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雙城 趙覺珵 陳欣 柳玉鵬

半個月之內,美英情報高官再次聯手炮制“中國威脅”!繼本月6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和英國軍情五處(MI5)負責人在倫敦同臺演講,誣稱“中國間諜”竊取技術,20日和21日,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和英國軍情六處(MI6)負責人理查德?摩爾在阿斯彭戰略安全論壇上隔空呼應,就中國大陸可能“攻臺”發出刺耳“警告”,聲稱西方需要讓北京知道這樣做的“可怕后果”。本應低調的情值機構一再跳上前臺,其不負責任的情報評估無疑將惡化對華氛圍和本國決策環境。美英情報高官聯手這樣做,則發出更加危險的信號。然而,挑動敵意的莽撞做法很可能反噬自身,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放風竄訪臺灣就是最新的例子。據美媒報道,從美國軍方到國務院,都在擔心佩洛西此舉可能引發中方強烈反應。佩洛西21日以安全為由,拒絕正面談論“訪臺計劃”,稱“我們沒有人說過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國會山網站說,佩洛西似乎在有意淡化此訪的重要性。
“笨拙且無知”的判斷
阿斯彭戰略安全論壇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行。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稱,自2020年10月就任軍情六處負責人,這是理查德·摩爾首次在海外接受媒體菜訪,是負責對外情報的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罕見的公開表態。
21日在論壇爐邊談話中回答CNN主持人一系列有關中國的問題時,摩爾聲稱,他領導的軍情六處“從未對共產主義中國抱有幻想”,并透露軍情六處現在就應對中國的投入超過其他任何單一議題。路透社報道說,摩爾稱,對抗中國已經超過反恐,成為軍情六處的首要任務6他還說,西方想要了解中國如何實現其戰略目標是“特別復雜的挑戰”。
香港《南華早報》稱,摩爾在冷戰期間加入軍情六處,遠早于1994年英國對外情報機構被承認存在的時間。最近幾個月,他打破傳統,公開軍情六處的目標和挑戰,并建議西方領導人尋找“中間國家”來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與10年前英國積極吸引中國投資相比,對中國作出嚴峻評估是英中關系的最新變化。
在摩爾的對華攻擊中,他有關臺灣問題的“警告”尤其刺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說,摩爾稱,西方需要在烏克蘭取得“勝利”,部分原因是中國正在密切注這場戰爭,以便從中吸取教訓,了解如何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他說,不認為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但聲稱西方需要向北京表明,如果它"'入侵”臺灣,將帶來可怕的后果。
上述說辭呼應了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20日在同一論壇的言論。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說,伯恩斯聲稱中國大陸似乎已決心對臺灣動用武力,俄在對烏軍事行動后所遭受的壓力,只會影響北京對于“何時以及如何”,而非“是否”對臺行動的評估。他認為,中國大陸“攻打”臺灣的風險在未來十年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高。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伯恩斯解釋這一預判的原因是:中國從俄烏戰爭中吸取到一個教訓——想速戰速決,必須有碾壓對方的實力。有分析認為,伯恩斯此番講話似乎透露出美國情報機構仍然看好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俄羅斯《報紙報》援引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俄外交官奧爾忠尼奇的話說,美國指責中國大陸準備攻臺顯得非常笨拙且無知。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炒作“中國威脅論”以及涉臺問題上,美國情報部門一直是“急先鋒”。最近一段時間,同為“五眼聯盟”成員的英方與美情報機構互動頻繁,聯手攻擊中國,凸顯出這些國家情報部門的對華敵意。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有自己的戰略判斷,如果美英情報部門的說辭真被本國決策部門采信,那么只能證明他們的情報評估是失敗的。
美英情報部門為何頻聯手
本月初,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和MI5負責人肯?麥卡勒姆在倫敦MI5總部發表演講,渲染“中國威脅”,誣稱中國決心要竊取其技術以獲得競爭優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當時分析美英情報部門統一行動、聯合露面的原因時說,在英國政局不穩和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的背景下,兩國需要打造共同的“嚴重威脅”。
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于美英情報部門而言,也需要一個“敵人”來獲得資源與影響力,并體現部門價值,而中國當前就是這樣一個被制造出的“敵人”。雖然情報部門任責人的言論不一定代表本國政府立場,但他們對“中國威脅論”等話題的渲染會惡化對華氛圍和決策環境,對該國的對華政策產生負面影響。反過來,這又會讓情報部門擁有更多話語權,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環球時報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