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繼昭坦言,剛成為教師那會兒,他認為教師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加之年輕氣盛,他甚至有過轉行的想法。讓宋繼昭改變想法的,是農村地區學生的刻苦和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在這群孩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教育者,宋繼昭感受到肩上擔子的分量,當然,農村孩子的淳樸是打動他的另一個點,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問候,一條簡短的信息,都讓他看到了孩子們內心的真誠,這也堅定了他繼續從教的決心。
據了解,蕭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蕭縣實小)是一所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學校,文化底蘊深厚,在辦學過程中,在一代代教育人的持續努力下,該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書畫教育。就任蕭縣實小校長后,宋繼昭首先要做的便是繼承,將學校發展歷程中積淀起來的優秀傳統用好,同時,做好創新工作,根據時代發展需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學子。
在繼承中創新,蕭縣實小開設了專門的書畫課程,讓學生在書寫和繪畫中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得益于此,蕭縣實小的孩子,每個人都有拿得出手的書畫作品,每個人都是學校書畫教育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與此同時,在宋繼昭的帶領下,蕭縣實小以活動引領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教學創新。該校以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引導師生遨游書海,增強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之樂趣,讓學生靈動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學海”“書林”之間,“讓讀書成為習慣,成為一種自覺;讓學生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尋找生活的榜樣,凈化自己的心靈。”宋繼昭表示。
為鼓勵、引導學生多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2012年以來,該校每年春季舉辦一次讀書節。通過讀書節活動,激發師生閱讀的興趣,讓每一位學生愛讀書、會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同時,鼓勵每一位教師率先垂范,使讀書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和生活方式,從而提高人文素養。
隨著教育工作的深入推進,宋繼昭越發明白,廣泛、大量、海量的閱讀日顯重要。2017年,蕭縣實小選取2個班級,借鑒山東語文名師韓興娥的做法,開始了“海量閱讀”實驗。實踐中,該校教師以多文本閱讀為抓手,通過課內誦讀、繪本共讀等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以班級循環日記的形式,通過讀、寫、繪等方法,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以思維導圖形式開展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在深層次閱讀中增長知識。
宋繼昭表示,海量閱讀開展后,學生的識字量、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同年級學生相比都有了極大提高,深受家長好評。此后,學校又逐漸擴大試驗班級、年級,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海量閱讀”中來。目前,該校已有4個年級共80多個班級參與其中。
創新遠不止于此,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艱難歷程中,宋繼昭得知學校副校長李德民是遠近知名的兒童詩作家,他靈機一動,立刻決定為教師發展提供舞臺,為學生成長創造機會,他充分利用李德民的專長,開設了兒童詩教學。現如今,該校20多個班級加入兒童詩教學的行列,閱讀兒童詩,創作兒童詩成了該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緊扣書畫教育和兒童詩教學,結合蕭縣實小教育教學實際,宋繼昭總結出“詩意童年,翰墨人生”的辦學理念,給實小孩童帶去更加豐富的體驗。“從這里出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意志力,讓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人生舞臺。”宋繼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