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頡 徐燦源


本文從構建課程的視角,提出了本土課程資源的分析框架。通過對我校課程資源的分析和綜合評估,探索利用優秀的課程資源搭建校本課程框架體系。
一、課程資源分析的理論審視
20世紀80年代,舒爾曼?(Lee?S.Shulman)首次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PCK)的概念。希爾(Heather?C.Hill)等學者們已將研究視野擴展到課程資源與教學質量的關系上,這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優化和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內,黃甫全認為:課程資源意識是指人們基于對課程資源的特殊知識和經驗,認識課程資源的本質和類型,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篩選和生成課程資源的意愿和能力。課程資源又稱教學資源,是指課程設計、編寫、實施、評價等整個課程開發過程中所有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
由于課程資源的概念提出時間不長,因此對課程資源的相關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對課程資源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資源的總和;課程資源主要指課程的材料來源等。
從功能的特點看,課程資源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課程構建的基礎,二是課程實施的條件。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對課程起作用,但它們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前者可以成為課程本身的要素,后者不構成課程本身,但會影響課程實施的范圍。當然,這種分類并不是絕對的,比如博物館、圖書館、動物園、植物園等既屬于課程構建的基礎,同時也是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教師在研究如何開發運用課程資源。在課程資源分析階段,大部分教師選擇以課程資源種類對課程資源進行討論,課程資源可以分為教材資源、信息技術資源、課堂生成資源和特色課程資源四大類。教育工作者要有挖掘課程資源的意識,對有價值的課程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才能開創出自己的教學新天地。課程資源也可以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其中校內資源為學校可提供的一些課程資源,而校外資源則是指超出學校范圍的課程資源。
二、本土課程資源分析
我們學校周圍分布著豐富的課程資源,若能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并構建成相應課程體系,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對科學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所謂的“深刻理解”不只是知道簡單的定義或舉出一個簡單的例子,也不只是簡單說出自己的想法。深刻理解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能夠在新的從未遇到過的形勢下遷移舊知識,產生新知識,并利用身邊的各種知識和資源解決問題。
(一)江南課程資源
我校課程資源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塊,其中自然資源包括水域、土壤、植被和巖石,人文資源包括高新企業、校內社團、家校聯動和特色景點(見表1)。
(二)江南課程資源分析
1.?自然資源分析
水域:離學校兩公里處分布著錢塘江水域。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中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此外,學校周邊還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數十條,分布位置和周邊配套建筑各不相同,有利于學生開展水質分析對比。
土壤:學校內擁有豐富的土壤資源,此類土壤資源適宜種植多種植物,且土壤內動物資源豐富。學生可利用學校內土壤種植多種植物,也可觀察土壤內的生物。
植被:我校內部分布著多種植被資源,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莫過于種植在校園內的柿子樹、橘子樹、柚子樹等各種果樹。學校附近有植物園,該園內栽種植物三千余種,且擁有來自多個國家的交換植物,有助于學生對植物的深入觀察和研究。
巖石:學校所在地杭州的巖石種類較少,多以沉積巖為主。
2.?人文資源分析
高新企業:我校周圍有著眾多高新企業,如華為、海康威視、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新興企業有著自己的生產線和高科技實驗室,學生們可以深入其中體會高科技的魅力。
校內社團:我校在不同學科擁有大量社團,如機器人社團、各種模型社團、民樂團等等。他們經常外出參加區、市、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比賽,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此外,還有一些社團則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如無線電社團、橄欖球社團等等。社團數量規模龐大,完全可以結合學生課堂開發出新型課程。
家校合作:我校小學部擁有近4000名學生,相應的家長資源極其豐富,家長分布在各行各業,且各有特長。搞好家校合作能為我校課程建設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特色景點:學校附近有著清末民初建筑西興老街歷史文化街區,該景區內有著濃厚的人文底蘊,有利于學生了解不同時代建筑的特點。此外,杭州還有5A級景區——西湖,西湖景區內許多景點飽含著豐富的人文故事,如雷峰塔、萬松嶺書院、斷橋、蘇堤等等。可以由景區入手,構建歷史文化課程。
(三)江南課程資源評估
為了能更好地區分課程資源是否有助于課程開發,我們對課程資源的評估設計了一張評分表。評分項目分別為資源種類、內容深度、教學形式多樣性、教學方法便利性和實施場地五大塊。在此評分表基礎上,我們對上述資源進行了評估。根據現實情況,總得分超過45分(不含45分)為課程優質資源,總得分在40分以上(不含40分)為適合發展成課程的資源,總得分低于40分(含40分)則暫不考慮開發成課程。
三、課程資源視野下的課程構建
(一)分析課程資源對課程構建的重要意義
課程與課程資源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和內涵深度決定著課程框架的完整度。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助于課程框架的后續調整改進。合理分析課程資源還能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學生興趣和特長均不盡相同,能分析并開發種類眾多的課程資源,也有助于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向。
雖然課程資源種類眾多,但依舊不成體系,呈點狀分布。因此更需建立一個合適的課程資源框架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開發研究課程構架。
(二)以資源分析為基礎的課程構架
在對我校周圍的課程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后,挖掘課程資源背后的地方元素,找到不同資源之間的交叉點和綜合點,再結合校內課程資源,我們建立了如下圖的課程框架。之后,我們將在此框架基礎上進行校本課程建設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