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實驗屬于初中物理教學當中的一個關鍵內容,一個合理的物理實驗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認知相關物理知識,并且能夠提升學生觀察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學探索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在現實生活當中存在著大量與物理有關的各類物品以及現象,將其引入到物理實驗課堂當中有助于立體、生動以及直觀地為學生展示物理知識和實驗過程,可以顯著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成效.基于此,文章便針對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當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做出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初中時期;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讓初中生有效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的一系列聯系,充分認清物理知識的價值性以及實用性,這樣不但有助于增強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且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還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初中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有助于初中物理學習健康長遠的發展.
1 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分析
首先,部分學校未能定期開展物理實驗活動.對于物理知識來講,其大多數知識點都具備著非常強的實踐性,所以唯有借助實驗探究才可以促使初中生有效掌握各種理論知識,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所以部分教師并沒有完全提高對實驗探究教學的重視程度,認為實驗能夠耽誤教學時間,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往往會刻意縮短實驗教學時間或者是減少實驗教學,這使得部分學校的初中生實際開展物理實驗探究活動的時間相對較少,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所學物理知識[1].
其次,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有待優化.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即便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模式,但仍然是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下的生活化教學,也就是說缺乏較強的實驗教學互動,往往是教師在臺上進行實驗演示,然后讓學生在臺下安靜地觀看,整個實驗流程通常也是一語帶過,學生方面只能機械化的進行觀看和記錄,較為缺乏自主操作以及思考的機會,這使得很多物理實驗教學呈現出了較強的流于形式以及刻板的特征,不利于學生各項素質與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質量的提高.
2 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當中有效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2.1 能夠充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時期的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來講,由于物理知識本身具備著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復雜性,所以很多初中生實際上對其學習興趣并不濃厚.而對于學習興趣來講,屬于學生學好一門知識的重要因素,其能夠促使初中生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進而積極主動學習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場景或者是事物等引入到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當中,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熟悉感,這樣有助于吸引初中生的目光,漸漸激發出一定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初中生主動參與實驗活動,開展知識探索,進而有助于提高教學成效[2].
2.2 能夠豐富教學內容
在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當中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還能夠為初中生有效提供一系列較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教學內容更加全面具體,這樣也可以使得學生在實際實驗探究活動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將知識與生活有效聯系到一起,能夠豐富學生物理知識儲備,并且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
2.3 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以及質量
初中時期的物理知識由于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實際開展實驗教學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才能夠將相關知識點講清講透,但與此同時學生還未必能夠完全理解和吸收,這樣容易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具備著較強的直觀性、生動性以及形象性等特征,能夠借助大量的日常生活現象和具體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相關知識,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快速提升[3].
3 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
3.1 注重親身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物理學科來講,其主要是用來培育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社會責任感還有科學探究能力等,借助高效學習物理知識,促使學生可以正確地理解以及解釋現實生活當中的一系列物理現象,并且從中了解以及掌握物質運動規律,充分揭示事物本質.對于現階段的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來講,如果沿用以往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只知參照教學大綱來按部就班地演示整個實驗過程,那么實驗教學活動的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原因在于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傳統教學模式只會讓當代學生感覺課堂沉悶壓抑,難以提起學習興趣,自然也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充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實際開展實驗教學時便需要對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組織學生開展整個實驗過程的親身體驗,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探究和分析相關原理和現象,借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例如 在教學有關“平均速度測量”方面的實驗活動時,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成效,教師便可以對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如組織學生來到學校當中的操場開展一場真實體驗的實驗活動.
首先教師需要在操場的跑到當中提前測量出一個50m的標準長度,然后再將這個長度依照10m的長度有效劃分為5個等份.
其次,將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倆倆一組,然后要求每次一名學生負責從初始位置進行起跑,再由另外一名學生負責開展每個10m該學生的奔跑時間方面的計時工作.
最后,要求每個小組各自計算出負責奔跑學生在整個50m距離當中的實際平均速度,如:某個學生在每個10m段當中分別用時為1.5s、1.3s、1.8s、1.7s以及1.9s,這樣五段10m所用的實際平均時間便為5個時間相加再除以5最終為1.64s,然后再將整個距離與1.5以及5相除,便能夠得到該學生的平均速度為6.09m/s.
