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
常常有一些無法言說的感動。
譬如看見果實墜地,從一棵樹上,一枚青澀的蘋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掉到地上,到塵土中留下一道輕痕,打下一個水印,或者連一點兒蛛絲馬跡也不曾留下,可就在這一瞬間,它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譬如看見一只鳥,在我的窗臺上跳躍盼顧,抖動漂亮的羽毛沖著我叫了那么一聲,甚至只有半聲,而后又匆匆飛走。譬如看見一個朋友久違的眼神和手勢,看見一顆滾動在草葉上的露珠被風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閃耀,看見一群螞蟻抬著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緩緩行進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小心謹慎與肅穆莊嚴……
感動我的有時是一種聲音,一種復雜的隱喻了生命幻想的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一種沉重的、負載了諸多情感的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一種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話語的狀態;也有時候,感動我的竟是一種細微、尋常得極容易被人忽略的場景,正如一群螞蟻抬著一只蜜蜂的殘骸緩緩向前移動,最終,它們幾乎全移進了我的內心,默化成一曲悲壯的挽歌和一場永久的儀式。
不知道為什么要感動。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若是沒有感動,我想我就會于不痛不癢中丟棄自己。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連一朵花一莖草一湖水一尾魚和一條狗,都那么持久地擁有著令人感動的特質。所有的生命幾乎都離不開感動。如果對美視而不見,對春天無動于衷,那么還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之間邁動腳步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為什么而鮮艷嫵媚?一莖草因為什么而搖曳多姿?一湖水因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魚因為什么而躍出河面?
許多時候,我就是這樣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極小的事物感動著,被極小的感動潤澤著。只是,我好像從來沒有留心將每一次感動的具體根由仔細地探究,一條一款地羅列起來,為下一次感動埋下伏筆。我想,誰如果真這么對待感動的話,那他就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感動了,感動是不能提前準備的,如同做夢一樣,因此也沒有必要事后對它做一番精彩的歸納、總結。
常常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有福的。我或許屬于其中之一。我感動是由于我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別人更留意也更鐘情于它們。而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親人,也同樣愛著、留意著、鐘情著我。我們永遠保持著那種和諧友善、親密真摯的聯系,保持著深層的感情交流、碰撞與溝通。彼此間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許、關懷和給予。
每一次小小的感動都有可能斬斷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動使我的內心變得清潔、明亮、豐富而又寬敞。使我面對每一輪嶄新的日出都能贏得一個全新的自我。
對于我,感動始終是一種崇高的養分,如同豐盈甘美的母乳。對于感動,我則始終都是一個受益不盡的吮吸者。吸著母乳的精華漸漸長高,長大,享有智慧和激情。
因此我敢說,一個人,只要他還能感動,就不至于徹底喪失良知與天性;只要能感動,即使將你放在生活的最邊緣,你也決不會輕易放棄做人的資格以及與生俱來的發言權,你也不會失去對未來美好追求的勇氣;只要能感動,明天的太陽會更為燦爛地向著你微笑……
點燈人說:能感動的人是幸福的。他可以悟到花葉菩提,內心恬淡寧靜;他可以窺見世間百態,更添責任擔當;他可以感受瘡痍疾苦,珍惜擁有;他可以看到即使是卑微到塵埃的生命也閃爍星光,懂得敬畏生命。他不會無視每朵綻放的花,每份燦爛的笑,每一個向他投來的善意的眼神。
沒有感動,就不會懂得感恩。會把父母辛苦操持的每一餐飯看作理所當然;會把老師每一次苦口婆心的教導當成多管閑事;會把別人的寬容善良當成懦弱愚蠢……
沒有感動,就不會懂得敬畏悲憫。會肆意踐踏每一株草、折斷每一枝花;會把“精致利己主義”作為行動指南;會蔑視一切不夠自己強大的生命……
當你能時刻被這個世界感動,你才不會抱怨、自大、驕橫;你才會低下頭,以敬畏謙卑的姿態行走;你才會在斑馬線踩下剎車;你才會對每個為你開門的保安真誠道聲“謝謝”;你才不會在小攤小販面前頤指氣使;你才不會因為醫院擁堵的道路罵罵咧咧,因為你知道這條路上行走著比你焦急百倍甚至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病人和他們痛心無助的親人……
經常有孩子問,我不會寫作文怎么辦?我說,學習寫作,先要錘煉一顆能被感動的心。而這顆能被感動的心來自于我們懂得感恩、敬畏生命、悲天憫人的情懷自覺。當這個世界在我們眼里一片蒼白,那還有什么值得我們用一支筆來深情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