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杰 朱陵群 王智民 李先賓 張玉俠▲ 孫艷平 譚立萍 夏立杰
1.北京市懷柔安佳醫院精神科,北京 10140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北京 100700;3.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北京 100088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障礙中常見的一種嚴重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感知覺、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其精神活動不協調的臨床綜合征[1-2],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性特點[3-4]。精神分裂癥主要治療方法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依從性差是治療的常見現象, 尤其是反復住院患者因不規律或拒服藥導致復發或病情加重而住院, 不僅增加家庭醫療成本和社會負擔,而且患者預后更差,殘疾程度更重[5-6]。 有研究顯示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和再住院率[7]。 王龍等[8]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復發的原因中服藥不依從率達到45.31%。 基于此,本研究調查反復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選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市懷柔安佳醫院收治的180 例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Morisky 服藥依從性問卷(Morisky adherence questionnaire,MAQ-8)將評分<6 分者分為依從性差組(112 例),6~8 分者分為依從性較好組(68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8 倫理第(001)號],患者監護人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 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9];②患者年齡18~70 歲;③精神癥狀非首次發作。 排除標準:①器質性精神障礙者;②情緒不穩定、沖動不配合者。
通過北京市懷柔安佳醫院住院病歷系統查閱病史資料找出聯系方式和現住址,電話聯系或在社區精防醫生陪同下入戶調查填寫病例觀察表;住院的患者由主診醫師填寫病例觀察表。收集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婚姻等一般人口學特征。詢問調查就業、文化程度、家族史、居住環境、藥物類型、自知力、嚴重精神疾病危險性分級、免費服藥、經濟情況、殘疾鑒定資料。對參加評估調查的醫生進行統一培訓,包括病例觀察表使用說明、調查方法、量表評定方法等。
①MAQ-8 評定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依從性,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依從性界定:量表滿分8 分,得分<6 分為依從性差,得分6~8 分為依從性較好。 ②監護管理:無監護是指無近親屬人員監護患者,監護權為所在社區或村委會,監護弱是指患者單獨居住、監護人>80 歲、監護人重度殘、精神殘疾等;監護好是指近親屬身心健康且監護管理良好[12]。 ③自知力采用自知力評定量表(scale to assess unawareness of mental disorder,SAUMD),共20 項問題,均為0~5分的6 級評分法,1~2 分表示存在認識,3~4 分表示部分認識,5分表示缺乏認識,分數越高提示自知力越差,一致性信度為0.52~0.90[13]。④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危險性評估分級按照《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2012年版》危險性評估標準分為6 級[14],分別為0、1、2、3、4、5級。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的就業情況、居住環境、藥物類型、自知力、嚴重精神疾病危險性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依從性差組與依從性較好組的單因素分析[n(%)]
將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為因變量(依從性較好=0,依從性差=1),將影響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變量賦值見表2),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知力缺乏、嚴重精神疾病風險性分級≥2 級是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表2 各變量的賦值情況

表3 再住院精神分裂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精神分裂癥是嚴重精神疾病之一, 具有高復發率、高住院率,不僅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更增加醫療成本消耗,且反復住院對患者預后不利[15-16]??咕癫∷幬镏委熓蔷穹至寻Y的主要方法, 而治療依從性是精神科醫生和患者面臨的嚴重問題[17-18],有研究[19]發現藥物依從性差是導致精神病情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評價患者依從性尤為重要。 姜濤等[20]報道北京市懷柔區社區居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服藥率為74.71%, 而本研究精神分裂癥再住院患者中依從性差占62.22%, 形成明顯反差的原因主要是居家精神障礙患者中有病情穩定, 也有不穩定,而依從性差導致治療間斷甚至中斷,引起病情波動而再次住院,因此出現再住院依從性差比例增高。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就業情況、居住環境、藥物類型、自知力、嚴重精神疾病危險性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知力缺乏、嚴重精神疾病風險性分級≥2 級是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急性期患者自知力受幻覺妄想、情緒沖動等影響,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精神狀態,嚴重影響了服藥依從性[21]。 鄭家仁等[22]研究選取1392例嚴重精神病患者,風險性≥3 級有125 例,占9.0%,出現危害治安的行為后果嚴重,危險性大,但經過系統維持治療,減少肇事肇禍事件發生。 張紅梅等[23]研究發現危險性評估等級與預防肇事肇禍發生密切相關,而依從性差,病情易復發或加重,出現肇事肇禍機會大。 因此醫務人員重視對嚴重精神疾病患者隨訪,重點提醒家屬督促服藥,及時評估嚴重精神疾病風險等級。 自知力缺乏患者與家人缺乏有效的溝通,難以建立信任關系,對治療也缺乏清晰的認識,導致依從性差[24-25]。自知力缺乏患者否認有精神疾病,故易出現藏藥、拒服藥行為。 有研究顯示[26],精神分裂癥自知力缺乏導致藥物治療依從性差, 明顯提高了再住院發生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影響再住院精神分裂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多樣, 但嚴重精神障礙疾病風險等級≥2 級、自知力缺乏是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服藥依從性的獨立危險因素,精神疾病風險等級越高,依從性越差;自知力越差,依從性也越差,因此醫務人員要重視嚴重精神疾病風險等級和自知力的評估,及時制定干預措施,減少再住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