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偉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山東 青島 266200)
“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一節課,知識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容易理解。但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審視本節內容會發現,通過觀察圖片或搜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分析歸納細胞衰老的特征,運用端粒學說和自由基學說解釋衰老現象,關愛老年人和關注社會老齡化問題,能夠很好地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樹立穩態與平衡、結構與功能以及生命的系統性等生命觀念。
本節內容是必修一的最后一節,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胞的結構、酶的特性以及細胞增殖和分化有關知識,這是理解細胞衰老特征的知識基礎。并且通過高中的學習,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也都有較大提高。
(1)通過對經典實驗和資料分析,概括細胞衰老的特征。
(2)通過閱讀文本材料,探究細胞衰老的原因,解釋某些早衰現象。
(3)能夠區分細胞凋亡與壞死的不同。
(4)樹立關愛老人、珍愛生命的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課前播放歌曲《最美不過夕陽紅》,感受老年人的生活亦有精彩,為本節課關愛老年人的情感教育創設情境。學生思考人體衰老后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進而引導學生從細胞角度思考衰老后的變化,導入新課。
實驗1:美國科學家海弗利克不同細胞離體條件下培養現象比較(見表1,P88)。

表1 美國科學家海弗利克不同細胞離體條件下培養現象比較
實驗2:正常羊的壽命在12年左右,甲組把一只1齡羊的體細胞去核后與一只10齡羊的細胞核融合;乙組把一只10齡羊的體細胞去核后與一只1齡羊的細胞核融合,分別進行離體培養。實驗結果:融合后的甲組細胞不分裂,融合后的乙組細胞分裂旺盛。
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海弗利克實驗,推測細胞的分裂能力和年齡的關系?
(2)決定細胞分裂的主要結構是什么?
(3)推測一下隨著年紀衰老,細胞可能發生的變化?
設計意圖:問題(1)(2)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細胞具有衰老的現象,細胞的衰老與細胞核有密切的關系,引領學生從細胞衰老角度分析個體衰老,也為細胞衰老的端粒學說做好鋪墊。問題(3)主要為引導出“細胞衰老的特征”做學習準備,不要求學生能夠全面回答出。
【小組合作探究一】
結合下面的“資料庫”及課本P123-124頁的相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下列任務。
資料庫: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活性逐漸降低,代謝能力減弱,導致皮膚縮水性和保濕性下降,誘發皺紋產生。
用熒光染料對細胞核內的DNA進行染色,年輕細胞的熒光分布是均勻的,衰老細胞的熒光出現點狀聚集,染色加深,細胞核體積變大。
衰老細胞內的色素(如脂褐素)不能排出體外,如果沉積在皮膚細胞中形成老年斑。
人的黑色素細胞衰老時,由于相關酶活性的降低,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生成速度減緩甚至發生斷裂,會導致黑色素合成受阻,頭發變白。
衰老細胞中細胞呼吸相關的酶活性降低,能量供應不足,新陳代謝速率減慢。一些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會變性、脫落后導致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1)細胞衰老具有哪些特征?你的判斷理由或依據是什么?
(2)嘗試用細胞衰老的特征簡單解釋老年人的衰老特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初步認識到細胞衰老的特征,再結合資料庫中的實例分析,通過組內和組間的交流,更加深刻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分析能力、歸納整合能力,樹立結構和功能觀,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回答下列問題:
(1)幼年個體內是否有衰老的細胞?
(2)老年個體內是否有新生的細胞?
(3)單細胞生物的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教師幫助學生構建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關系的知識網絡。
2.5.1 端粒學說
教師根據圖片講授端粒的概念和端粒學說的內容,然后學以致用分析多莉羊早衰現象:綿羊的壽命通常是12年左右,但克隆羊多莉只活了6歲,因患有肺部感染、關節炎等老年病而“英年早逝”。有人提出:多莉羊之所以出現早衰現象是因為克隆多莉時,使用的成年羊的體細胞核已經開始老化。請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上述觀點做出評價。
設計意圖:端粒學說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因此采用了講授的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多莉羊的早衰問題,可以從端粒學說的角度認同上述觀點,也可以從實驗的平行重復性方面對上述觀點提出質疑,從而加深對端粒學說的理解,發展批判性思維。
2.5.2 自由基學說
以某年輕人通宵上網、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早衰”的視頻引入,提出“自由基學說”。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124頁3-4自然段,回答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是如何產生的、自由基是怎樣導致細胞衰老的等問題,并完善下列概念圖(見圖 1,P88)。

圖1
【小組合作探究二】
右上圖為某品牌保健品的營養成分表,在其宣傳材料中號稱能夠“延緩衰老、返老還童”,引誘很多老人競相購買。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1)該產品宣傳中的噱頭是什么?它真的能夠抗衰嗎?試說明理由。
(2)根據細胞衰老的原因,談談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能真正關愛老人?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通過問題引領構建自由基學說的知識體系。分析討論某品牌保健品的有效性,提出關愛老年人的做法,關注健康生活,增強社會責任。
2.6.1 創設情境,分析細胞凋亡的原因
【小組合作探究三】
資料1:秀麗隱桿線蟲在一生中約產生1090個體細胞,其中約131個體細胞對于成蟲作用不大,在發育中就會死亡,因此一個成熟的線蟲共有約959個細胞。如果在秀麗隱桿線蟲發育早期,將其ced3、ced4基因去掉,會發現約1090個體細胞全部成活,沒有細胞在發育中死亡。
資料2:在人的胎兒發育的早期階段,五個手指并不是分開的,而是連在一起的,像鴨蹼,隨著胎兒的發育,連接五指間的細胞會自動死亡,五指分開,從而大大增強了手指的靈活性。
(1)通過資料1推測一下細胞凋亡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通過資料2分析一下細胞凋亡對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的意義?
(3)以人體為例,你還知道哪些細胞凋亡的實例?
設計意圖:創設科學研究情境,引導學生分析生物體個體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死亡的機理,從而歸納出細胞凋亡的概念。再通過舉例,使學生認識到在成體內也一直存在著細胞的凋亡,從而認識到細胞凋亡對機體的積極意義。
2.6.2 細胞壞死
教師先列舉生活中細胞壞死的一些實例,讓學生辨別是否屬于細胞凋亡?閱讀課本總結出導致細胞壞死的原因,再通過表格比較讓學生進一步明晰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別(見表 2)。

表2 比較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
【課堂探案】判斷以下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凋亡(“自殺”)還是細胞壞死(“他殺”):
(1)人胚胎發育中尾的消失。
(2)霜凍導致的香蕉植株的死亡。
(3)因燒傷或燙傷引起的皮膚損傷。
(4)白細胞吞噬被病原體感染后的細胞死亡。
學生閱讀教材第126頁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回答細胞自噬的概念、意義以及是否屬于細胞凋亡等問題。
設計意圖:細胞自噬的內容要求不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了解細胞自噬的過程和意義,并分析細胞自噬與細胞凋亡的關系,引導學生關注科學發展前沿。
學生可以談一下收獲的有關知識;也可以談一下自己面對衰老的態度,如何關愛老人,對社會老齡化問題的認識等;還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探究談一下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方面的收獲。教師進行點評升華。
本節課的教學中,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之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實際課堂學習中,學生對于細胞衰老的特征理解到位,對于多莉羊的早衰、關愛老年人等話題非常感興趣,并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力促進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