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葵, 陳 燕,陳 燕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課賽融合”是指將專業課程教學與專業比賽有效對接,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素質與各種技能競賽項目相對接,將競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的模式[1]。世界技能大賽中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是與醫療和護理行業密切相關的項目,從業者通常是護理人員,照護對象主要為老年人。有學者[2]提出該賽項對我國護理技術培訓、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臨床實踐教學方面有重要的啟示,能更好地提高護理人才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衛生與健康、安全與規則意識,工作組織和現場管理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評估及規劃能力[3-4]。
健康與社會照護這一賽項很好地契合了護理(老年護理方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此賽項為引領,將課程教學、健康與社會照護大賽相結合,對老年護理情景模擬綜合技能實訓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現報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我校2020 級護理(老年護理方向)五年一貫制1 班到3 班學生共139 名為研究對象,均為全日制護理學專科學生,在中職院校完成了3 年的專業學習,目前為第四學年,其中男生9 名,女生130 名,年齡為(19±1.178)歲。
本課程實施時間為2021 年3—6 月,學生在中職期間已完成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課程的學習,具備了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且所有學生均通過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輕。前期課程調研發現,學生對傳統的操作技能強化不是很感興趣,實訓的主動性不夠,但如果對接比賽,有不少學生表現出很感興趣。
本課程總共34 學時,均為實訓課。為了對接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課程從醫院、老年機構、家庭和日間照護中心4 個場景設計典型案例,教學內容包括老年人常見疾病照護、老年人常見應急處理、老年人常見疾病康復以及老年人生活舒適指導等,以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詳見表1。

表1 老年護理情景模擬綜合技能實訓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課程考核采用標準化考核,評分標準參照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的國賽評分標準。隨機選擇1 個案例,根據案例布置貼近真實照護環境的場景,培訓標準化病人,通過計劃制訂、實際照護、照護后的反思或健康教育海報等環節,綜合考核學生與標準化病人互動過程中的評估、溝通、分析、情緒疏導、健康教育、應急處理等能力。
2.1.1 教學準備(1)教師團隊準備。課程負責人為2020 年教育部健康與社會照護大賽二等獎獲獎學生的指導教師,參與授課的其他教師均參與過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的學生指導,對該賽項非常熟悉。團隊共11 人,其中本科1 名,碩士10 名;中級職稱8 名,副高級職稱1 名,高級職稱2 名;平均年齡(39.3±7.07)歲;工作年限(10.72±4.98)年;均為雙師型教師。在開課前召開課程組會議,討論出具體的課程實施方案,并以某一模塊為例進行集體備課,統一課程教學,確定課程的評價方式。
(2)課程實施條件。貼近真實環境的場景設計,是綜合實訓得以開展的條件及保障之一。一個真實的模擬環境能讓參與課程學習和比賽訓練的學生身臨其境,真正進入學習中。我校建有高齡老人暨健康照護育訓中心,設置了居家照護中心、醫院模擬病房、康復訓練中心、日間照護中心等貼近真實的實訓基地,硬件設施完善,保障了“課賽融合”的實施。在2020 年健康與社會照護國賽備賽中,在教師的集體努力下積累了5 套賽卷共20 個案例的相關資料,包括照護計劃、實際照護流程圖、實際照護腳本、照護反思和健康教育海報等資料,為“課賽融合”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3)學生準備。開課前介紹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及其和課程之間的關聯,課程的學習情況是省賽、國賽選拔的重要依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達課程內容及理念,明確課前任務和課后自學內容,強調平時的學習過程與課程成績相掛鉤。
2.1.2 教學實施 (1)課前任務發布。提前一周在浙江省精品課程學習平臺發布教學內容和任務。學生4~5 人一組,小組內進行分析、討論、檢索資料,學習平臺中的視頻資料可以作為照護計劃和照護流程匯報材料以及健康教育海報所需素材。
(2)課堂教學。按照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要求,落實案例照護計劃的制訂、實際照護、實際照護反思書寫或健康教育海報的繪制。具體課堂的安排詳見表2。①照護計劃討論。學生分小組進行照護計劃及照護流程的匯報,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分析,以探討最合適的照護計劃和照護方案,同時優化健康教育海報。②實際照護展示及練習。隨機選取一個小組,組內學生根據案例設置真實場景,利用老年模擬套裝等扮演標準化病人,進行實際照護展示。教師、小組內和組間學生討論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際照護的優化與改進,同時也規范標準化病人的要求。討論后分組進行實際照護的強化練習。

表2 “課賽融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以急性心絞痛患者照護案例為例)
(3)課后任務提交。實際照護結束后,修改本組的照護計劃,書寫針對此次照護的反思報告,繪制健康教育海報,并在學習平臺上提交。
2.2.1 學生對課賽融合教學的評價 通過查閱文獻自制問卷,在課程結束后,對參與課程的139 名學生發放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共有8 個條目,均以“滿意”“不滿意”作答,共發放問卷139 份,回收139份,有效回收率100.0%。
2.2.2 對4 名省賽獲獎學生(其中1 名國賽獲獎學生)進行質性訪談 在139 名授課學生中,通過層層選拔,進行了校賽,在校賽優秀選手中選拔出了4 位選手參加省賽,最終其中1 位學生在省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第1 名,代表浙江隊參加了2021 年的國賽,榮獲二等獎。通過設計半結構式質性訪談提綱,對4 名參賽選手進行質性訪談,訪談提綱包括3 個方面:(1)對于“課賽融合”,作為學生,你認為相比較傳統教學有哪些優缺點?(2)你在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中有哪些收獲和體會?(3)你認為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對你以后的職業有什么影響?訪談資料采用Colaizzi 現象學資料7 步分析法進行分析。
使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百分比進行計量資料的描述。

