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廣大”,依靠交通。去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交通強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交通強市要著力強通道、強樞紐、強網絡、強產業、強治理。
重慶交通強市如何建,怎樣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怎樣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全國交通“四極”之一?帶著這些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就交通強市推進情況開展了全面調研。
設目標 分步驟 繪藍圖
重慶是交通強國建設第一批試點城市。“十三五”期間,重慶交通累計投資431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跨越。
去年10月,重慶正式發布《重慶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35年)》。到2035年,重慶將基本建成交通強市。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向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介紹,到2035年,重慶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建成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干線網、廣泛的基礎網,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現代化水平居全國前列,交通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
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位為交通強國建設的4個極、面向世界的四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之一,重慶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將承擔起新的重大任務。
重任在肩,如何才能不負使命?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建設“米”字型高鐵網,提速推進鄭萬、渝湘、渝昆、渝萬、成渝中線、成達萬、渝西、渝宜等8條高鐵建設。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市高鐵營業里程將達到1370公里。
在加快構建覆蓋廣泛的公路網方面,全市繼續推進“三環十八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建設到“十四五”末,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4600公里,省際出口通道達到32個。
在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方面,全市將建設“一干兩支六線”航道網絡和“三樞紐五重點八支點”港口體系,組建長江上游港口聯盟。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
在加快構建世界級機場群方面,全市將推動形成“市內雙樞紐協同、成渝四大機場聯動”的世界級機場群。到“十四五”末,全市民航運輸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8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達到120萬噸,實現干線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聯動發展。
打造智慧交通3大樣板區
調研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走進重慶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施工現場,數十臺大型機車正忙碌穿梭、有序運作。
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T3B航站樓項目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最后一次大規模擴建,預計2024年建成投用。建成后,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布局,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飛機起降58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的需求,運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調研組還走進項目指揮中心,通過智慧化管理系統查看工地、人員管理等情況。調研組了解到,該項目以可視化的智慧展廳集成數據平臺,實現全景監控,全過程、全方位的智慧管理。“通過智慧管理平臺,我們可以融合健康篩查、安全教育、人員軌跡、用工統計等多維度數據,針對每個入場人員形成綜合信息表,以便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建設交通強市的“智慧”遠不止于此。
《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重慶將構建新型智能交通,推動交通發展由單點信息化向場景智能化、全面智慧化轉變,積極打造智慧交通3大樣板區,包括西部(重慶)科學城智慧交通樣板區、永川智慧交通樣板區和兩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隨調研組采訪時記者看到,在位于兩江新區的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空港片區示范園區內,一輛等待裝車的新能源智能網聯運輸車正準備投入工作。該運輸車為自動駕駛車輛,行駛中只配一名安全員,便能把從自動化立體庫出庫的電容電阻,運送給同在園區內的電子企業。
在兩江新區綜保區,無人化供應鏈共享協同平臺正高速運行,兩江新區建設國家車聯網先導區的腳步日益加速。
此外,西部(重慶)科學城智慧交通樣板區也將加快推動科學城智慧交通規劃建設,加強智慧交通在管理、運輸、應急、公交等領域的場景化應用。
永川智慧交通樣板區則將建設數字永川交通云平臺、智慧交通綜合應用平臺、智慧出行服務平臺,推動無人公交、無人駕駛及車路協同示范運用,建設可推廣復制的智慧交通樣板。
打造人民滿意交通
重慶市交通強市建設正穩步推進,但對照國家對重慶發展的戰略定位,對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交通的新期盼,還存在一定差距。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發現,全市交通建設還存在“四向聯通”的對外大通道短板制約亟待改善;“四網融合”的樞紐體系還不健全;“一區兩群”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升;“多式聯運”的綜合運輸體系還需優化等問題。如:重慶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尚無高鐵直達;“一區兩群”高速公路尚無8車道公路,特別是進出城射線高速通行能力不足,節假日容易出現擁堵;“兩群”交通聯系通道偏少,基礎設施短板明顯。城口縣地理地質條件特殊,高速公路建設難度大、成本高,存在約10億元的資金缺口。
重慶提出交通強市目標任務,緊密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的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全國交通四極之一的戰略部署。這意味著加快建設交通強市已上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重慶市要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帶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調研組提出,全市交通系統要認真履行牽頭抓總、統攬協調職責,細化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主體,著重圍繞“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這一目標,著力構建“五張網”,加快建設交通強市,加快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市域2小時暢行、北上廣6小時通達目標。要以高質量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支撐做大做強主城都市區、做優做特渝東北、渝東南城鎮群,加快建設“四網融合”的鐵路網,加快完善“軌道上的都市區”,提質改造“四好農村路”,打造人民滿意的交通。