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紅
(廣州市南沙魚窩頭中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斯托利亞爾也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掌握得怎樣,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及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數學語言大致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其特點是準確、嚴謹、簡練、抽象,學生在數學語言的學習中,經常出現以下各種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查明原因并及時糾正。
數學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正確、熟練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準確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華羅庚曾提出數學表達要“想得清楚,說得明白,寫得干凈”??梢姡龠M學生數學語言發展十分重要。
數學概念、定理或公式一般是以準確精煉的數學語言表述,重點剖析概念關鍵文字、符號含義及公式的結構特征,通過復述、口訣、公式間的相互推導,直觀圖像展示、生活實例引入、情景創設,甚至默寫來幫助學生加強數學語言的記憶理解,例如,可理解為,“( )”里面可以是一個字母或一個式子表示角度,也可以是一個具體角度,如,這樣多次強化后學生就易理解掌握了。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敬其師,效其行”。教師的數學語言及板書準確清晰、簡潔規范、邏輯清楚,富有趣味性、激勵性、啟發性,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準確規范性。例如應讀作“a與b的和的平方”,如果讀作“a加b的平方”,就容易與相混淆;直線的傾斜角度,不是。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教材中的概念及例題的解答過程,多讓學生上黑板做題,促進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及思維的嚴謹性,例如“函數是不同的,前者范圍是,后者范圍是”,對于學生平時的練習或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講評,讓學生多學習高考、各地市統測考試的閱卷評分標準,從而加強數學語言的準確規范性。
數學知識是由不同的數學語言表述的,學生要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必須發揮各種數學語言的優勢,靈活熟練地進行數學語言的相互轉換。
2.3.1 文字語言圖像、符號化──便于列式、直觀推理、運算
文字語言是數學概念、定義、定理和運算法則的概述,它邏輯概括性強、用詞嚴謹,轉換為相關符號語言,才能進行數學推理和運算。

圖1
2.3.2 圖形語言符號化──便于推理、運算
圖形語言指幾何圖形、函數圖像、方程的曲線、圖表或表格,它直觀形象,易于觀察和想象,較難用來進行數學推理和運算?!靶紊贁禃r難入微”—以數解形,即對于數學問題,我們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特點和性質,觀察圖形的現狀、位置、范圍,聯想相關的方程或數量,轉化為嚴密邏輯的數學符號才方便進行推理或運算。

圖2
2.3.3 符號語言圖形化──便于觀察、想象
符號語言是由數學概念,定義,數學關系、運算法則的縮寫、代號組成,它簡潔、嚴謹,抽象不直觀,主要用來推理和計算。“數缺形時少直觀”—以形助數,即指數學問題通常用直觀形象的圖形語言反映抽象的符號語言,然后再推理運算解決。


圖3

2.3.4 數學語言多維化──便于變通、解決問題
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要利用各種數學語言多角度、多方面轉換后準確簡潔的表達,因而,必須要對各種數學語言融會貫通。

圖4
2.3.5 自然語言數學化──便于開拓學生思維
自然語言即生活中的普通語言或有關學科、生產或科技的專業語言,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自然語言中的數量關系,轉化為數學語言,建立數學模型,從而開拓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
數學語言的相互轉換也就是不同思維方式的轉換與問題的化歸解決,重視學生數學語言的轉換及自然語言數學化,能很好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交流數學思想、表達數學觀點,必須較好地運用數學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說數學、寫數學等語言運用的情境或平臺。
首先,要引導學生多讀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定理或公式,慢慢理解數學的相關概念和知識,潛移默化中學生就積累了嚴謹豐富的數學語言,例如“a、b、c都不為零”與“a、b、c不都為零”是表達兩個不同的意思,又如同一數學對象可有不同的含義,比如“既可以表示以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也可以表示平面上與兩點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表示復數的?;蛳蛄康哪iL”。
其次,多讓學生讀題審題、敘述問題的條件和結論,嘗試說出數量關系、圖形特征、解題想法、思路及步驟、數學思想方法等,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質疑答辯,“以說促思”,鼓勵學生樂于表達或提出問題,化“不敢說”為“搶著說”,再到“說得準確和完整”。另外,多鼓勵學生“寫數學”:編寫章節思維導圖、錯題剖析、學習反思、典型題型總結、數學小論文等,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準確、簡潔和規范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促進學生數學語言發展的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規范準確地掌握數學語言,熟練靈活地進行數學語言的相互轉換,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和運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和知識的理解掌握,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及嚴謹的科學創新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