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明盼

怎樣體現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如何彰顯社會的關懷和溫度?強化對殘疾人關心關愛關注正是這方面的體現。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薄敖∪丝梢曰畛鼍实娜松?,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用“最牽掛”表達了困難群體在他心中的特殊分量。
一直以來,我省高度重視殘疾人服務保障工作,堅持將殘疾人事業作為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的事業,聚焦殘疾人現實需求,保障與發展并重,普惠與特惠并舉,持續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障好殘疾人權益,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離不開法治的規范、引領和保障。今年4—5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并于5 月底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實施情況的報告。其間,記者隨行前往南京江寧、鎮江、淮安等地,目睹了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挑戰,更加堅強地為夢想奮斗,我省各地以法治力量提升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不斷推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疫情防控形勢一經穩定,執法檢查組就馬不停蹄地開展執法檢查,每到一處、每走近一位殘疾人,每聽到一位代表的建議,檢查組成員都真切感受到大家對加強殘疾人權益保障,做好殘疾人服務工作的渴望。
“一法一條例”中明確,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逐步完善保障設施,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無障礙環境。在南京市江寧區文景靖路公交站臺,瓢潑大雨沒有阻擋住檢查組的腳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王燕文登上一輛無障礙公交車,在司機的講解下從車頭走到車尾,親自“感受”殘疾人上下車全過程。
“目前無障礙公交車使用頻率高嗎?”“一般會為他們停留多長時間?”“遇到問題如何請求幫助?”……通過實地觀察和聆聽,王燕文對站臺設置盲文站牌和語音裝置、殘疾人便利進入公交站、便捷獲取信息等情況倍感欣慰。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江蘇省統計數據計算,南京市現有殘疾人60.31 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6.4%,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南京市江北新區太陽互助樂園理事長朱軍林是一位殘疾人,也是“一法一條例”的受益者和踐行者,她結合自身經歷說道:“從2005年乘坐公交車被拒載,到現在導盲犬可進入各類場所,無障礙環境的巨大改變和社會對殘疾人的友好讓我感到自己不是‘被遺忘在角落里的人’,很溫暖?!?/p>
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目前南京已建成盲道約3千公里,坡道3萬余處,為2400余戶低收入殘疾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醫院、車站、城市中心廣場等重點公共場所和城市重點線路公交車建立了信息互動屏幕系統和字幕叫號系統,全市692輛無障礙公交車分布在92條公交線上……不少殘疾人享受到出行的便捷和關照。
今年3月,《江蘇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各地大力抓貫徹抓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些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如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有效協調推進機制未全面形成,相關單位責任意識不強,工作推進和落實存有難度,盲道和無障礙環境通道被擠占、遭破壞、不合規等。有些地方公共服務中專門針對殘疾人特殊需求的服務內容稍顯不足,新建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上無障礙設施標準偏低、設施不全,難以有效滿足殘疾人對公共服務的多樣需求。
為追求更好服務,不少人大代表和相關同志積極建言——要從更高層面健全、完善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營造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濃厚氛圍;各有關部門要全過程、多頻次地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要及時做好與無障礙設施養護、占用等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暢通信息,切實讓殘疾人走出家門、走得安全。
縱觀整個執法檢查過程,不走過場,既抓住問題,又解決問題,既接地氣,又講實效,監督過程充分反映人民群眾心聲,有力彰顯人大力量。
“媽媽,為什么我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家旁邊的學校讀書呢?”這句話刺痛了不少智障兒童父母的心。
現實中,許多家庭不愿意將智障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不希望孩子被貼上“標簽”,他們更期盼將孩子送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能與健全兒童一起學習成長。
教育是改變殘疾人命運的根本途徑,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是我國殘疾人教育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和發展趨勢。那么,殘疾人教育從“隔離”走向“融合”的目標還有多遠?面對這些為數不少的特殊家庭的新需求還有多少上升空間?執法檢查組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切,深入了解情況,積極聽取意見。
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長朱士東說,截至去年底,全市3—18 周歲殘疾兒童少年為4157 人,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1148 人,普校就讀2097 人,其他機構236 人,入學率達到84%,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98%以上,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權利得到了很好保障。成績的取得,源于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淮安市教育局聯合民政、衛健、殘聯等部門出臺了《淮安市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與認定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經過四部門聯合評估認定,已在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和鄉鎮(街道)建成特殊教育融合資源中心284個,實現了各級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全覆蓋。
近年來,殘疾學生類型發生變化,智障學生數量上升,特殊教育資源明顯不均衡,如智障專業教師不夠,智障師資不足,聘用人員經費不足等。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鼓勵20 萬人口以上縣(市、區、旗)辦好一所達到標準的特殊教育學校。根據這一要求,淮安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翟其峰建議,相關縣區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資金保障,積極建出獨立的培智學校,向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邁進。
融合教育是目前和未來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特殊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發展目標。當前殘疾人教育已逐漸走向“融合”,實現隨班就讀“零拒絕”。以鎮江為例,目前共建有特殊教育學校5 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8 個、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168 個,實現了融合教育資源鄉鎮(街道)全覆蓋,全市隨班就讀學生由2017年的312人增加到2022年的1322人。