表3 學生對“課賽融合”教學滿意度評價(n=139)
3.2.1“課賽融合”能激發學習興趣 4 位學生在質性訪談過程中都提到“課賽融合”的教學形式,不僅能讓大家學好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職業素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而且有比賽作為激勵,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A 學生認為:“因為中職3 年學過了所有的專業課程,在大學期間還要學習同樣的課程,感覺很枯燥乏味,像炒冷飯。而“課賽融合”讓我對老年護理情景模擬綜合技能實訓這門課程充滿了興趣,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比較新穎而且更對接護理這一職業,感覺可以挑戰一下自我。”B 學生還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比較新鮮,大家學習的主動性都提高了,會去積極主動地搜索資料、解決問題,優化照護計劃,而且同學們感覺很有價值,比傳統的填鴨式學習更能激發學習能動性。另外,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還涉及了健康教育海報的繪制,感覺很多同學的特長優勢都被激發出來,很有意思,能有機結合藝術和專業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3.2.2 健康與社會照護考查了選手的綜合能力 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內容涉及健康照護師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基礎照護知識與技能、老年護理、中醫護理、運動與康復護理、常見疾病健康教育、婦兒護理知識與技能、常見傷口造口及管道護理知識與技能等領域,對選手和指導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和考驗,且比賽過程非常靈活,考查了選手的綜合能力。在照護計劃的制訂中,需要對案例所涉及照護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進行評估,制訂最優照護計劃,確定照護計劃流程。在實際照護環節,又根據真實的情景所給出的補充信息做出真實的臨場應變,既要保證照護計劃的實施,又要關注標準化照護對象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變化,甚至要應對突發事件。照護反思則是對此次實際照護過程中自身的表現進行闡述。健康教育海報則是需要選手對主題通過圖畫簡單明了地進行展示,可應用于人群健康宣教。C 學生表示:“我在中職學校學習期間,參加過護理技能大賽省賽,但是很遺憾沒能拿獎,得知在大學期間還有機會參加大賽,而且是和護理技能大賽完全不同的比賽,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個人感覺護理技能大賽有點重操作輕人文,或者說是比較單一機械,不像健康與社會照護,考查的內容更貼合臨床實際,而且更全面。”參加國賽的D 選手表示:“在國賽中,乳腺癌的患者提出了很多切合實際的問題,如會不會遺傳等問題,此時實際照護過程中的健康宣教是互動的,所以和之前備賽有很大的區別。另外,案例中會有很多補充信息,比如會有康復師和家屬的留言,這都需要作為照護師的選手進行應對。”
3.2.3 健康與社會照護更能對接崗位需求 關于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對職業的影響,4 位受訪的學生都表示更能理解崗位的工作性質,自身需要具備一些素養,比如如何和照護對象有效溝通,而非單向的灌輸,一定要觀察對方的反應,這點非常重要,學會運用合適的親密距離來進行非語言的溝通等;面對老年人,一定要鼓勵其利用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照護者對照護對象及其親屬要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等。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地注重照護對象的人文關懷。D 學生表示:“通過此次國賽,得到了充分鍛煉,我以后遇到任何護理操作和護理比賽都不會害怕了。”C 學生表示:“現在養老行業的比賽很多,我以后可能會考慮去養老機構從事比賽培訓的事,如果有這個機會,我覺得指導比賽的過程也很有意義。”
學生對“課賽融合”教學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92%的學生對課程學習滿意,以比賽作為激勵,學習變得更主動、更積極,認為課程學習對老年相關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96%的學生則認為通過學習,他們的分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得到鍛煉,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課賽融合”也促進了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課程授課中采取小組團隊合作學習,一半以上學生認為團隊合作學習可以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并且能夠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促進共同進步,優于傳統的學習模式。
綜合實訓課程應該在職業院校中廣泛推廣,但是綜合實訓課程不是對單一操作的簡單疊加,而是要貼合真實場景進行思考與設計,這與健康與社會照護的理念非常契合。建議高職院校老年護理方向、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學生的培養,可以以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為依托,建設綜合實訓類課程,課程建設中應挑取本專業的典型場景進行案例設計,從而使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訓練和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的照護貼合真實情景,標準化病人是一個關鍵。訓練有素的標準化病人能讓學生更好地呈現案例和進行綜合實訓。因此,事先應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培訓,包括回答問題的內容、被測量的結果報告、需要語言表達和肢體表現的具體要求等。建議成立“標準化病人社團”等類似的志愿者服務團隊,進行學習與培訓,既可以為課程服務,也可以服務于競賽。
綜合實訓課程是對以往技能、知識的綜合訓練和提升,此類課程授課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具備對不同場景的分析和教學能力。為了達到課賽融合的目標,也要求授課教師對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規程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因此對課程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參與培訓,并且建議授課教師應該參與比賽的輔導,從而讓課程授課更好地為比賽服務,與此同時,在比賽輔導中發現課程的不足與有待改進之處,以比賽促進課程的改革與完善,從而真正做到“課賽融合”。
課程學習中強調“課賽融合”,將課程學習內容和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有機結合,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參與校賽、省賽和國賽,針對不同級別的比賽需要完善比賽獲獎與課程成績之間的認定辦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參與比賽,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