、12 采用反向計分方式。得分越高表明護生的專業承諾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9。
研究者將一般資料調查表、大學生宿舍同伴效應問卷、大學生職業期望量表、大學生專業承諾量表制成一份72 道題目的問卷,通過問卷星發放和回收問卷303 份,剔除填寫時間過短、答案前后矛盾和規律性答案的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98份,有效率為98.3%。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研究宿舍同伴效應與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之間的相關性,采用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探討護生宿舍同伴效應對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的影響。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被調查護生的年齡介于18~24 歲之間,平均年齡(21.01±1.41)歲。其中,女生239 人,占80.2%;男生59 人,占19.8%。普通本科護生246 人,占82.6%;助產學方向17 人,占5.7%;ICU方向35 人,占11.7%。研究生5 人,占1.7%;本科學歷239 人,占80.2%;專升本32 人,占10.7%;專科學歷22 人,占7.4%。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47 人,占15.8%;共青團員230 人,占77.2%;其他21 人,占7.0%。獨生子女81 人,占27.2%;非獨生子女217 人,占72.8%。有過戀愛經歷者193 人,占64.8%;無戀愛經歷者105 人,占35.2%。有過實習經歷者118 人,占39.6%;無實習經歷者180 人,占60.4%。
表1 室友關系、室友習慣與護生職業期望、專業承諾的總體狀況(±s,分)

表1 室友關系、室友習慣與護生職業期望、專業承諾的總體狀況(±s,分)
項目項目數條目均分室友關系人際和諧性人際沖突性人際親融性室友習慣室友學習習慣室友生活習慣職業期望聲望地位職業發展福利待遇專業承諾情感承諾繼續承諾理想承諾規范承諾-322-32-676-9675總分27.77±6.05 12.41±2.71 7.68±1.92 7.68±2.02 18.83±3.98 11.46±2.63 7.37±2.02 75.85±11.40 22.44±4.71 28.24±4.30 25.24±3.83 101.16±15.89 33.60±5.73 20.64±3.22 26.55±4.95 20.36±3.47 3.97±0.86 4.14±0.90 3.84±0.96 3.84±1.01 3.77±0.80 3.82±0.88 3.68±1.01 4.00±0.60 3.74±0.78 4.03±0.62 4.21±0.64 3.75±0.59 3.73±0.64 3.44±0.54 3.79±0.71 4.07±0.69

表2 室友關系、室友習慣與護生職業期望、專業承諾的相關性(r)
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專業方向、政治面貌、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有過戀愛經歷、是否有過實習經歷的護生在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總分上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護生在職業期望總分上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學歷層次護生在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總分上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不同一般資料護生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得分比較
分別以護生職業期望總分、專業承諾總分為因變量,學歷層次、年齡、室友關系的3 個維度(人際和諧性、人際沖突性、人際親融性)和室友習慣的2 個維度(室友生活習慣、室友學習習慣)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見表4),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有2 個因素進入職業期望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為室友生活習慣、人際和諧性,共解釋職業期望的22.7%;有2 個因素進入專業承諾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為室友學習習慣、人際親融性,共解釋專業承諾的22.7%。詳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

表5 護生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室友關系的條目均分為(3.97±0.86)分,整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較胡亦姝[7]的研究結果高。從三大因子看,在人際和諧性上得分最高,說明大部分宿舍的內部和諧性較好。可能的原因是護生在處理室友關系的態度上較積極[13],且由于護生群體的特殊性,經常需要合作實驗、互相練習護理操作等,有利于發展良好的室友關系,增進彼此感情。
室友習慣的條目均分為(3.77±0.80)分,整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其中,室友學習習慣的均分高于室友生活習慣,說明室友學習習慣更容易對護生產生影響,這與胡亦姝[7]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護生本身具有豐富的健康相關知識,多數生活習慣良好,彼此之間無較大出入。但由于課業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學習倦怠,室友學習習慣的好壞便容易影響護生的整體狀態。
護生職業期望的條目均分為(4.00±0.60)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湯紅瓊[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從各維度均分看,福利待遇維度均分最高,職業發展維度得分次之,說明現階段護生比較重視工作的外在價值和發展機會,經濟收入仍是擇業時最主要考慮的因素。同時也體現出護生成熟的就業觀,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對待自己的職業。這可能與護理行業就業形勢相對較好,護生注重理性思考有關。
護生專業承諾的條目均分為(3.75±0.59)分,整體水平中等偏上,較關旨耘[14]的調查結果高。原因可能是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度越來越高,許多護生愿意從事這個職業。同時,國家醫療事業的高度發展對護士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提高了護理崗位的就業率。在專業承諾的4 個維度中,規范承諾和理想承諾的平均分高于總均分,而情感承諾和繼續承諾均低于總均分。其中,規范承諾均分最高,表明多數護生對護理職業有較深刻的認同感,已將從事本專業當作是自身的義務和責任;本研究情感承諾均分低于理想承諾,這與王書寧[15]研究不符,可能是研究時間不同,護生對護理事業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繼續承諾均分最低,這可能與護生對護理職業社會地位及工作內容的不恰當認知[16]有關。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同伴效應的兩個分量表——室友關系和室友習慣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職業期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呈顯著正相關(r=0.214~0.454,P<0.01)。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室友生活習慣和人際和諧性是護生職業期望的影響因素和預測因素(P<0.05),室友生活習慣良好、人際和諧性優秀的護生對職業有更高的期待。這提示教育者可以著重幫助護生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適當鍛煉、保證睡眠、合理飲食等,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同時,引導護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開展專題教育,倡導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同伴效應的兩個分量表——室友關系和室友習慣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專業承諾總分及各維度得分也呈顯著正相關(r=0.198~0.469,P<0.01)。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人際親融性和室友學習習慣是護生專業承諾的影響因素和預測因素(P<0.05),人際親融性佳、室友學習習慣良好的護生,其專業承諾水平更高。這提示高校除開設日常課程外,培養護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至關重要。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既能增加室友間的交流,又能達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效果。
本研究發現,現階段護生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宿舍同伴效應與其職業期望和專業承諾密切相關,影響因素各有側重。這提示高校應充分考慮各差異性因素的影響,可以通過優化宿舍分配方案和加強宿舍集體化建設等來強化宿舍同伴效應,引導護生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期望,提高專業承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