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久
“針對2021年度空氣優良天數比率78.4%、未達省考核目標的問題,要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這是揚州市九屆人大常委會前不久印發的《關于2021 年度環境善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及相關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的審議意見書》中的一段,這也是新一屆市人大常委會的第一份審議意見書,3 大類12 項一目了然。
審議意見書是地方人大常委會對“一府一委兩院”專項工作報告審議結果進行書面表達的規范性文書,是常委會意志的一種表現形態,也是介于常委會決議、決定與代表批評、建議和意見之間的一種會議成果載體。
既然審議意見書承載著這么重的分量,那就得在綜合整理歸納上花大氣力。以往常見的審議意見往往肯定多,唱“贊歌”者眾,有的七分表揚、三分批評,栽花多,插刺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務虛多,務實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擺上位置”等詞匯,在字里行間時常閃現。記得2010 年初,廣東省人大代表建議政府工作報告要少點“進一步”,因為其中一共用了36 個“進一步”!該是對審議意見書“動手術”的時候了!要在吃透專項工作報告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發言內容和精神的基礎上,開門見山,直奔問題,拿出實招,能量化的不定性,能給時間表的不含糊,能畫路線圖的不務虛,長話短說,虛話少說,廢話不說,盡量做到真實、精準、明了,努力體現針對性、指導性和可行性,避免導致督辦難、執行難。
要想審議意見從紙上落到“地上”,關鍵還得在督辦上下真功夫?!耙桓晃瘍稍骸币裰匾暣碜h案建議辦理一樣重視審議意見的辦理。一一對應審議意見,條目式制定辦理方案,明確主要措施、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人大可選擇部分審議意見書,要求“一府一委兩院”向常委會會議匯報辦理情況并對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表決;嚴格執行監督法規定的“兩次反饋”機制,適時啟動復審機制,從程序和實質上解決“審了白審”問題。疊加打好監督“組合拳”,持續發力推動審議意見落地見效。
“提”和“辦”,是審議意見這枚“硬幣”的兩面。提得實、提得準、提得可操作,“一府一委兩院”看得清楚明白,就辦得方便些、實在些、成效明顯些。這才是審議意見書改進成“清單式”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