對于這樣一個物理實驗教學來講,完全貼合初中生的實際生活,而且帶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一生活化教學模式還能夠讓學生開展親身體驗,完全融入了整個實驗探究過程,不但能夠輕松地突破某一物理知識點,并且能夠顯著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3.2 注重從生活當中選取實驗材料提高教學成效
對于物理知識來講,其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各類物理實驗活動當中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能夠從現實生活當中找到.所以,為了能夠提高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成效,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拓寬學生視野,促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科學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在實際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時,注重結合實驗項目,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其生活當中尋找一系列相關原材料或者是相關實物,如此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借助物理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實用性以及價值性,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5].
例如 在教學有關“杠桿實驗”的活動時,教師便可以結合實驗目的來科學設計生活化杠桿實驗教學活動,比如:該實驗的主要教學目標便是借助觀察生活以及生產勞動當中存在的各種杠桿,來分析和研究這些杠桿存在的共同屬性以及共同特征,并且可以在杠桿上面合理有效地判斷出支點、動力以及動力臂還有阻力等的相應位置,在此基礎上畫出杠桿的相應動力臂以及阻力臂.為能夠進一步豐富實驗內容,提高生活化杠桿實驗教學成效,教師可以開展如下操作:
首先,鼓勵和引導學生講述一些自身實際生活當中看到過的或者是聽說過的等臂杠桿以及省力杠桿,同時親自去尋找相應的杠桿實物,然后借助實驗的方法來自主驗證杠桿具備的特性.如,對于省力杠桿,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找到:一是開瓶器,二是扳手,三是鉗子,四是剪刀,五是指甲刀等;對于等臂杠桿,學生一般能夠找到:一是天平,二是蹺蹺板,三是衣服架等.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在上述杠桿當中選擇一種自身最為熟悉的實物來開展相應的杠桿實驗,比如某學生選用的是開瓶器這種日常生活當中較為常見以及常用的工具,在實際開展實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瓶飲料,然后要求學生分別借助手以及開瓶器開啟這瓶飲料.借助這個實驗能夠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借助手無法開啟瓶蓋,而且容易傷手,而借助開瓶器則非常容易開啟瓶蓋,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杠桿在生活當中的實用性以及價值性.
最后,在上述實驗完成的基礎上,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借助自身選擇的杠桿工具,開展杠桿實驗,然后在實驗過程中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杠桿動力臂、阻力臂以及支點等相關知識點.如此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成效,還能夠拓寬學生視野,有助于增強學生理論聯合實際開展實踐探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充分認清物理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具體存在形式和重要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充分做到學以致用.
3.3 注重結合生活合理設計實驗活動
現實生活當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例如:雙層玻璃發揮的隔熱隔音功能、熱脹冷縮現象以及開水不響響水不開等.在實際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時,教師如果能夠將這些比較有趣的生活當中的物理現象進行引入,一定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可以幫助初中生掌握更為豐富的生活小常識.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際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融入一些真實的生活場景或者是一些生活當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借此來設計實驗活動,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成效[6].
例如 在開展有關“浮力”方面的實驗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一系列生活當中常見的物品來為學生設計“浮力實驗”,如準備一個已經盛滿水的玻璃杯,然后將雞蛋放入水中,組織學生觀看,發現雞蛋能夠“沉入杯底”,這時教師再將雞蛋放入另外一個同樣大小并且盛滿鹽水的玻璃杯當中,再次引導學生觀看,能夠發現雞蛋飄浮的現象,此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浮力大小具體與哪些因素有關.在此基礎上,教師將一系列實驗材料,如雞蛋、鹽水、彈簧測力計以及石塊等等交給學生,組織學生自主開展實驗,并通過引導和提示等,漸漸地幫助其在實驗活動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出“浮力與密度大小以及排開體積不同有關”這一物理知識.借助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成效,還能夠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大大增強學生的探索興趣.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生活化教學模式來講,其能夠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高效解釋相應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借助物理知識來解釋相應的生活現象,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成效,促使學生學習質量不斷提高.文章先是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階段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分析,同時探討了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并基于此研究了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策略,以此來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推動初中生不斷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曉東.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中外交流,2021,28(1):1103.
[2]于春梅.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策略[J].讀與寫,2021,18(7):233.
[3]黃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6):205.
[4]畢於生.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2):121.
[5]孫麗華.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J].中外交流,2020,27(26):279.
[6]梁喆.創新實驗生活化中滲透“審辯思維”的物理教學[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21,28(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