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的暑假里,很多小朋友都想去玩水,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如何保障學生在突發落水時的生命安全,減少溺水事件?一個小朋友為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反復修改設計,制作了一種防溺水校服。通過落水試驗檢測,防溺水救生校服可實現突發落水時的救生功能及施救功能。
這個把奇思妙想變成實物的小朋友就是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思源實驗學校的程怡然。
2020年8月17日,新化縣田坪鎮官帽村3個小孩不幸溺亡。這樣的悲劇讓人震驚,也讓人惋惜??梢韵胂?,這將給他們的家庭帶來怎樣的重擊,他們的父母該陷入怎樣的自責和絕望。
程怡然在學校接受了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也了解了很多溺水案例,開始動腦筋:能不能發明一種裝置——在同學突發落水時,瞬間就能保護他們的安全。于是他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琢磨,發現學生校服(衣服)是學生每天的貼身物品,于是他開始了對防溺水救生校服的研究。
校服(衣服)如何達到防溺水效果呢?他決定先上淘寶網一探究竟。程怡然在淘寶上搜索,發現有一種名為“救生衣”的產品。
在禮拜日休息的時候,媽媽陪程怡然一起去救生用品專賣店和商場走訪調查。他們了解到,充氣式救生衣等救生產品并不適合時時穿在身上。
如何在校服或衣服的基礎上,把簡易的救生裝置,合理與之匹配,在不影響穿著效果的同時起到救生作用呢?只有對校服本身的設計不做改動,救生裝置在推廣時才可以做到普及性廣、統一性強,方便拆卸及多次使用,回收后還可以再次利用。
程怡然本著衣服不變、裝置不變、效果不變的想法,經過反復測量和對比,認為需要在衣服和裝置間用一種既能連接穩定,還要在氣囊充氣時可以分離的連接裝置。
首先他用縫補衣服的針線,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連接。但后來他發現這樣的連接雖然比較牢固,但在氣囊充氣時容易受力不均勻。后來他又受到了魔術貼鞋帶的啟發,于是和媽媽一起去買了一些魔術貼,把魔術貼用針線縫制在衣服和裝置上進行連接。結果連接穩定,在氣囊充氣時也不會影響氣囊的安全打開。就這樣,程怡然利用自己舊校服,將氣囊、氣罐、觸發裝置安裝好,并通過魔術貼固定在校服上,簡易的防溺水救生校服就做好了。
科技創新,助我快樂成長
我和科技創新親密接觸已有5年之久,榮獲了7個獎項。這是不大不小的我最快樂與自豪的事。
迷上科技創新,不僅有我充滿好奇心的原因,還源于老師對我的鼓勵和支持。這些年,我完成了《多功能光伏電板》《重力感應水壩》《古老青石街下水口的實驗探究》《一體式有蓋蹲廁潔具》《防溺水校服》等5個科技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項目,獲得湖南省青少年科技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我的得意作品《防溺水校服》的創作靈感源于學校的防溺水宣傳,看著案例中那些孩子因溺水而失去生命,一個個家庭因此破碎,我就覺得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讓事故止于發生之前。于是我就想到了每天都要穿的校服,何不從校服下手,讓同學們遠離溺水的意外?就是這樣一個想法,我的防溺水校服作品就誕生了。
通過本次防溺水救生校服(衣服)的研究與制作,我學到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內容,鍛煉動手動腦能力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增長了見識,獲得了家人和老師的一致認可,收獲感十足。同時也希望我的這一研究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家庭和學生,提高學生落水時的安全保障。
科技創新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歡歌,用心播種,自然收獲。勤勉、專注、勇敢、自信、希望,許多的美好因科技創新而來,伴我茁壯成長。未來,我會張開青春的雙翼,實現一名地質學家或生物學家的夢想,讓科技創新的天際線更加悠遠綿長!
(文/程怡然指導老師王冰謝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