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昕晨
今年是薛建明扎根基層、帶領百姓致富的第二十三個年頭。
1 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對一批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在“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名單里,他的名字正在其中——南通市如東縣雙甸鎮高前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薛建明。
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薛建明深感使命在肩、責任在身,自當選以來堅持履職為民,積極建言獻策。近年來,他先后就“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開展養老服務綜合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議。可以看出,薛建明的關注點始終圍繞如何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他履職初心的顯現。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與城鎮相比,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農村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居民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養老壓力更大。
長期在基層工作生活的薛建明,早早關注到農村養老問題,“如東縣作為著名的‘中國長壽之鄉’,是全省乃至全國老年人占比最高的縣之一,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立足縣域實際,薛建明在今年省人代會期間提出,建議開展養老服務綜合改革,通過加大對新建養老服務項目、康復護理機構建設的政策扶持和對養老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扶持力度,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上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不斷豐富養老服務內容,為老年人的高質量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如何發現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功在平時。一直以來,薛建明將“提出更有水平、更高質量的議案建議”作為自己的履職目標。為此,他通過參加人大組織的調研、視察活動,保持與選民的緊密聯系來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給予重點關注,并將其梳理成書面內容向上傳遞。他還非常關注駐村企業發展。村里的60 家企業,他每年都會全部走訪一遍,與選民交流、聽取矛盾需求,幫助反映實際困難。
然而,薛建明卻認為自己在疫情期間因忙于本職工作,還存在聯系選民不夠多、聯系形式相對單一等。疫情發生以來,和他一樣扎根鄉野的人大代表們不僅是日常工作的急先鋒,更成為戰役一線的排頭兵,連軸轉般完成各項任務。他希望自己今后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是要積極為“三農”代言,提出更多優化農村創業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揮農村能人示范引領作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的建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學習近期召開的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時,他這樣談道:“今后將履行好作為人大代表和基層黨組織書記的雙重職責,在黨的領導下依法履職、開展工作,不斷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將農村一線的真實聲音傳遞上去,當好人民群眾與黨和國家機關的‘連心橋’。”
23年間,他將一個負債100多萬元的“落后村”,帶入了全國文明村、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行列,并且在2017年全村16個困難家庭全部脫貧摘帽。現在的高前村民已邁上小康路,共同奔赴新征程。如何做到的?“想了千方百計,吃了千辛萬苦,走了千家萬戶”,薛建明簡單概括道。然而,其間艱辛遠非一兩句話就能說清。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意識到這一問題的薛建明基于高前村靠運河、連省道、通高速的優越地理位置,在多年前率先提出“建立工業產業園區”的設想。得到上級領導支持后,他就帶著村民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建設配套設施,還帶頭招商引資。到2002年就有6家企業入駐,其中還有一家投入了上千萬元。兩年后,高前村就擺脫了負債累累的窘迫局面。
如今的高前村已經建立起十里工業長廊,共有60家企業,年銷售收入30多億元,企業經營范圍包括紡織服裝、機械制造、光學儀器等。目前村里有1000多人實現不出村就能就業,平均年收入可達6至7萬元。談及現狀,薛建明的眼睛忽地亮起來,笑著說:“老百姓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逢人便說‘好’!”
“我們過去是‘工人找老板’,現在是‘老板找工人’”,他說,不像其他村落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高前村因為發展越來越好反而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回鄉務工。這種“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干事創業氛圍讓他感到欣慰。
之所以能讓“負債村”變成“示范村”,薛建明認為很關鍵的一點在于,他和村干部們在很久以前就達成了共識:“要通過統一思想認識來凝聚力量,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化解內部矛盾,激起奮發有為的信心和決心。”
“每天我都要走15000 步以上,去看看村里河道水清不清,路邊有沒有垃圾、綠化管護好不好,哪天不走一趟我都不放心。”自高前村錢港河整治后,薛建明每天早中晚都要到河邊走走。如今的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與此前的一派蕭條、臟亂之景大不相同。
在薛建明的愿景里,村民不僅要過上錢袋子鼓起來的富足生活,還要生活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優美環境里。得益于實際工作經驗,薛建明非常了解基層百姓的需求,明白只有干凈有序的生活生產環境,才能不斷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干事創業的熱情。為此,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高鄉村“顏值”。
近年來,村里累計投入300多萬元開展河道整治、清淤疏浚,沿著河兩岸植樹種草,泥濘難走的土路修建成平實寬闊的水泥路,漸漸換來了“車在路上走,人在畫里游”的好風光,還曾獲省生態村、省水美鄉村等榮譽。在薛建明看來,“農村人居環境的長效維護終究要靠農民自身。”2020年,高前村實行“河長制”,由村干部擔當河長,村民負責所住區域的維護,落實到房前屋后。
“要做好農村的工作,關鍵是要做好農民的工作”,薛建明對此深信不疑。那如何凝聚起廣大村民的力量?在他的帶領下,2014年起高前村每年開展“和睦好夫妻”“互敬好婆媳”“孝順好兒女”“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獲評的家庭將被頒發獎狀、獎牌以及獲得獎勵,不斷激發大家共同維護和睦友善氛圍的參與熱情。
不僅如此,高前村還在2020年8月建成一條“家風家訓路”,在通往村部的主干道上。薛建明介紹:“來往上下班的工人都要走這條路,通過典型事例能將優良家風輻射到千家萬戶。”目前,村里還建成了“三園一堂一中心”,為村民活動提供場所。
“在各級政府對改善民生福祉的關注下,50家鄉村振興示范村在南通創建,如東縣僅有8 家,我們這就是其中之一。”如薛建明所言,高前村已經成為“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鄉風好”的美麗鄉村新樣板,今后將更加釋放出它的奪目光彩。而他這位“急”先鋒也將在帶領百姓共同富裕之路上繼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