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xandra Barasch, Shalena Srna and Deborah Small

在生活中,印象很重要。無論是與客戶見面,上課、聚會還是約會,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目的能否實現。許多人喜歡穿奢侈的衣服、手表和手提包來表明他們的社會地位或成功,無論是真的還是虛張聲勢。不過,提醒一句,如果你是其中一員,這種“顯擺”可能適得其反。
最近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志》(?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上的一篇論文指出,一個使用奢侈品的人往往被認為鉆營于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因此是一個自私和糟糕的團隊成員。因此,他們不太容易激發合作或被其他人選為團隊成員。相反,在競爭環境中,大家更“敬畏”愛炫耀的競爭對手而非謙虛的競爭對手。
研究表明,與過去的研究結果可能相反,我們應該更明智地表明我們的社會地位。當試圖成為團隊一員時,勝人一籌通常不是個好主意。
早在19世紀,使用高端產品和品牌來提升社會地位就有充分的記錄。社會學家索爾斯坦·韋布倫(Thorstein?Veblen)在1899年創造了“炫耀性消費”一詞,用來描述人們獲得奢侈品和服務不僅是為了產品優越的質量,也是為了獲得財富和地位的可見標志。看看奢侈品牌如何滿足對成功和地位的需求?它們創造了即時識別的標志和圖案,比如路易威登的“LV”和巴寶莉的格子圖案,并在產品中大量使用這些標志和圖案。
然而,深入挖掘消費者的心理會發現,追求地位的背后,是沒有經過修飾的達爾文邏輯。研究表明,人們渴望崇高的地位:地位高的人往往被欽佩和傾聽;他們在談判中更成功;地位高的男人更容易獲得約會的機會。
地位在具有等級制度和傳統特征的社會文化中尤其受到重視。
有鑒于此,2021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價值達到283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800億美元,這或許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使是百年一遇的大流行也只是這種消費上升趨勢的一段插曲。
最近的研究表明,炫耀性消費也可能適得其反。招搖的消費者往往被視為更傲慢、更不熱情,甚至更不道德。《米蘭達·普拉達的女魔頭》中穿著考究的時尚模特雖是虛構,但奢侈消費和情感冷淡之間的聯系刻畫的非常真實。
撇開看法不談,人們對炫耀性消費者的行為如何呢?基于來自27個國家3600名參與者的6個實驗發現,炫耀性消費與合作/競爭之間存在特定關系,炫耀性消費在合作的環境中是一個壞主意,但在競爭環境中卻是一個合理的策略。
實驗中,參與者在需要合作的情況下(玩游戲或建立一個協作小組),對炫耀性消費者的反應總是不那么好。他們認為這些炫耀的人不那么熱情,不太可能與他們合作,也不太可能向另一個合作小組推薦。
在另一場實驗中,參與者決定是否與同處在囚徒困境中的同伴合作,這是一個著名的經濟游戲,強調了合作和自身利益之間的權衡。參與者在實驗中會看到同伴,如果同伴衣服上有奢侈品標志,參與者的合作意愿就會更少。反之,如果同伴穿著更樸素,合作程度會提升。參與者會覺得,發出地位信號的同伴會選擇不合作,所以他們也選擇不合作。
此外,參與者如果為一個團隊尋找合作者,他們往往不太選擇那些在社交媒體個人資料中透露奢侈符號的人。然而,當目標是為一個競爭激烈的群體選擇成員時,結果就會逆轉。
研究還發現,人們很容易接受“戰略謙虛”。如果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將被評估是否納入合作團隊時,他們會盡量不顯示地位信息。當遇到一件重視合作的事情時,人們似乎會本能地意識到謙虛的好處。
然而,生活并不是實驗,一切并不會那么清晰。
炫耀你對生活中更美好事物的品位可能會在一個環境中給你的同伴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下一個環境中卻會令人反感。因此,要成功駕馭不同的環境,問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的主要目標是什么?我想傳達的關于自己的最重要屬性是什么?
如果目標是傳達你的成功,去競爭和發揮影響力,或者在談判中獲勝,穿你最好的衣服,說出你的人際網,或者在社交媒體上使用奢侈標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你想要合作并激發他人的合作,表現出熱情、謙虛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地位信號不僅僅是展示物質財富或暗示職業成功。綠色證書、利他主義、不拘常規和“酷”也被作為地位的徽章佩戴,這具體取決于社交圈。例如,在美國某些地區,一輛混合動力汽車或其他綠色汽車,可能比一輛昂貴的轎車更像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無論環境是什么,請戰略性地思考你的目標和你通過消費選擇發送的信號之間的匹配。設計師湯姆·福特能直覺地理解這一點。他為“一線”明星打扮,但通常拒絕為公務人員設計衣服,認為他的衣服不適合希拉里·克林頓、米歇爾·奧巴馬和梅拉尼婭·特朗普等人。
來源: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編譯:王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