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外閱讀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分支,它不僅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積累語文知識的途徑,也是學生應用知識、二次學習知識的過程。通過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學生能夠將知識遷移到不同的場景當中,提升其知識運用能力,還能夠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以不同的維度和視角對知識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本文將分析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試析相關教學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內容定位不準
課外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知識的傳授,因此在內容選擇上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性,定位要準確,同時還需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實情。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通過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來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時,一般都忽略了這一點,教師缺乏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量,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其能力和閱讀內容并不匹配,學生很難獨立地完成拓展訓練。除此之外,教師所引入的課外閱讀內容,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新鮮感,習慣以量化練習達到教學目的,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思維疲勞,難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強化。
學生興趣缺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想要發揮課外閱讀的價值,教師就需要學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很多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因為課內的學習負擔本身就較重,除了基礎的課外閱讀練習以外,大部分的學生都很少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同時,受制于課外閱讀題材單一的因素,教師選取的閱讀材料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都成為了制約學生課外閱讀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學生能力有限
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其關鍵在于教師所布置的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是否與學生的能力提升走向相匹配。傳統教學當中,大部分學生因為能力不足,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對內容了解不夠到位,導致教師在拓展訓練中很難解答相關問題。當學生的能力指標低于教師所設置的作業水平難度,學生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中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的運用策略
精準選取閱讀材料,延伸教學內容
想要發揮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的價值,那么教師就必須依托于教材內容,精準地選取課外閱讀材料,通過課外閱讀材料來延伸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更加的順暢。
舉個例子來說明,在學習茅以昇的《中國的石拱橋》這一課當中,本文作為一篇較為標準的說明文,其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說出事物的特征,同時激發學生對祖國古建筑的熱愛之情。那么在教學這篇文章結束后,教師的課后閱讀訓練,就可以設置同類的課外閱讀內容,以原文周密的語言和嚴謹的說明為方向,教師可以引入《景泰藍的制作》《圓明園的毀滅》或者本單元的《蘇州園林》,形成對比、聯系,通過適當的延伸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的作業當中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比如在教學完《關雎》《蒹葭》后,教師可以選用詩經當中同類型的篇目,來引導學生繼續深度的學習,同時通過拓展練習,讓學生來以新的閱讀內容,復習課堂上學習過的相關知識,通過這種形式達到二次學習的目的。以貼合教材內容的課外閱讀拓展激活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延伸教學內容,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素質提升。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其積極性
激趣是提升效率的重點所在,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興趣是其學習動力的源泉所在,在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導向來設置課外閱讀題材和拓展訓練內容,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往往能夠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意愿,教師可以采用設疑法、情景法、游戲法,來進行課外閱讀訓練的設計,并且在多元的課外閱讀形式中加入拓展訓練,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比如說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的時候,本文作為一篇古代神話故事,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設計的時候,需要引入同類型的古代神話故事作為對比,來教會學生泛型化的解題思維,帶領學生了解此類文章的特點所在。那么教師在引入同類型的文章例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情景化”教學的方式引入文章,以精衛填海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舞臺短劇,在結尾處留下懸念,同時提出問題“精衛最后到底有沒有把海填平?”,以此作為激趣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在舞臺劇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情節的推進,以旁白的方式突出問題,而后交由學生在閱讀當中進行解決。在以情景化課外閱讀拓展的過程中,整個教學過程因為舞臺劇的出現,能夠給予學生一種身在故事當中的感覺,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感受,加深學生的理解,問題穿插在情景劇當中也能夠使其更加有記憶點,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能夠幫助其拓展思維進而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和能力提升都有著積極的幫助。
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強化閱讀能力
進行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篩選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知識輸入,而后通過思維篩選出對自身有用的信息,拋掉冗余無用的信息。閱讀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對學生信息篩選能力高低的判定。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之前,教會學生對應的學習方法。
舉個例子來說,初中階段學生存有很多不良的閱讀習慣,最常見的就是“眼閱讀”“口閱讀”,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口、眼、腦并用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不僅需要輸入信息,還需要過濾信息,那么單純依靠思維上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記錄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當中通過動筆將閱讀的思考過程實體化,以各種類型的記號標注自己閱讀中的思維過程。比如說帶有疑問的部分以三角形標注、重點部分以五角星標注、需要摘抄的部分以熒光筆涂抹,通過動筆閱讀將思維過程實體化,在學生進行拓展訓練的時候,能夠更加有目的性地尋找自己的目標內容,能夠大大節約閱讀時間,提高問題解決效率。除了動筆記錄閱讀外,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像通讀法、跳讀法、精讀法,都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讓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然后再利用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去進行能力進階,就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對學生的能力成長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想要發揮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的作用,就要分析當前語文教學當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據現有的問題對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優化當前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中不斷地完成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強化,進而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寫作能力等都有著直觀的影響。作者在文章中,精準定位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直視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足給出一針見血的建議,優化教學模式。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要想真正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必須要正視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不足,掌握恰當的方法,讓課外閱讀切實走進孩子的生活。
余雪波
云南省曲靖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