隨班就讀是一項循序漸進而又不斷創新探索的實踐過程。鎮江市教育局局長劉元良深知,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還需不懈地努力和堅守,“我們將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凝聚共識,辦好優質特殊教育,把教育的溫度、溫馨、溫情和專業傳遞給每一個特殊兒童?!?/p>
教育文明的高度應該以什么來衡量?公平、有質量當屬關鍵詞。特殊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由機會公平走向質量公平。2015 年7 月,南京聾校增設“南京市隨班就讀資源中心”,構成了特殊教育學生、送教上門學生、普通隨班就讀學生的多元模式。在該校烙畫室、雕漆畫室、工藝裝裱室,檢查組成員看到學生們專注地做一件事,聽教師詳說教學情況、未來發展前景等,瞬間打消了心中顧慮和擔憂,學生們自信大方地與周圍人打招呼,更讓檢查組成員看到希望。這樣一幅互動景象,也成為公平、適切、優質特殊教育的縮影。
“到2035 年,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相適應……平等包容的社會范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公平發展的權利,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薄丁笆奈濉睔埣踩吮U虾桶l展規劃》畫出了清晰的藍圖,其中,包容、平等、共享等詞直抵人心。
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是社會共同遵守的最大公約數。以法治方式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通過生產勞動讓他們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和奮斗目標。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生存之本。在南京市殘疾人創客空間,愛匯坊、百納藝術設計中心、奇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南京卿見消防有限公司等對殘疾人創業就業起到了良好的孵化、示范和引領作用。其中“匯愛坊”助殘服務平臺先后在中山陵、總統府、新城大廈等開設5家公益實體店,安置殘疾人就業十余人,帶動三十余家殘疾人機構、千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
讓殘疾人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是做好殘疾人工作的最大目標。在江蘇興文集團內,執法檢查組看到的是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感受到的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許多職工尤其是殘疾員工都在努力地為生活打拼。
集團董事長馬寧就是一位殘疾人創業人士,2014年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光榮稱號。據他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銷售各種高中檔瓦楞紙板、紙箱、彩箱彩盒,擁有員工550 余人,其中殘疾員工105 人。馬寧說,“公司在招收新員工時,把殘疾人就業納入企業招工硬任務,劃定指標,專人負責,保證殘疾員工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集團各分公司的百余名殘疾員工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和健全人一樣的收入,生活品質大大提升?!?/p>
與江蘇興文集團殘疾人就業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江蘇還有不少殘疾人群體生活狀況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由于對法律法規了解不多,殘疾人在創業就業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還不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傳統手工業制作受到沖擊,適合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項目并不多……在執法檢查中,大家發現做好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實和期望之間的“落差”應如何縮小?“把握重點,著力推動殘疾人保障‘一法一條例’落地落實,全力做好殘疾人托底政策、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實現殘疾人全面發展等?!泵鎸埣踩司蜆I創業中的問題,鎮江市殘聯理事長溫小衛建議,要加大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保障制度,促進殘疾人充分就業、穩定就業。
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這一個個殘疾類別讓大家心有余悸,并深思解決之法?!盀闅埣踩丝祻蛣撛鞐l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薄耙环ㄒ粭l例”中如此明確。
為給殘疾人提供可及公平、安全有效、超前精準的醫療康復服務,江蘇各地建立了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了殘疾人康復醫療服務,深化了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落實了殘疾人醫療優先政策。
在句容市婦幼保健院殘疾人兒童康復中心,一位正在接受康復訓練的孩子引起了檢查組成員的注意?!靶∨笥褞讉€月了?是什么原因過來康復的?”面對詢問,孩子媽媽說,“孩子在六個月體檢時發現坐立有問題,隨即進行了康復治療。由于發現比較早,現已進入強化階段,整體康復還是比較順利的。”
目前各具特色的康復治療服務在鎮江全面開花:句容市建立了“一鍵輸入”全市精神病免費服藥服務系統,揚中市推出康復網格化服務,丹徒區積極探索殘健共融康復服務模式,潤州區被列為全國殘疾人預防綜合試驗區……鎮江市副市長殷敏表示,鎮江強化康復治療,共建成2個成年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26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改造提升12家社區康復示范點,累計為14826人次困難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服藥,1750多名各類別殘疾兒童接受手術治療,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精準救助,推動殘疾人生活更有質量。
“康復一個殘疾兒童,幸福一個家庭?!痹谛√焓孤犃φZ訓機構負責人張偉心中,孩子的進步、家長的滿意,就是康復機構工作的初心。她舉例說,中心有一個2015年出生的孩子,聽力損失110dB,2019年植入人工耳蝸,開機后康復一年順利進入普通幼兒園,現已進入一年級,孩子的一系列評估結果和正常同齡人發展水平同步。據介紹,從小天使康復中心畢業的孩子已有一百余人,根據后期跟蹤隨訪,最早到康復中心訓練的一批孩子均已參加工作,其中有康復后自己創業并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耙P頭前移,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通過康復訓練讓他們盡早融入社會。”王燕文說這話時滿是關心。
一系列溫暖的服務彰顯了黨委政府的決策決心,但人大馳而不息的“剛性”監督更是一劑強有力的助推劑。
人大開展執法檢查不是給政府“挑刺”“找茬”,它本質上是“法律巡視”,用于發現“一法一條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深入了解各方面在實施中遇到的堵點和難點,廣泛聽取基層對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工作的意見建議,從而助推各級政府及部門解決問題、做好工作。因此,無論是看現場還是在座談會上,大家都直言不諱、積極建言,助推康復訓練再提升:“從省級層面統籌實施醫療和教育領域康復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薄敖⑼晟茪埣踩丝祻腿瞬排嘤柨荚u機制,將殘疾人兒童康復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分別納入教育、衛生系統評聘體系?!薄敖⒔∪黝惪祻蛯I人才培訓實踐基地,推行跟班式學習培訓模式,發揮技術示范和傳幫帶作用。”……一言一語,彰顯的是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愛。
殘疾人事業是底線事業、更是標桿事業。接下來,全省各方將進一步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服務好殘疾人,維護好殘疾人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攜手殘疾人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