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指出,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需要進行充分交流,在交流當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生態課堂和“對話式教學”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互動,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教學有很多益處。
生態課堂,保證學生主體地位
生態課堂顧名思義就是順應自然,在保證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欲望以及意識,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以現代化的模式完成學生個人發展以及課程教學的統一。
與傳統教學不同,生態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性化,以此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形成有趣并且有效的課堂教學。其特點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師生平等,以往的教育中,教師是絕對的中心,但是生態課堂中,是以學生為主體,講究生生平等和師生平等;自然和諧,生態課堂講究順其自然,學生在自然和諧的課堂當中,學習興趣得以提高,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探究與生成,生態課堂的自然和諧,有助于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展開深入探究;開放與選擇,學生個性的發展是生態課堂的主要模式之一,學生能夠自主且有針對性地去選擇;多元的評價方式與個性發展,以往的“成績論”不會再在生態課堂中出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被重視起來,有助于培養其個性發展。
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價值凸顯
完善語文教學。傳統單一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傾聽,而生態課堂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以及成長,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式教學”則更進一步體現了師生平等,通過這種注重互動的課堂,可以彌補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從而完善語文教學,讓學生的個人能力獲得有效發展。而且,在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中,學生和教師處于相互尊重且平等的狀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與此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被拉遠,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可以改變這種狀態,讓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同的位置,教師從以往的帶領者轉變為輔助者、引導者,學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課堂中學習,對其個性的發展、興趣的培養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之中,教師則通過“對話”了解學生的各種問題,對教學方法的優化具有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使小學語文課堂內容豐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本質是讓課堂變得有趣和有效,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部分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常較難理解,而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能夠將小學語文課堂變得具有吸引力,讓課堂教學活動變得多樣化,課堂的學習形式和課程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習效率提高,語文成績以及個人學科綜合素養便能有所提升。
打造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
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能夠推動學生更好地進入語文學習當中,而最常見的自主性學習就是預習。不過現階段很多學生對預習并不重視,其實預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在小學語文中,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初步了解相關課程內容,對課文中的陌生字產生印象,通過工具書的查閱,初步進行了解。同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解決,課前預習對構建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具有推動作用。此外,課前預習階段,學生能夠初步掌握課文內容,并對部分問題進行簡單解答,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開動腦筋的習慣。
一年級下冊人教版中的《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并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小蝌蚪與媽媽的區別”“小蝌蚪找青蛙媽媽過程中出現了哪些變化”等。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預習,閱讀課文,尋找教師所提出問題的答案,同時對課文中的詞匯進行初步學習,課文中的陌生字,學生會通過字典進行查閱,去了解意義,也可通過家長的教導,了解其含義。此外,學生在閱讀時,會產生一些問題,如“小蝌蚪的媽媽為什么叫青蛙?”像這樣的問題,單純以學生的知識和理解,是難以進行解答的,學生可以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交流,共同探尋問題的答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提高,教師更容易構建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模式。
學會運用,拓展內容。長久以來,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了“學不知其意”的現象,因此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顯得非常重要。首先,注重與現實結合,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現實,能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為學生形成聯系生活的好習慣,培養其運用能力。其次,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注意拓展內容,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小蝌蚪與媽媽青蛙,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區別?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學科之間的屏障,給學生進行適當講解,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講述美國洛杉磯的一次大地震,父親去尋找兒子的故事。這篇文章為學生所傳遞的信息,首先是文章文筆,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該如何自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就這個問題在班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然后針對學生的答案,再結合課文內容,教師聯系實際進行講解,同時加入我國汶川地震當中學生自救的相關案例,來教授大家,而且要求學生牢記地震的自救方案,有助于發生突發情況時,減少傷害發生。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地震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去了解地震的巨大危害,拓寬學生眼界。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可以幫助改善課堂效率低下的狀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全面了解班內學生的相關情況,并針對學生的情況,對課程做相應的優化,以適應全部學生,防止出現基礎好的學生“不夠吃”,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下”的現象。此外,優化學習過程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還需要學生有效參與。因此充足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來了解學生對相關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有效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模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對提高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很有幫助。
楊芳琴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城東小學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
專家點評: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順其自然。在課堂教學中,一切方式方法都應該以激發孩子的天性為目標,從而促進其成長。文中所提到的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師開展的一切教學工作,都圍繞學生分層展開。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興趣高漲,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語文素養,值得一線教師深入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